【方歌】
厚樸半斤姜半斤,一參二草亦須分,
半升夏最除虛滿,汗后調(diào)和法出群。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出自漢張仲景著的《傷寒雜病論》,主治發(fā)汗后,腹脹滿者。
【原文】
《傷寒論》第66條:發(fā)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方二十九。
厚樸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兩,炙 人參一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條解】
汗后腹脹滿者胃液傷,而痰飲留滯,陽虛氣滯而伏飲停蓄。人參、甘草益胃液。生姜生津液而祛痰飲合半夏蠲飲而散滿。厚樸擅去滿而燥濕。
【方義】
此系消脹散寒、降逆補虛,治脾胃虛寒腹脹之方。
【功效】
健脾溫運,散滯除滿。
【主治】
傷寒發(fā)汗后,表證已解。脾胃之陽氣被傷,氣滯不通,形成腹部脹滿之證。但必須具有喜按、喜溫,或兼痰涎,或兼嘔逆,脈象虛弱等。
【方解】
方中厚樸苦溫,寬中除滿下氣,最善消腹脹,凡氣滯于中,郁而不散,食積于胃,羈留不行之脹滿,皆可用之。生姜辛溫,宣通陽氣,和胃散飲;半夏辛溫,降逆開結,燥濕滌飲,三藥合之,辛開苦降,開結散滯,而主除滿;人參、甘草,甘溫,補益脾氣而助運化,兩者協(xié)同,恰有理中湯之半的含義。諸藥配合,補而不滯,消而不過,攻補兼施,恰合法度,幫最適于脾虛氣滯之證。
【適應證候】
發(fā)汗后,腹脹滿者。
【藥品】
厚 樸 120克
生 姜 120克
半 夏 120克
炙甘草 30克
人 參 15克
【煎服法】
上5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3次溫服(亦可另煎人參兌服)。
【用藥大意】
厚樸消脹,生姜散寒,半夏降逆止嘔,炙草、人參補虛。
按:厚樸同人參治虛脹最效。
【禁忌證】
腹脹拒按、脈有力者忌之,此系實證,宜瀉不宜補。喜冷者也忌之,此系熱證,一宜涼不宜溫。
【類似方劑】
(1)小承氣湯:此治汗后腹脹拒按的實熱證之方。
(2)理中湯:此治太陰病腹脹滿兼吐瀉的虛寒證之方。
【說明】
本文遵循“原方原量用經(jīng)方”的原則,漢代一斤折算為240克、一兩折算為15克、一升折算為200毫升。
注:本文內(nèi)容僅供參考,本公眾平臺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