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兩種境界,一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必需,另一個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文人雅趣。這是茶文化的兩個截然不同的屬性。一個大眾,一個是小眾。大眾的茶,涵蓋了健康、科學、實用的物質(zhì)層面。小眾的茶,更多關(guān)注的是精神層面,是被歷代文人雅士所追索的,也因此被稱為文人茶。
文人茶的高峰出現(xiàn)在唐宋。唐人陸羽撰寫的《茶經(jīng)》不但是茶學的起點,也為文人茶建立了規(guī)范。茶圣陸羽所追求的,是茶之真味。在他之前,茶的飲用方式為茗粥式的生煮羹飲。經(jīng)過五味調(diào)和,茶原本的味道已然面目全非。《茶經(jīng)》六之飲中有云,“或用蔥、姜、棗、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庇纱丝梢?,茶圣對流行于唐宋民間的湯茶文化已經(jīng)忍無可忍,否則不會甩出溝渠間棄水這樣的狠話。
只有清飲,才能品味茶之真香。而所謂茶的真香,不僅僅指茶香本身,也包含了由茶樹的生長環(huán)境所引發(fā)的聯(lián)翩浮想。民間有俗語,好山好水出好茶。茶樹的生長,要求不寒不暑,不旱不澇,光照足而有蔭,海拔適中而多霧。所有這些加在一起,便指向了江南的靈秀山水。江南是寶地,風調(diào)雨順,氣候宜人。江南的人是有福氣的,可以與好茶相生相伴。在這方面,北方人的口福就要差些。京城的古人要喝南方的新茶,需要飛馬兼程千余公里,這樣的茶被稱為馬上鮮。而這種福氣恐怕只有皇宮貴族才能享受。毛奇齡的《西河詩話》中有描述,“春店烹泉開錦棚,日斜宮樹散啼鶯,朝來慢點黃柑露,馬上新茶已入京?!比缃竦钠胀ㄈ吮裙艜r的貴人更有清福。我們的茶杯中甚至可以出現(xiàn)前一日剛剛采制的新茶。一杯香茗在手,可以仿著古人的口氣念道,“江南春色至矣!”
今人把茶粗略地分為六大類,即白茶、綠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其中,最能代表文人茶的,應該算是綠茶了。青茶火氣太盛,紅茶混滯呆板,黑茶粗鄙丑陋,普洱生猛如藥。白茶倒是風清云淡,但是陳意過重。只有綠茶的清韻雅致最符合文人的風骨,是有真香的真茶。
口舌之味通于道。茶有真香,是文人茶審美的基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