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熙寧二年(1069),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啟動"熙寧變法",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nóng)田水利法、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新法陸續(xù)推開。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宋王朝的財政狀況,但實施過程過分求大求快,許多官吏借機敲詐盤剝,傷害到了農(nóng)民和中小工商業(yè)者,實際效果與主觀設想相去甚遠。
新法陸續(xù)推開
青苗法本是為了救濟百姓,但地方官員強行讓百姓向官府借貸,而且隨意提高利息,額外增加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市易法本意是為平抑物價,卻蛻變成國家壟斷市場、貨源、價格的工具,導致大小商販基本無利可圖,甚至賠本,紛紛破產(chǎn);保甲法本為節(jié)費強軍,維持治安,但農(nóng)民受盡保正、保長、巡檢的欺凌和勒索,更要遭受殘酷的體罰,逼得他們逃往他鄉(xiāng),引起更大的社會動蕩。
遭受殘酷體罰
熙寧六年(1073)秋冬起,全國各地干旱少雨,至翌年三月,已是赤地千里,草木不生。而地方官吏仍舊催逼災民交還青苗法所貸本息,災民只好買麥麩吃,甚至以草根充饑。
游民圖
鄭俠曾經(jīng)向王安石報告,說新法已經(jīng)給百姓造成了巨大困擾,但王安石聽不進逆耳忠言。無奈之下,熙寧七年(1074)三月,鄭俠畫成《流民圖》,并寫《論新法進流民圖疏》,請求王安石停止新法,但中書省拒絕向上傳達。情急之下,鄭俠頂著欺君的罪名,把《流民圖》假冒成邊關急報交給銀臺司,直接呈送宋神宗。宋神宗把這張《流民圖》看了很多遍,每看一遍都長嘆一次,最后揣進袖子帶回后宮,卻久久不能入睡。翌日,宋神宗下令,開封府發(fā)放免行錢,三司使查察市易法,司農(nóng)發(fā)放常平倉糧,暫停追索青苗債務,方田、保甲法一起廢除。接著,神宗又下《責躬詔》,要求廣開言論,討論朝政闕失。
鄭俠塑像
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見風向有變,一起向神宗哭訴,說安石若在,天下難安。四月十九日,宋神宗罷王安石相位,改任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鄭俠曾在奏疏里稱:"天旱由王安石所致,若罷安石,天必雨"。恰巧罷免王安石這天,京城附近下了一場大雨,保守派歡呼雀躍,極言天意順應民意。
一起向神宗哭訴
王安石帶著多病的妻子和兒子,離開京都汴梁,前往江寧(今江蘇南京)。臨行前,王安石奏請神宗,讓呂惠卿擔任參知政事,接替自己的位置。
奏請神宗,讓呂惠卿接替自己
呂惠卿向來被稱為"護法善神",王安石把他選為自己的接班人,是為了最大程度地維系變法成果。而對于呂惠卿來說,王安石只不過是他向上爬的墊腳石,墊腳石一旦成了累贅,是要一腳踢開的。首先,他借鄭俠"擅發(fā)馬遞"案發(fā)難,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國。緊接著,又借余姚縣主薄李逢謀反案,想徹底打倒王安石。因為謀反案牽涉到了四川術(shù)士李士寧,而這個李士寧曾受到王安石賞識,在王家住了半年多。
王安石與四川術(shù)士李士寧
王安石寓居江寧鐘山,有一種心靈得到休憩的感覺,但京城不斷傳來的關于呂惠卿的做法卻讓再也難以心平氣和。他萬萬沒想到,處處迎合自己的小跟班呂惠卿竟會賣"王"自售,"深悔為呂惠卿所誤"。因為呂惠卿是福建人,王安石經(jīng)常寫"福建子"三字,凝視良久,筆端凝聚著多少憂思,旁人不得而知。
難以心平氣和
呂惠卿急切地有點過頭,讓宋神宗也有所忌憚。為了制衡呂惠卿,熙寧八年(1075)二月,宋神宗派使者去江寧下詔,請王安石回朝。王安石沒有推辭,立即上路。
宋神宗畫像
小船向江北駛?cè)ィ柨煲恋浇娴臅r候,到達了京口對面的瓜洲。王安石走出船艙,站立在船頭遠眺,心緒隨之飛回了汴梁。不知不覺,夕陽西下,一輪明月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他回到船艙,把方才所看所想,寫成了一首七言絕句《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首詩反映了王安石矛盾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春風"讓他再度拜相,重回權(quán)力中樞;剛離江寧,"只隔數(shù)重山",便又思歸,詢問"明月何時照我還?"顯然,他希望開創(chuàng)變法的新局面,但朝廷上尖銳復雜的政治斗爭,讓他對這次重新拜相心生猶疑,顧慮重重。
明月何時照我還?
仔細揣摩這首詩,王安石覺得"春風又到江南岸"中的"到"字用得不夠生動,改成"入"字,又覺得不妥帖,再改為"過"字,還是覺得不貼切。想了整整一夜,也沒有想到一個滿意的字。第二天早上,他又來到船頭,江岸一片新綠映入眼簾,心頭忽然一亮,何不用這個"綠"字呢?王安石回到船艙內(nèi),提筆將"到"字改成了"綠"字。
春風又綠江南岸
王安石一路絲毫不敢耽擱,只用七天時間便到達了汴梁。呂惠卿得知王安石回朝,非常愕然,也非常緊張。
呂惠卿形象
六月,宋神宗加封王安石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與韓絳并列宰相,重新主持變法大計。但呂惠卿不愿善罷甘休,想盡辦法對王安石予以阻擊。本來神宗要加王安石之子王雱為龍圖閣直學士,王雱按照慣例推辭,呂惠卿卻力勸神宗應允了他的辭呈。十月,他又讓弟弟呂升卿跳出來,在崇政殿詆毀王安石。
呂惠卿想辦法阻擊王安石
但呂惠卿的阻擊并沒有奏效。宋神宗將呂升卿遣出京師,改任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不久,御史中丞鄧綰又告發(fā)呂惠卿的兄弟強借華亭縣富民五百萬錢,與知縣張若濟買田地。宋神宗借此事罷免呂惠卿的參知政事,讓他出知陳州。
呂惠卿塑像
過度的內(nèi)耗,使變法派力量受到嚴重削弱;而保守派勢力依然強大,地方上掣肘又非常嚴重,新法很難繼續(xù)推行下去。時移事異,過去跟他魚水相宜的韓絳等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能跟王安石和諧相處,神宗也不再對他言聽計從,"只從得五分時也得也!"
神宗不再對他言聽計從
第二年,王雱因病疽病故。老年喪子,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人生最大的悲痛莫過于此。王安石有點撐不住了,多次托病請求離職。熙寧九年(1076)十月,神宗同意王安石辭去宰相職務,外調(diào)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此時距他復出拜相僅僅一年有余。大概他在瓜洲船上吟哦"明月何時照我還"時,也想不到這么快就又回來了。
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
元豐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駕崩,宋哲宗趙煦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作為宰相,將新法全面廢除。第二年四月,王安石病逝,葬于江寧半山園。
王安石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