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報 2010-02-12 ■ 本報記者 賴武慧/文 蒙海/圖
本報記者 賴武慧/文 蒙海/圖
蔥白、生姜……普通的廚房食材,搖身一變,成為中醫(yī)治感冒的妙藥;青龍湯、桂枝湯……諸多市民瑯瑯上口的中醫(yī)名方,讓你輕松應對感冒。
對于感冒,西醫(yī)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兩種,前者是由多種病毒或細菌引起的,后者是由流感病毒侵犯所致。治療上以抗病毒或抗感染,對癥處理為主。
而中醫(yī)認為,感冒多為風邪侵襲所致,故將它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及暑濕感冒。不同證型,中醫(yī)應用的方劑也大不相同。
主要癥狀:病人除了有鼻塞、噴嚏、咳嗽、頭痛等一般癥狀外,還有畏寒、發(fā)熱、無汗或有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等特點。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這種感冒與病人感受風寒有關。
治療原則:辛溫解表。
應用方劑:
1.食療方(風寒感冒較輕時使用):蔥白20克、生姜15克、紅棗5枚、紅糖適量水煎8分鐘,取汁趁熱溫服。
2.桂枝湯: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紅棗5枚,每付藥加入1000毫升水,用大火煎成400毫升,成人每次服用200毫升,小孩兒童減半。
服用后會微微出汗,如果在服用第一次湯藥后,感冒癥狀好了,就不需要繼續(xù)服用。服用此湯藥后需要喝一些熱粥,來幫助藥力達到四肢末梢,如此就可以將感冒病毒清除于體外,病人會迅速恢復過來。
此方尤其適用于感冒時有出汗,同時全身肌肉痛,不喜歡被風吹到身體,低燒,胃口不佳的患者。
3.麻黃湯:麻黃12克、桂枝12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每付藥加入800~1000毫升水使用大火煎成400毫升,成人每次服用200毫升,小孩兒童減半。
此方適用于非常怕冷,身體關節(jié)疼痛,發(fā)熱,沒有汗出的患者。這個感冒癥狀多發(fā)生于冬天寒冷時,但是也有時會發(fā)生在夏天。
附方葛根湯:葛根15克、麻黃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8克、炙甘草10克、大棗5枚。此方多用于麻黃湯后,證見后項強痛,或小孩感冒發(fā)燒喉嚨痛時。這是因為病人是在發(fā)汗時得到的感冒,主要癥狀是后項強痛,頭痛又怕風吹,身體肌肉疼痛,喉嚨痛,口渴等等。
4.小青龍湯:麻黃12克、白芍12克、干姜10克、細辛5克、桂枝12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半夏10克,每付藥加入1000毫升水使用大火煎成400毫升,成人每次服用200毫升,服用后身體會出汗,之后高燒就會退去,咳嗽好轉。
感冒癥狀是發(fā)燒,咳嗽吐清白痰,病人自覺身內(nèi)非常冷,體表沒有出汗,也有身體疼痛現(xiàn)象,無口渴癥狀,胃口不佳,喉嚨中時常覺得癢癢的想咳嗽,有時感覺背后兩肩胛骨之間有一塊如拳大的冷塊區(qū),此時就可以服用這個處方。
風寒型感冒
風熱型感冒
主要癥狀: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感冒的一般癥狀外,還有發(fā)熱重、痰液粘稠呈黃色、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癥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便秘等特點。
治療原則:辛涼解表。
應用方劑:
1.桑菊飲:桑葉8克、菊花8克、杏仁6克、連翹6克、薄荷5克(后下)、桔梗8克、生甘草8克、蘆根10克。武火煎煮10分鐘取汁分兩次內(nèi)服。
適用于風熱外感初起輕癥,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shù)者。此方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功效。
2.銀翹散:連翹12克、銀花12克、苦桔梗12克、薄荷6克(后下)、竹葉8克、生甘草8克、荊芥穗8克(后下)、淡豆豉8克、牛蒡子10克、蘆根10克。
武火煎煮10分鐘取汁分兩次內(nèi)服。
適用于風熱外感初起,咽痛明顯,發(fā)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shù)者。此方可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3.麻杏石甘湯:麻黃12克、杏仁12克、甘草10克、石膏30克(先煎)、每付藥加入800毫升水煎成400毫升,成人每次服用200毫升。
適用于風熱外感或風寒表邪入里,肺熱咳喘證者。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塞,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浮而數(shù)。此方能辛涼宣肺,清熱平喘。
氣虛感冒
主要癥狀:虛人外感風寒,內(nèi)有痰飲證。癥狀見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膈滿悶,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舌苔白。
應用方劑:參蘇飲
組成:人參或黨參、紫蘇葉、葛根、半夏、前胡、茯苓各10克、木香(后下)、枳殼、桔?!£惼?、炙甘草各8克。每付藥加入1000毫升水煎成400毫升,成人每次服用200毫升。
此方有益氣解表,理氣化痰功效。
婦女經(jīng)期感冒
主要癥狀:適用于女子在月經(jīng)期間患的任何一種感冒證型。
應用方劑:小柴胡湯
柴胡12克、半夏12克、黃芩12克、黨參12克、生姜10克、大棗5枚、炙甘草10克。每付藥加入1000毫升水煎成400毫升,成人每次服用200毫升。
感冒用藥,須對癥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