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切外感病初期都得這么治

          文:劉耿鋮

          QQ:6378657

           

               這是一篇舊文,修改一下,以飧讀者。
               感冒是常見病,但是,你對感冒的了解恐怕并不多,或者不全面不深入。其實,感冒只是外感病的一種,我們了解感冒的治法,就會清楚一切外感病的治法,意義非常大。

               感冒,作為常見病,有關(guān)的論述就太多了。眾說紛紜,有對有錯。如果不仔細厘清,相信很多人都似通不通。
                感冒,作為一種常見病,按照西醫(yī)的說法,主要是指上呼吸道感染。一般而言,算不算大毛病。
                 但是中醫(yī)的“感冒”,并非如此簡單。中醫(yī)的感冒,就是感冒風(fēng)寒的意思,也就是遭受了外來邪氣的影響和入侵,然后身體正氣奮起抗邪,進而體現(xiàn)出的一系列癥狀。
                    但感受外來邪氣的入侵,這個邪氣是什么?中醫(yī)的概念里無非是風(fēng)寒暑濕燥火等六淫邪氣,外邪感人,呈現(xiàn)出來的疾病,未必都表現(xiàn)在上呼吸道。如果表現(xiàn)在上呼吸道,當(dāng)然就是感冒了,但如果沒有表現(xiàn)在上呼吸道,而是表現(xiàn)在肺,那可能就是西醫(yī)講的肺炎了,如果表現(xiàn)在胃,那可能就是西醫(yī)講的胃炎了,表現(xiàn)在腎,可能就是西醫(yī)講的腎炎了,總之,表現(xiàn)在哪里,就是哪里的疾病。
                    為什么外邪感人,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疾病呢?因為外邪入侵,體內(nèi)正氣趨表,奮起抗邪,內(nèi)部正氣必虛,如果這時感染了某種病毒病菌、或者原先就攜帶某種病毒病菌,在此正氣虛衰,抵抗力不足的時候,必然會快速繁殖和發(fā)展,進而形成疾病。所以,同樣一個外邪入侵,表現(xiàn)的疾病并不一定。
                    也就是說,我們雖然是被外來的風(fēng)寒暑濕燥火所傷,但并不一定表現(xiàn)為感冒,而是可能表現(xiàn)為各種疾病,包括肝炎、肺炎、腎炎等等各種急性發(fā)作的疾病。所以,我們一定不要掉以輕心。
                    外邪感人,發(fā)病之初,基本都屬于表證。也就是說,不管你得的是普通感冒還是嚴重流感,還是什么肝炎肺炎腎炎等等,其初期都是表證。也就是說,所有這些疾病,在最初的表現(xiàn),都和普通感冒是一樣的,都是表證的表現(xiàn)。
                    所以,這就比較麻煩。因為很多人外感初期,都很樂觀和盲目地判斷自己是感冒,沒什么大不了的,挺一挺就過去了。但是,很多人得的并非普通感冒,而可能是非常嚴重的疾病。這么一挺,一拖,疾病進一步發(fā)展,就嚴重了。
                    經(jīng)常有患者說,最初是感冒了,但是沒有及時治療,拖了幾天,結(jié)果拖成了肺炎或者腎炎等等,或者說感冒發(fā)燒,燒了幾天,結(jié)果燒成了肺炎。其實這個說法并不嚴格。如果你當(dāng)初感受的是感冒病毒,再發(fā)燒,也不可能燒成腎炎,感冒病毒并不會因為你發(fā)燒而變異成腎炎病毒。其實是當(dāng)初感受的就是腎炎病毒,只不過腎炎這種基本的最初階段,和普通感冒的癥狀表現(xiàn),是完全一樣的。其他外感疾病,包括肝炎胃炎闌尾炎心肌炎等等,都是一樣的。
                   所以,當(dāng)你感覺自己發(fā)生了類似感冒的癥狀之后,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地認定是感冒而不積極治療,否則就會吃大虧。
           

                下面詳細討論感冒的治法,實際上是討論表證的治法,只是大家對表證這個概念很陌生,所以我們就用感冒來代表表證。
                就一般的說法,感冒,分為風(fēng)熱感冒和風(fēng)寒感冒。當(dāng)然,也還有其他分法。
           
               所謂風(fēng)熱感冒,是指風(fēng)熱之邪襲表,首先犯肺,傷人津液,表現(xiàn)為咳嗽,吐黃痰,發(fā)熱,但不惡寒。這種情況必須以辛涼的中藥,清上發(fā)表。
           
              所謂風(fēng)寒感冒,是風(fēng)寒邪氣傷人體表,即所謂的太陽病。張仲景《傷寒論》說:“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彼?,太陽病的特點,就是這三條。
           
              其實,關(guān)于風(fēng)寒感冒,又分為兩種,一種叫中風(fēng),一種叫傷寒。
           
              所謂中風(fēng),特點除了上面說的三條之外,還有脈浮緩,惡風(fēng),發(fā)熱,汗出等特點。也就是說,凡是符合這七條的,就是中風(fēng)。中風(fēng)用中藥治療的話,就是用桂枝湯。
           
               所謂傷寒,《傷寒論》是這樣定義的: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符合這個定義的,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傷寒。傷寒用中藥來治療的話,就是用所謂的麻黃湯。
           
               傷寒和中風(fēng),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區(qū)別,就是是否出汗。
           
               是否出汗,看來是非常簡單和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其實不然。這不僅僅是區(qū)分傷寒和中風(fēng)的重要依據(jù),還是決定該用桂枝湯還是該用麻黃湯的最重要的依據(jù)。
           
              簡單地說,出汗的,就是中風(fēng),要用桂枝湯;無汗的,就是傷寒,要用麻黃湯。這兩者之間涇渭分明,不能混淆,混淆了就出大麻煩了。
                俗話說,人沒有按書本生病的。雖然理論上可以做出上面的分類,但是實際上,感冒的類型要復(fù)雜的多。下面簡單羅列一些:
           

          風(fēng)寒感冒——太陽中風(fēng)證——桂枝湯證:
          癥狀:
          怕冷、發(fā)熱、頭痛、鼻流清涕、咳嗽、吐痰,出汗,脈浮緩。
          分析:怕冷是外感病的典型癥狀,發(fā)熱是太陽病的典型癥狀。出汗是中風(fēng)的典型癥狀。判斷此證,重點要抓這三條。
          治法:桂枝湯——桂枝30克  白芍30克  炙甘草20克  生姜30克  大棗10枚
          服法:煎湯溫服,覆被發(fā)汗。
          發(fā)汗方法:
          上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余湯皆仿此。 

           風(fēng)寒感冒——太陽傷寒——麻黃湯證:
          癥狀:怕冷、發(fā)熱、頭痛、身疼、鼻流清涕、咳嗽、吐痰,不出汗,脈浮緊。
          分析: 
          怕冷是外感病的典型癥狀,發(fā)熱是太陽病的典型癥狀。不出汗是中風(fēng)的典型癥狀。
          方劑:麻黃湯——麻黃30克  桂枝20克  炙甘草10克  杏仁20克
          服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風(fēng)寒感冒——太陽病化熱入里——俗稱“寒包火”感冒——大青龍湯證:
          癥狀:怕冷、發(fā)熱甚、不汗出而煩躁、頭痛身疼,脈浮緊。
          分析:太陽傷寒失治,化熱入里,故煩,表證未去,故怕冷,不汗出,故脈浮緊。
          方劑:大青龍湯——
          麻黃(60克)  桂枝(20克)  甘草(20克,炙)杏仁(20克)  生姜(30克)  大棗(10枚)  生石膏(30克)  
          服法: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

          風(fēng)寒感冒——太陽病外寒里飲——小青龍湯證:
          癥狀:怕冷,咳吐白色稀薄痰,干嘔,氣喘。
          分析:外寒引動內(nèi)飲。
          方劑:小青龍湯——
          麻黃  白芍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30克) 細辛(5-10克)    五味子(20克)  半夏(30克) 
          服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風(fēng)寒感冒——少陰中風(fēng)——桂枝加附子湯證:
          癥狀: 
          怕冷、頭痛、鼻流清涕、咳嗽、吐痰,出汗,脈浮細弱。
          分析:陽虛體質(zhì)而患風(fēng)寒外感,正氣不足以驅(qū)邪,因而不發(fā)熱。出汗,故從桂枝法,陽虛,故加附子。
          方劑:
          桂枝加附子湯——桂枝(30克)  芍藥(30  甘草(20,炙)  生姜(30  大棗(10枚,擘)  附子(20,炮) 
           
          服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將息如前法。 


          風(fēng)寒感冒——少陰傷寒——麻黃附子甘草湯證:
          癥狀: 怕冷、頭痛、鼻流清涕、咳嗽、吐痰,不出汗,脈浮細弱。 
          分析:陽虛而患風(fēng)寒外感,正氣不足以驅(qū)邪,故不發(fā)熱,不出汗,故從麻黃法,陽虛,故加附子。
          方劑: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20克)  甘草(20克 ,炙)  附子(20克 ,炮)
          服法: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將息如前法。


          風(fēng)寒感冒——少陰傷寒兼里飲——麻黃附子細辛湯證:
          癥狀: 怕冷、發(fā)熱,頭痛、鼻流清涕、咳嗽、吐痰,不出汗,脈沉。
          分析:陽虛而有內(nèi)飲,復(fù)感外寒,故怕冷而發(fā)熱,內(nèi)寒里飲,陽氣不能發(fā)越,故脈沉,不出汗,故從麻黃法。
          方劑: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20克   細辛(5-10克   附子(20克 ,炮)
          服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將息如前法。 

          風(fēng)寒感冒——少陽中風(fēng)——小柴胡湯證:
          癥狀:怕冷、發(fā)熱,口渴,口苦,口干,胸悶,嗓子疼,耳朵痛,偏頭痛,胸脅痛,眼睛紅腫。
          分析:風(fēng)寒外感失治、誤治,邪入少陽;或少陽外感。肝膽經(jīng)郁結(jié)不通者易患此證。
          方劑:小柴胡湯——
          柴胡(80克)  黃芩(30  人參(30  半夏(30  甘草(30,炙)  生姜(30  大棗(10枚)
          服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其實,傷寒論中此方劑量較大,對于較為嚴重的少陽中風(fēng),的確效如桴鼓,筆者屢用屢驗。但是平時普通感冒而現(xiàn)此證者,可以酌情減少劑量,效果亦佳。很多患者感冒,初期多為太陽病、少陰病,后期則往往出現(xiàn)本證,此時用本方奇效。亦可用中成藥——小柴胡沖劑(顆粒),效果也非常好。

          風(fēng)寒感冒——太陽少陽同病——柴胡桂枝湯證: 
          癥狀:怕冷、發(fā)熱、咳嗽、咽痛、偏頭痛、牙疼、耳朵疼或耳鳴耳聾、中耳炎、三叉神經(jīng)疼、脅痛、胸悶等等。
          分析:太陽病未解,傳入少陽,或太陽少陽同感,因而發(fā)為此病。
          方劑:柴胡桂枝湯——桂枝(20  黃芩(20  人參(20  甘草(10,炙)  半夏(20  芍藥(20  大棗(6枚)  生姜(20  柴胡(40克)   
          服法: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風(fēng)寒感冒——厥陰中風(fēng)——柴胡桂枝干姜湯證: 
          癥狀:怕冷、發(fā)熱,咳嗽,咽痛,偏頭痛,三叉神經(jīng)疼、胸痛、胸悶、眼睛腫痛、大便溏泄等等。
          分析:太陽病未解,傳入厥陰,或太陽厥陰同感,因而發(fā)為此病。
          方劑: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80桂枝(30干姜(20栝蔞根(40 黃芩(30牡蠣(20甘草(20
          服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fù)服汗出便愈。

          風(fēng)寒感冒——胃腸感冒——太陰中風(fēng)——桂枝人參湯證:
          癥狀:怕冷,流鼻涕,咳嗽,腹痛,拉肚子,腹脹,胃口差等。
          分析:脾胃陽虛,而外感風(fēng)寒,正氣趨表抗邪,內(nèi)部空虛,因而脾陽虛癥狀凸顯。
          方劑:桂枝人參湯——
          桂枝(40)  甘草(40,炙)  白術(shù)(30)  人參(30)  干姜(30) 
          服法: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nèi)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風(fēng)寒感冒——胃腸感冒——小兒食積外感——平胃散證:
          癥狀:腹脹納差,口臭苔厚膩,大便黏膩,怕冷,咳嗽,鼻流清涕。
          分析:胃腸素弱,飲食不節(jié),正氣內(nèi)斂,衛(wèi)外失司,因而感冒;胃腸素弱,外感之后,復(fù)進肥甘厚膩,以致食積。治法以消食化積為主,使內(nèi)無隱患,則正氣得以外出驅(qū)邪,外邪得散。
          方劑:平胃散——
          蒼術(shù)30克  厚樸20克  陳皮20克  炙甘草10克
          服法:煎湯溫服,日三服。 
           

          風(fēng)寒感冒——濕熱郁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證:
          癥狀:發(fā)熱、惡寒、無汗、皮膚瘙癢、水皰、糜爛、滲出。
          分析:濕熱之毒郁于肌表,不得外出,故宜順其勢而解表。
          方劑: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二兩(去節(jié))(6克)連翹二兩(連翹根是)(6克)杏仁四十個(去皮尖)(6克)赤小豆一升(15克)大棗十二枚(擘)(4枚)生梓白皮一升(切)(桑白皮15克)生姜二兩(6克)甘草二兩(炙)(6克)
          服法: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現(xiàn)代用法:水煎二次溫服)。



                    風(fēng)熱感冒,也是感冒的一種,即所謂溫病。典型的風(fēng)熱感冒,其實是溫病即陽明病的初期階段。但是,我們常說的所謂風(fēng)熱感冒,多數(shù)都是少陽病而非陽明病初期。這是很多專業(yè)的中醫(yī)師都搞不明白的問題,所以,誤診就是不可避免的。
                   屬于少陽病的所謂風(fēng)熱感冒,其實在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這里就不談了,只是簡單列舉一下真正的風(fēng)熱感冒的治法,也就是陽明病初期階段的治法。因為現(xiàn)在典型的陽明病很少有,所以下面這些類型不做重點。
                    但是,很多人會說,現(xiàn)在感冒看中醫(yī),經(jīng)常被診斷為風(fēng)熱感冒,怎么回事?。慷?,按照風(fēng)熱感冒也能把病治好。這很簡單,現(xiàn)在少陽病比較多,而少陽病初期和陽明病初期,都是表證階段的時候,我們用下面所列的清解的方法,都可以治好。所以,下面的辦法,對于一般非專業(yè)的人員來說,是完全可以拿來應(yīng)急一下的。
                     不過,下面這些清解方劑,都是來源于溫病學(xué)派的經(jīng)典——溫病條辨,是主要針對陽明病(溫?。┑?。所以,陽明病初期,用這些方子是最好的,不會有任何后遺癥。但是少陽病初期,用這些方子,雖然能把熱清掉,但卻不能疏通少陽,以至于少陽經(jīng)淤堵不能清除,久而久之,必呈現(xiàn)出各種少陽經(jīng)的病變,何止千百種呢!所以,經(jīng)常得所謂風(fēng)熱感冒,又經(jīng)常用下面這些方子來治療的人,肯定肝膽經(jīng)郁結(jié)會越來越厲害。如果你不幸而被言中,你就品味一下是不是如此。

          風(fēng)熱感冒——風(fēng)熱犯肺——銀翹散證:
          癥狀:
          發(fā)熱頭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
          分析:溫病條辯說,風(fēng)熱襲表,首先犯肺。所以上呼吸道率先出現(xiàn)癥狀。風(fēng)熱為溫病,溫病與傷寒的最大區(qū)別,在于病因一為寒、一為熱;癥狀區(qū)別,傷寒必然怕冷,溫病則不怕冷。
          方劑:銀翹散——
          連翹一兩,銀花一兩,苦桔梗六錢,薄荷六錢,竹葉四錢,生甘草五錢,芥穗四錢,淡豆豉五錢,牛蒡子六錢。上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煮。肺藥取輕清,過煎則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或購買中成藥,按照說明書服用。

          風(fēng)熱感冒——風(fēng)熱犯肺——桑菊飲證:
          癥狀:
          風(fēng)溫初起。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shù)。
          分析:
          風(fēng)溫襲肺,肺失清肅,所以氣逆而咳。受邪輕淺,所以身熱不甚,口微渴。因此,治當(dāng)辛以散風(fēng),涼以清肺為法。此證相較于銀翹散證,略顯輕微,故用藥亦略輕。
          方劑:桑菊飲——
          桑葉(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連翹(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 蘆根(6克)
          服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風(fēng)熱感冒——風(fēng)熱重癥——麻杏石甘湯證:
          癥狀:肺熱喘咳,甚則氣急,鼻翼啟扇,有汗或無汗,身熱不解,口渴,脈滑數(shù),苔薄黃?,F(xiàn)用于肺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麻疹、百日咳、慢性鼻竇炎等屬邪熱閉肺者。
          分析:
          風(fēng)熱襲表,表邪不解而入里,或風(fēng)寒之邪郁而化熱入里,邪熱充斥內(nèi)外,故身熱不解、汗出、口渴、苔黃、脈數(shù);熱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氣急,甚則鼻煽。若表邪未盡,可在衛(wèi)氣被郁,毛竅閉塞而無汗;苔薄白,脈浮亦是表證未盡之征。 
          方劑:麻杏石甘湯——
          麻黃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現(xiàn)代用法:水煎溫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外感病的治法—經(jīng)驗、分析與勘誤
          感冒的治療思路
          一個冬天就用這幾個方子,來一個治一個,治一個好一個,沒有拿不下的感冒
          婁紹昆:四個角度解讀桂枝湯
          感冒發(fā)燒中成藥 最詳盡解析 教你明明白白治愈各種感冒! 常見感冒不同類型的八個實實...
          中醫(yī)治療感冒的經(jīng)典方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