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運氣好,本質就是會選擇。
有這樣一道經典的題目:
假如你面前有兩個按鈕,一個紅色按鈕,一個綠色按鈕。
按下紅色按鈕,你會有100%的概率獲得100萬美金;按下綠色按鈕,你有50%的可能獲得1億美金。
你的選擇是什么?
多數人會選擇紅色按鈕,因為他們無法接受50%概率什么也拿不到的不確定性;少數人愿意冒險選擇綠色按鈕,因為他們覺得至少有50%的機會得到1億美金。
但也有人說,對于成年人來講,這壓根就不是一道選擇題。
因為,只有小孩才會做選擇,大人全都想要。
當然,這樣的問題只是一個假設,你選不選都不會對現實生活有實質性影響。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面對大大小小的各種選擇,有些選擇甚至足以影響你的一生,不同的選擇將會得到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那我們到底該怎么選擇才能得到最優(yōu)解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非常厲害的決策工具——概率思維。
羅胖在2018年“時間的朋友”的跨年演講中,提到了一個概念,叫做人生算法。
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同樣公平的機會,放在很多人面前,不同的人生算法,會導致全然不同的選擇,而不同的選擇,也將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比如,選擇按下紅色按鈕的人,他們追求的是確定性。他們相信,“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大部分人不愿意為了得到看似更大的收益而去冒風險,他們更傾向于得到收益雖然少,但是確定的結果。
那么,基于“確定性”而做出的決策,就是這類人的人生算法。
然而,有少部分的人卻不這么想,他們認為藍色按鈕才是最正確最理性的選擇。具體怎么做呢?把風險轉嫁給其他人。
比如,你有50%的機會拿到一個億,那么這個選擇的期望值就是:
1個億 x 50% = 5000萬
現在你可以去找一個投資人,把這個選擇權以低于“期望值”5000萬的價格賣給他。比如你定價2000萬,一旦有人成交,那么你就能拿到2000萬。
而他,用2000萬的成本,去換取一個期望值為5000萬的機會,最終的期望利潤是3000萬。
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別驚訝,后面還有更騷的操作。
這時候有人會問,真的有人會這么干嗎?
不用問,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因為為了區(qū)區(qū)5%的年化收益,而選擇把錢砸入股市的賭徒大有人在,何況以上的這項投資收益率高達150%呢,賭徒們怎么會拒絕。
所以,選擇綠色按鈕的人,這就是基于“概率思維”的另一種“人生算法”。
概率思維是一種數學思維,源自于概率論,他能幫助你,從不確定中找到確定性,做大概率對的事情。
什么意思?
舉個例子。
假如做一件事情的成功率是20%,是不是意味著我把這件事情重復5遍,就一定能成功呢?
很多人會這樣認為,但事實并不是這樣。
如果我們用逆向思維去理解,就不難得出答案。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是20%,那么反過來,它失敗的概率就是80%。
做一次,失敗的概率是80%;
做兩次,都失敗的概率是64%;
做三次,全失敗的概率是51.2%;
連續(xù)5次是32.8%;
連續(xù)10次是10.7%。
一件八成會失敗的事情,一旦重復做10次,它不失敗的概率,也就是說成功的概率居然接近90%。
是不是很神奇?
經過推算,如果一件成功率為20%的事情,你重復做14次,那么成功率將高達95%;如果你重復21次,他的成功率將會高達99%。
具體是怎么推算的,我把推算公式放在評論區(qū),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下載研究。
那到底有沒有100%的成功概率呢?對不起,還真沒有。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百分百的概率,所有人想要做成事,都需要一點點運氣,但是真的只是一點點而已。
你會發(fā)現,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100%的概率,但是千萬別小看一件成功率只有20%的事情,因為只要重復做大概率成功的事情,你成功的概率就能夠接近100%,這就是基于概率思維的人生算法。
這個世界上成功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踩了超級狗屎運的人,另一種是懂得用概率思維去影響決策的人。
在成功之前,這兩者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但是后者往往很清楚自己為什么能成功,前者卻不知道。
所以,所謂的好運氣,本質上不過是會做選擇而已。
因為人們非常容易陷入選擇的思維陷阱——稀缺心態(tài)。
回到按鈕的那個問題上來。
如果你讓一個窮得揭不開鍋的人來選擇,他肯定會毫無猶豫地選擇紅色按鈕,因為它有100%概率得到100萬美金,畢竟100萬美金并不是一筆小數目,但是這樣的選擇往往是自斷后路。
為什么?
因為他的心態(tài)已經被稀缺心態(tài)所俘虜。
稀缺思維,是由事物稀缺形成的一種稀缺心態(tài),而且這個過程是無意識的。你越缺什么,你的關注點就會不由自主地聚焦在那個地方。當我們的大腦被稀缺俘獲的時候,我們會專注于解決目前的稀缺狀況,而錯過更重要的選擇和時機。
比如,很多人在找工作過程中,就是用“缺什么就找什么”的決策方式。
缺錢了,就去找能賺錢的工作。做過才發(fā)現,能賺錢的工作又不穩(wěn)定,于是就拼命擠進體制內。
到了體制內才發(fā)現,遠遠沒有外人想得那么輕松,“5+2”“白加黑”的無償加班是常態(tài)。不僅要做事,還要會來事,苦干實干是基礎,背鍋挨罵是常態(tài)。
如果要想當點小官,更是要會拍馬屁,會處關系。如果出身一般,又沒有貴人提攜,那基本就會卡在不上不下的位置,最后混成老黃牛。關鍵是工資依舊那么穩(wěn)定,要想發(fā)財,就面臨牢底坐穿的風險。
這種決策思維本質上跟選擇紅色按鈕沒有區(qū)別,你是獲得了100萬美金,但花完之后,你依然一貧如洗。
追求確定性,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
首先,要敢于擁抱不確定性。
窮人追求的是穩(wěn)定性,而富人更愿意擁抱不確定性。
換句話說,那些擁有好運氣的人,是懂得擁抱風險的人,敢于擁抱不確定性,才會讓人生有更多可能。
回到開篇按鈕的那個問題。
除了以2000萬的價格把選擇權出讓之外,還可以這么玩。
把可以獲得1億美金的機會分享給身邊的人,然后告訴他:你給我200萬美金,我將代表我們兩個人按按鈕。我向你承諾,如果我中了1億美金,我分你5000萬元;如果一分沒中,這200萬元也不會歸還給你。
作為你身邊的人,他用200萬美金去博5000萬,是不是也很值?
對于你來講,你至少能賺到200萬,而且還有可能獲得5000萬。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概率思維之所以了不起,是因為它強調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論思想,而是一種“如何將夢想落到實處”的有效思考方式。
其次,要學會轉移風險。
不愿承擔風險或者缺乏風險意識的人,只能通過逃避風險獲得最低的收益。
擁抱不確定性,并不代表著你可以忽略風險,恰恰是敬畏風險,然后過度風險。概率思維正是用風險轉移的方式,讓自己的收益更加最大化和多元化。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清楚,選綠色按鈕還有更多的可能。
比如,可以把一個億的選擇權切割成100份,每份賣10萬,如果100份全部賣出去,是不是也可以掙到1000萬?福利彩票不就是這么干的嗎。
最后,運用概率思維,去重復做大概率成功的事情。
我們經常說,正確的事情要重復做,其實就是用概率思維去做事。
所謂正確的事情,其實指的就是大概率能成功的事情。比如跟對趨勢,讓自己成為風口里的那只豬。比如投資自己,包括思維認知的提升、身體素質提升、人格魅力等,那么持續(xù)學習、走進有錢人的圈子,這些都是大概率會讓你變成人生贏家的事情。
這些事情的成功率可能有30%,也可能有10%,也有可能只有5%。但是一旦用概率思維去推算,就會有一個非常具體的量化。
比如,成功概率只有20%的事情重復14次,成功概率就可以提升到95%,重復21次,成功的概率就可以高達99%。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21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復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我突然覺得,這其中可能并不是某種巧合,而是一種概率論。
把同樣公平的機會放在很多人面前,不同的算法必然導致全然不同的選擇,而不同的選擇又會導致全然不同的結局。
雖然這個世界上沒有100%的概率,但是只要重復做大概率成功的事情,而且重復的次數足夠多,你成功的概率就能夠接近100%。
擁抱不確定性,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理解了這種思考方法,在做人生選擇的時候,就能選對那條大概率成功的道路。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這里。
我是一方,一個研究普通人如何變富的商業(yè)知識博主。
關注我,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