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魚是廈門的名貴特產(chǎn),俗名鱷魚蟲,它的主要產(chǎn)地在廈門市同安縣劉五店,并因劉五店海嶼上有個文昌魚閣而得名。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的時候,劉五店海面便是漁民捕撈文昌魚的繁忙季節(jié)。
文昌魚是廈門的名貴特產(chǎn),俗名鱷魚蟲,它的主要產(chǎn)地在廈門市同安縣劉五店,并因劉五店海嶼上有個文昌魚閣而得名。廈門文昌魚體形小,只有三四厘米至五六厘米長,每千克有近萬尾之多,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國外又稱“雙尖魚”, 是高級的食用蛋白,其蛋白含量達70%,而且含有多種無機鹽和碘質(zhì),肉質(zhì)鮮嫩,味道清津甜美。[size=+0] 文昌魚體型兩頭尖像木扁擔(dān),閩南話叫“生擔(dān)物”,關(guān)于文昌魚由來還有美麗的傳說。 相傳很早以前,同安沿海劉五店海面上,有一條非常兇惡的鱷魚。這條鱷魚經(jīng)常在海面上興妖作怪,常常把打漁人的船只翻到海底,還會化成美女到縣衙殺害縣官。
南宋紹興二十三年,朱熹到泉州府同安縣擔(dān)任主簿。對于鱷魚精的害人,朱熹早就從前任的縣官那里了解一些。所以特別小心提防。每天從高土軒到縣衙辦公,都要倒退身子走路,生怕鱷魚精背后傷人。
一天夜里,鱷魚精又化成白衣女郎,偷偷潛入縣衙。這時候,正在燈下伏案批文的朱熹聽到一陣風(fēng)聲,驀地抬頭一看,發(fā)覺這位女郎行跡可疑,心想是鱷魚精作祟,忙把手中的硃砂筆投擲過去,說時遲那時快,筆尖正刺中白衣女郎肚臍。那白衣女郎“哎喲”慘叫一聲,倉促間帶傷逃跑。第二天大早,朱熹帶人沿著血跡追查,來到劉五店海邊,發(fā)現(xiàn)海面上浮出一座小島,原來那是鱷魚精死后停滯軀體。不久后形成一個島嶼,這就是今天的鱷魚嶼,又因為鱷魚精化成白衣女郎作惡,鱷魚嶼又叫白嶼。
鱷魚嶼上有口淡水井叫做臍井,據(jù)說這是被朱熹用硃砂筆刺破的鱷魚肚臍,因為朱熹在縣衙用甘甜的井水沾筆寫字,所以臍井的水是甜的。又因為朱熹手上提的硃砂筆,是文昌帝君賜予的神筆.所以鱷魚精死后身上長出的幼蟲就叫文昌魚。
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的時候,劉五店海面便是漁民捕撈文昌魚的繁忙季節(ji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