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候干燥,更年期女性由于內分泌問題本來就心情不佳,再遇到皮膚瘙癢真的讓人心煩意亂的,秋季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用什么藥?
趙某,女,49歲,因全身皮膚瘙癢而求診。自訴其全身皮膚發(fā)癢,以腰部以下為甚,下肢驅干可見線狀抓痕,皮膚干燥失潤,并有大量糠皮狀膚屑。月經(jīng)先期而至,量或多或少,心情煩躁易怒,口干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診斷按:此婦人正值更年期,肝腎始衰,陰血不足,陰虛則血燥,陰血俱虛易生風,有風則癢。中醫(yī)有“治風先治血,血和風自滅”之論。
此癥當治以養(yǎng)陰血,潤肌膚,適加止癢之品。
處方:當歸15克,炒白芍10克,生地18克,首烏10克,元參15克,白蒺藜10克,丹參12克,女貞子12克,沙苑子9克,云苓10克,山藥18克,黃柏9克,甘草3克。水煎空心服,每日1劑。患者服藥3劑后,癢感減輕,以上方迭進5劑而痊愈。
按:中老年婦女皮膚瘙癢,類似中醫(yī)“血分瘡”。其原因在于婦人更年期,肝腎陰虛,故生內熱,熱反灼陰,甚則化風,肌膚失去濡養(yǎng),故見皮膚干燥多屑,熱在皮膚,若遇風邪,則發(fā)瘙癢。方中當歸、炒白芍、生地、元參、首烏、沙苑子、女貞子、黃柏,均為養(yǎng)肝滋腎之品,云苓、山藥化濕健脾,丹參活血和血,功建四物,蒺藜去風止癢。肝腎得養(yǎng),正復邪去,故癢自消也。
古方中醫(yī)提醒:以上方藥的使用僅供參考,使用時必須在中醫(yī)師的辨證指導下制定,不可盲目自行治療,以求滿意療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