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8日,在游覽了青海湖之后,我們就驅(qū)車前往西寧。在西寧住了一宿之后,19日我們就到達了寧夏中衛(wèi)的沙坡頭。
中衛(wèi)市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西部,黃河前套之首,被譽為“沙漠水城、花兒杞鄉(xiāng)、休閑中衛(wèi)”。東臨吳忠市,南與固原市及甘肅省靖遠縣相連,西與甘肅省景泰縣接壤,北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左旗毗鄰。地形復雜多變,南部地貌多屬黃土丘陵溝壑,北部為低山與沙漠。
中部黃河沖積平原——衛(wèi)寧平原得黃河灌溉之利,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饒,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中衛(wèi)是“世界枸杞之都”“中國硒砂瓜之鄉(xiāng)”。中衛(wèi)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資源豐富,鐘靈毓秀。境內(nèi)風景名勝、文物古跡眾多,己挖掘整理的近百處,聞名遐邇的大麥地巖畫,世界壟斷性旅游資源、國家首批5A景區(qū)沙坡頭等。
來到中衛(wèi),玩什么呢?有人推薦說,有五種玩法:1、滑沙,2、速度與激情 沙漠越野,3、沙漠中的萌寵 騎駱駝,4、古老的交通方式 坐羊皮筏子,5、躺在沙漠里數(shù)星星、住沙漠酒店或蒙古包。
騎著駱駝穿越漫漫黃沙,任太陽炙烤著大地,獨地遠行,感受一望無際地遼闊和壯美。望見海市蜃樓的寂寥和唯美,欣賞著長河邊落日將沙海染成金色,風吹過,聽到的只有簌簌的沙響和悠遠的駝鈴聲……
這是我在去沙坡頭前腦海里映像出的對沙漠的唯一想象,仿佛只有大漠、悲涼、蒼茫這樣的詞匯才能描述它男人般的堅強和的胸膛。而我遇見的這個沙坡頭卻是風華正茂的少年,綻放著它無處不在的熱情:沙漠蹦極,飛“黃”“騰”達的飛索橫渡黃河,劃著羊皮筏子漂流黃河,開車越野車在沙漠中急速行駛,從垂直84米高的沙坡上滑下,在騰格里沙漠的邊緣騎著頑皮的駱駝……在沙坡頭,沙漠不再悲涼著它的寂寞,而是沸騰著它的熱情。
我們一行八人,大多選擇了在沙漠騎駱駝和住農(nóng)家院。我則是騎了馬,住了蒙古包。
廣袤的大漠、呼嘯的風沙、血紅的殘陽、漸漸遠去的駝隊,無不彰顯著一種壯懷悲情的蒼涼美;
沙坡頭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1984年建立,面積1.3萬馀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騰格里沙漠景觀、自然沙塵植被及其野生動物。地處騰格里沙漠東南緣,是草原與荒漠、亞洲中部與華北黃土高原植物區(qū)系交匯地帶,植物有422種,野生動物有150馀種,充分展示出一個以亞洲中部北溫帶向荒漠過渡的生物世界。該保護區(qū)是中國第一個具有沙漠生態(tài)特點,并取得良好治沙成果的自然保護區(qū),是干旱沙漠生物資源“儲存庫”,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代大詩人王維這兩句著名的詩句,我們上中學時即能背誦,但并不知曉王維這首《使至塞上》的著名詩篇是寫于何時何地。站在沙坡頭放眼眺望,黃河、大漠、青山、綠洲盡收眼底,撫摸著王維的雕像和刻著他詩句的石碑,這一瞬,我們方才真正領略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的雋永與情韻。
黃河在這里拐了個彎,緩緩的向東流去,北岸是浩瀚的騰格里沙漠,南岸是高聳的香山,站在高處,望近眼前景致,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種大氣磅礴又不失靈秀的美感自然生于心中。
沙坡頭南靠重巒疊嶂、巍峨雄奇的祁連山馀脈香山,北連沙峰林立、綿延萬里的騰格里大沙漠,中間被奔騰而下、一瀉千里的黃河橫穿而過,在沙與河之間,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綠洲。沙與河這對本不相融的矛盾體,在沙坡頭卻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浩瀚無垠的騰格里大沙漠、蘊靈孕秀的黃河、橫亙南岸的香山與世界文化遺產(chǎn)戰(zhàn)國秦長城、秦始皇長城……譜寫出一曲大自然的夢幻交響曲。
唐代王維的《使至塞上》,寫于公元736年。那時,王維奉旨宣慰在河西打了勝仗的將士,途經(jīng)寧夏中衛(wèi)沙坡頭,面對大漠、黃河壯美的景色,禁不住激情澎湃,于是揮毫潑墨,寫下“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這首著名的詩篇。
沙坡頭馳名中外,還緣于其輝煌卓越的治沙成果。為了確保西北交通大命脈包蘭鐵路暢通無阻,從1956年開始,勤勞智慧的中衛(wèi)人民與治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一道艱苦探索,創(chuàng)造出了以“麥草方格”為主的“五帶一體”綜合治沙工程體系,用最經(jīng)濟、簡便、原始的方法,成功地制服了沙魔,在流動沙丘上營造出一片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