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調治:肺臟疾病可分為虛實兩大類,實證者宜用清法,虛證者宜用補法。
1.常用方劑的補法:
玉屏風散:黃芪10克,白術12克,防風5克,水煎服。有益氣固表止汗的作用,適用于肺氣虛弱、肌表不固所致的惡風自汗、不耐寒熱、易感冒等。
黃芪四君湯:黃芪15克,黨參10克,白術12克,茯苓9克,五味子6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健脾益氣、補肺止咳的作用,適用于肺氣虛所致的咳喘氣短、神疲乏力、語聲低微等。
百合知母湯:百合20克,知母5克,麥冬5克,水煎服。有養(yǎng)陰潤肺、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肺陰不足、陰津虧虛所致的干咳少痰、痰質黏稠、不易咯出、咳聲嘶啞等。
2.常用中成藥的補法:
1、人參保肺丸(由人參、貝母、陳皮、杏仁等組成),有益氣補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于肺虛所致的咳嗽氣喘、神疲乏力、氣短痰稀等。
2、蛤蚧養(yǎng)肺丸(由蛤蚧、沙參、麥冬、貝母等組成),有補虛潤肺、健脾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適用于肺氣虛衰、脾腎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咳痰不爽、喘急氣短、消瘦乏力等。
3、養(yǎng)陰清肺膏(由地黃、麥冬、白芍、貝母等組成),有養(yǎng)陰清肺的作用,適用于肺腎陰虛、燥熱內生所致的咳嗽痰少、口燥咽干、心煩少寐等。
3.常用方劑的清法:
杏蘇湯:蘇葉6克,杏仁10克,桔梗6克,陳皮5克,甘草3克,水煎服。有宣肺化痰、散風止咳的作用,適用于外感涼燥、肺氣失宣所致的咳嗽痰稀、鼻塞頭痛等。
百花湯:百合15克,金銀花12克,連翹10克,杏仁6克,水煎服。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作用,適用于肺熱所致咳嗽、咯痰黃稠、不易咯出、咽喉腫痛等。
清肺湯:百合15克,麥冬12克,桑葉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養(yǎng)陰潤燥、清肺止咳的作用,適用于燥熱傷肺所致的干咳少痰、痰稠不易咯出、咽喉疼痛、口燥咽干等。
4.常用中成藥的清法:
1、通宣理肺丸(由麻黃、杏仁、陳皮、半夏等組成),有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的作用,適用于外感風寒咳嗽、咳嗽痰白、無法惡寒、頭痛鼻塞等。
2、清肺抑火丸(由黃芩、梔子、貝母、前胡等組成),有清肺抑火、止咳化痰的作用,適用于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咽痛、痰黃黏稠等。
3、二母寧嗽丸(由貝母、知母、黃芩、桑白皮等組成),有清肺潤燥、順氣止嗽的作用,適用于燥熱傷肺所致的咳嗽、痰黃黏稠、不易咯出或干咳無痰、口燥咽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