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比如在小說《孔乙己》中,魯迅關(guān)于他的死說了這樣的一句話:他大約的確是死了。
說到魯迅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在中國文壇魯迅具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力,阿姨踏入文壇便是氣宇非凡。對于很多作家來說,可能前期需要大量的練筆,可是魯迅不像其他的作家,他的第一篇文章影響力就非常的大,這可能就是魯迅有別于其他作家最主要的一點。
在學(xué)生時代相信很多人在中學(xué)課本上學(xué)過魯迅的一些文章,他的文章晦澀難懂,有時候讓人無法理解。雖然是白話文,可是他的文章有時比文言文還難懂。這可能是學(xué)生時代最讓人頭疼的已經(jīng)是了。
在寫作方面,魯迅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不管是語言風(fēng)格還是他筆下所塑造出來的人物,每一個都是鮮活立體,當(dāng)然在他的作品中,有些話是讓人無法理解的,不僅拗口,而且按照我們的語法去分析,他的有些話就是病句。
比如在小說《孔乙己》中,魯迅關(guān)于他的死說了這樣的一句話:他大約的確是死了。這樣的一句話,按照我們的語法去分析的話,他肯定是病句,可是這樣的一句話卻被很多的人稱之為經(jīng)典。按照我們的語法規(guī)則來講,大約和的確是兩個不同的詞,只能出現(xiàn)一個??墒窃谶@句話中,魯迅卻說到他大約的確是死了。
如此明顯的一個病句卻讓很多人奉為經(jīng)典,當(dāng)然這句話背后其實也蘊含著非常深刻的意義。大約是一種推測,而的確寫的可能是某種精神象征。這樣的一種寫作手法,也許只有魯迅才可以擁有吧。
當(dāng)然在魯迅的作品中還有許多拗口的話,在《秋夜》中,魯迅曾這樣寫道: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樣的一種寫作手法其實是很讓人疑惑的,魯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其實通過這句話,我們也能夠看出魯迅在寫作上的一些另辟蹊徑。
通過說一些拗口的話,甚至說實在我們概念里的病句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后園里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其實這句話反映出來的是魯迅的一種情緒。簡單明了的一句話,便將自己對于棗樹的情緒反應(yīng)了出來,這樣別有用心的寫作,其實并不是所有作家都可以駕馭的。
對于讀者而言,這可能是魯迅專屬的一種語言風(fēng)格,可即便是病句,它依舊影響了很多人,作為讀者你是如何看待魯迅的這兩句病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