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將槍口對準了京城,在武器裝備精良的英法聯(lián)軍面前,清政府的兵力如同紙糊的一般脆弱。
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迎來了最大的一場浩劫,侵略者們如入無人之境,到處進行掠奪,如同強盜一般。
這場布滿硝煙的戰(zhàn)爭中,無數的名勝古跡毀在了侵略者的手中,無數罕見的國寶,價值連城的文物流落到了國外。
這場戰(zhàn)爭不僅是我國近代史上的一次恥辱,更是一次巨大的損失。
歷經了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之地遭受了滅頂之災,硝煙彌漫了數個夜晚,所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
我國著名的古跡圓明園也在這場浩劫中不復存在,數以萬計的文物被侵略者洗劫一空,更是一把火將這些鬼斧天工的建筑毀于一旦。
如今的我國早已不再是曾經那個落后的國家,曾經恥辱的經歷也必將永不會再現(xiàn),被侵略者毀壞的建筑也在逐漸地修復,一些流失的文物也在努力尋找。
盡管如此,當代那場浩劫所造成的損失依舊是尚未完全修復,一些先輩們的智慧結晶也永遠地成為了歷史。
這場浩劫也將永遠地記錄在歷史當中,時刻提醒著每一個國人曾經的恥辱永不能忘。
只有擁有了足夠強大的力量,才能守護好我們的國家,保護好我們的家人,避免曾經的災難再次發(fā)生。
01 百年沉淀,千年傳承
圓明園修建于1707年的康熙王朝時期,原本修建的初衷是用來給康熙的四皇子居住的院子。
之所以用“圓明”二字命名,就是為了表達康熙當時心系天下蒼生的情感,希望國家能夠永遠地強盛下去。
在修建圓明園期間,康熙皇帝曾多次過問進度,在建造方面更是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他不希望圓明園的建筑風格和皇宮一樣四四方方,他想要一種和皇宮的建筑與眾不同的風格。
但可惜的是,康熙皇帝并沒有見到圓明園修建完成的樣子,在決定擴建后不久便意外駕崩了,圓明園的建造也暫停了下來。
等到雍正繼位以后,決定將圓明園修建為皇室成員的避暑山莊,并在之后再次將圓明園進行了擴建。
為了盡快地完工,彼時的圓明園請了許多地方的能工巧匠進行修建,為此耗費了不少的金錢。
為了方便雍正批閱奏折,圓明園中修建了多處建筑,包括前廳,大殿,還有專門用來給后宮妃子準備的房間。
在圓明園成功擴建之后,太后和貴妃們都搬到了圓明園生活,一些本應在皇宮中才能見到的文物也搬到了圓明園當中。
據記載,雍正在位期間,圓明園大大小小的建筑物已經有了將近600座,涼亭,茶室更是到處都有,彼時的圓明園已經初具規(guī)模了。
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皇家園林,雖然雍正修建圓明園的目的本是為了避暑,但他在位期間,也曾多次在圓明園中和眾大臣商量國事。
一道道震驚天下的圣旨也是從圓明園中擬定而出的,因此就算是在皇家園林中,圓明園依舊有著超然的地位。
等到了之后的乾隆時期,我國的國力空前地強大,無數的國家前往我國朝拜。在學習我國先進文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西方文化。
其中西方的建筑風格便和我國的建筑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出于對西方建筑的好奇,乾隆命人從西方國家請來了數名建筑方面的大師人物,命其將西方的建筑元素加入到圓明園當中,讓其成為我國第一個集中西方文化為一體的園林。
在這一指令下發(fā)之后,圓明園終于迎來了第三次大規(guī)模的擴建,這次的擴建使得圓明園整體上攜帶了一些西洋建筑風格。
特別是園中的噴泉建筑更是成為了圓明園的標志性建筑,為了完成乾隆皇帝安排的任務,這些建筑也是在雄偉壯麗的基礎上以最快的速度修建完成。
在這次擴建之后,圓明園的聲譽更是傳到了西方的多個國家,中西方文化的首次碰撞在彼時的多個國家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個別的國家更是開始仿照著圓明園的建筑風格修建了一些類似的建筑,只可惜只有其形,沒有其意。
在第三次修建以后,圓明園就再也沒有了這種大面積的修建,如此雄偉的建筑也成為了國家的文物儲存區(qū)。

無數的國寶和價值連城的文物被送到了圓明園之中,而憑借著數百年來的文化傳承和三次擴建,彼時圓明園也最終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萬園之園。”
在之后的千百年來,圓明園的地位依舊沒有任何園林可以比肩,多年以來的沉淀,也使得圓明園的文物數量早已達到了天文數字。
也正因如此,如同“國庫”一般的圓明園,也引起了更多國家的注意,貪婪的目光尤為可怕。
02 一場大火,煙消云散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輕而易舉地摧毀了清政府的最后防線,英法聯(lián)軍們早已聽說圓明園的盛名,清政府的腐敗統(tǒng)治給了他們最好的機會。
在清政府棄城而逃之后,侵略者們褪去了用來偽裝的面具,將貪婪的目光看向了圓明園,將他們骯臟的腳印印在了圓明園的地板之上。

面對如此宏偉的景象,他們沒有絲毫的憐憫,臉上只有不加任何掩飾的貪婪。
紅著眼球用他們罪惡的雙手搶走了一件又一件的罕見文物,包括集萬千智慧結晶為一身的十二獸首。
無數的黃金,瑪瑙被他們搶奪一空,一些帶不走的瓷器也被他們無情地摧毀,只留下了滿地的碎片。
在將圓明園中所有能拿走的東西全都搶走之后,這些萬惡的侵略者才心滿意足,將我國的寶物據為己有,又恬不知恥地稱其為戰(zhàn)利品。
在英法聯(lián)軍離京之后,清政府曾有心將圓明園進行一定的修復,但奈何國庫一空,里面的文物也已經被洗劫一空。

再花費重資進行修復,所花費的人力物力對其來說也是不小的消耗,最終選擇將一片凄涼的圓明園置之不理。
1890年,八國聯(lián)軍再次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面對這般敵人,清政府更是沒有絲毫的抵抗能力,只能放任其進行掠奪,圓明園也再次遭受到了侵略者的踐踏。
原本以為得不到好處的聯(lián)軍會選擇放棄踐踏圓明園,但沒想到的是這些侵略者選擇將這些千百年來的傳承建筑全部摧毀。
一把火點燃了整個圓明園,一時間硝煙彌漫,紅光漫天。
這場大火整整持續(xù)了三天三夜,千年的傳承被一場大火全部摧毀,他們的目的就是銷毀這些罪惡的證據,掩蓋他們強盜的行徑。

等到大火結束,千百座建筑變成了灰燼,只有等風吹過的時候,這些灰燼才能飄到空中,仿佛在控訴這些侵略者的惡魔行為,惋惜千百年的傳承化作云煙。
這場浩劫結束了,英法聯(lián)軍搶奪到了令他們滿意的財寶,便乘坐軍艦回到了歐洲大陸。
就在圓明園的灰燼還未散去之時,這些侵略者們就在自己的國家堂而皇之地將這些文物拿出來拍賣,并稱是他們探險所得,這種行為屬實令人不齒。
但就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面對這種挑釁只能忍氣吞聲,沒有絲毫的作為。
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彼時的我國軍事力量太過落后,面對這種人神共憤的行徑,只能選擇容忍。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曾經弱小的中國已經不復存在了,今后的我們必將踏入世界的先進行列。
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地提高,在戰(zhàn)爭中被摧毀的名勝古跡的修復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作為被摧毀最嚴重的建筑之一,圓明園的修復工作更是刻不容緩。
2010年,距離圓明園被摧毀已經過去了150余年,圓明園的修復工作終于有了階段性的進展。
前后三次的考古挖掘在圓明園的遺址中搜尋到了不少的文物殘骸,大部分都是一些瓷器的殘片。

雖然這些瓷器修復起來最為繁瑣,但好在考古專家們專業(yè)技術過硬,才使得一些沉睡多年的文物有了再次沐浴陽光的機會。
在考古專家夜以繼日的努力下,竟意外發(fā)現(xiàn)50000件文物。
除了這些文物以外,最難修復的還是圓明園的建筑。
特別是一些特殊的建筑物,即使有曾經圓明園的畫像,對應著畫像描繪出了對應的圖紙,但修復工作卻依舊是收效甚微。
好在我國的建筑行業(yè)近年來能人輩出,雖然難度較大,但在他們的堅定決心之下,圓明園的風采依舊在一點一點地復現(xiàn)。

隨著修復工作的進行,許多損壞的瓷器和佛像都得到了最大程度地修復,一些標志性建筑物也恢復了往日的榮光。
雖然不能和曾經的雄偉壯闊相比擬,但依舊有著很大的改善,千百年的文化也終于有了繼承之物。
隨著我國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各個行業(yè)都已經處于世界的領先水平,一些流落在外的文物也在通過一些辦法盡力挽回。
除此之外,一些有意和我國保持良好建交的國家,更是將一些流落在外的我國文物主動歸還,讓這些離家多年的“孩子們”終于回到了“家”中。
時至今日,圓明園已經恢復了往日的幾分元氣,也成為了北京一處具有代表性的景點。

一些前往圓明園的游客在撫摸那些建筑時,仿佛依舊能夠聽到這些建筑物發(fā)出了悲鳴。
它們在哭泣自己的遭遇,在譴責侵略者的行徑,在提醒著所有前往圓明園回憶歷史的游客:“勿忘國恥”。
03 小結
圓明園之所以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滅頂之災,就是因為彼時我國軍事力量太過落后。
這些侵略者深知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的傳承從未間斷,為了對我國的資源進行掠奪,才有了那一場浩劫的到來。

如今的我國早已遠非曾經可比,今天的盛況全靠先輩們的浴血奮戰(zhàn),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告知了全世界。
如今的中國人民早已站起來了,曾經的恥辱定將永遠不會再現(xiàn)。
身處和平時代的我們,更要知道如今的這份和平來之不易。
想要守護來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就一定要勿忘國恥,發(fā)憤圖強,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