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則甲己失守,后三年化為土疫,晚至丁卯,早至丙寅,土疫至也。大小善惡,推其天地,詳乎太一,又只如甲子年,如甲至子而合,應交司而治天?!?/p> 甲己失守,后三年必化為疫癘,而且不出三年。疫情的大小和輕重必須看太一的日氣晚至多少天或早至多少天。以5天為最甚,以6、7天為輕。(從而明白,甚紀5分,微紀7分,朝鮮,日本,南韓說的是錯誤的)也就是看太一游宮,不管是先時后至,還是后時先至,必須詳詳細細的知道太一,即日氣的第一天是交在司天一方,還是交在了在泉一方第幾天。這就是要把日氣先合到時令中,也就是天人合一的辦法。然后才能看到地支和天干失支迭移的氣,沒有日氣與時令的相合,就不可能論五運六氣的運轉(zhuǎn),一切談論都是瞎說;同理,沒有天人合一,就不可能論人的病理,還談什么天人相應,還談什么養(yǎng)生。金形人,木形人,土形人,火形人,水形人五行千千萬,沒把他的五行合到天地里去,怎么摸脈,沒有脈象,怎么能知道邪氣流到了什么經(jīng)脈處。是陰,是陽怎么辨別。幾千年來還沒有看到有別的方法能夠辦到。天人合一是使人們能夠知道天的五運六氣是如何運轉(zhuǎn)的唯一的辦法。是知病的唯一方法。有人會說我胡說八道,望、聞、問和西醫(yī)的方法就不能知病嗎?在當今的社會中,中醫(yī)不會摸脈,知病也只好如此而已,當全國的中醫(yī)們都會按照《黃帝內(nèi)經(jīng)》說的摸脈了,到那時,才會明白除了摸脈是真正知病的方法之外,其他的方法都是先知病而后在實踐中所看到的現(xiàn)象罷了。只有天人合一才能看到運氣的相會。人間有皇帝,有總統(tǒng),在天地間也有黃帝叫“少陰”,太一日氣總是從少陰黃帝開始,天人合一總是先合在少陰君,太一的第一天是甲、己,當時令至大寒的中氣時,少陰還在小寒地氣的時令或少陰已先時到了立春的節(jié)令,所以說當中氣到大寒,少陰也到大寒,叫時間到日氣到,叫正交,有邪氣叫正邪。當中氣到大寒,少陰才到小寒或到了立春的節(jié)令,叫時至氣不至或氣至而時不至,這后兩種的氣就叫失支迭位的氣才會產(chǎn)生疫癘的氣。如甲子年初產(chǎn)生了疫癘氣,土疫氣到丙寅年末,丁卯年才會爆發(fā)。因為土的郁氣到太陰乃至;水郁之發(fā)到大寒乃至;木之發(fā)到春乃至;火之發(fā)到暑乃至;金之發(fā)到?jīng)瞿酥?。五氣郁住到爆發(fā),都有一個差的分位,郁氣到本位才會大量爆發(fā)。而且因太過不及爆發(fā)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還有高處和洼地的區(qū)別。
比如說在2003年爆發(fā)的SAQS病時,是從2000庚辰年末2001辛巳年初形成的。為了說明問題我來把萬年歷的司天在泉逐年排一遍;
——————————————————————————————————
99年 00年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司天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在泉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晚1 先5 晚7 晚2 先6 晚6 平 先6 晚5 先2
——————————————————————————————————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乙卯 丙辰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先7 晚4 先3 先8 晚4 先2 先8 晚3 先4 后8 后3 先5 先9
——————————————————————————————————
從排列的順序可以看出,99己卯年的最后一日戊寅日,是大寒日,(看萬年歷)
第二天為庚辰年的第一天己卯日,叫庚辰陽年燥運太窒1天。而庚辰雖遷正交得庚辰的甲子,但是己卯年的天數(shù)余一天。是己卯年的年氣有余,為很微,而庚辰年的第一天是下降為正好交在少陰,是正氣年,不可能產(chǎn)生虛氣。只產(chǎn)生陰陽氣的大小。
在2000年庚辰司天至大寒中氣的第一天是戊寅日,2001辛巳年的年氣的第一天是己卯,先于大寒5天開始司天,又天的氣下降正好交在乙未太陰的標氣在泉主氣,叫時間不到大寒,而辛巳的年氣先到,只是年氣盛,氣多,而不會產(chǎn)生天地的迭移。
到2001年的年末大寒時,2002壬午年的年氣后于大寒7,是辛巳年的年氣的最后一天為戊申,是大寒的氣令已過,而辛巳天氣有余七天,是厥陰的本氣風司天不退位,是風氣有余,而且氣也較甚,但氣還在天上,是來的太晚的氣。午少陰雖得正位而不能布天,少陽已退位,丁酉陽明的二陽已司地,就成了辛巳與丁酉相會,所以叫迭支迭位,且“辛水”生了“丁風”,司天是風,在泉也是二陽,是辛丁相生,為陰多,陰氣大盛是柔失剛的大虛氣,是被奪了陽氣的氣,是大毒(獨)氣。天地上下相斥,是時間到大寒壬午年,而風還在辛巳年,差為七分,一分15日,到五分為換一運的氣,七分105天的時間,即七個節(jié)氣,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故生氣不能生,風到長氣不能長,此乃都作不及用。風氣不及反行秋令。燥氣無制,燥氣乘機大勝,到立夏后就成了肺病,熱燥同行,只有到太陰濕的運才會大減。所以木疫的傳染病是燥氣勝,泄風補濕必解。這是以年氣為準,四氣為一年,故一年又45天,所以燥一定爆發(fā)在癸未年,立夏,到處暑。到立秋后濕氣大勝可解。方向在東方震,東南方巽,南方離。故毛小妹教授說的是對的。既然知道是天的氣生成的傳染病叫疫病,是木疫形成的傳染病就應該用MUYIBING,簡寫成MYB,氣甚為7,就應該寫成M7YB。是木氣虛招來的肺病,故就應該寫成M7YBF。拼音字母代表的意義一看便知,數(shù)字代表的超前幾天,說明了賊邪的微甚程度和氣的變化情況,五分最甚,七分、八分,同2分、3分在同一運的時間變化一樣,一分至四分為微,都在同一運內(nèi)。只有到五分時才會發(fā)生氣的實質(zhì)性的變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五甚七微的天理,因為《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的生數(shù)和成數(shù)都是以五為準加減而得。
所以火疫病為 HYBSH。土疫病為 TYBM 。
金疫病 為 JYBH 水疫病為 SHYBT。
因為看五運六氣,就是這么看了司天,又看在泉。沒有再新鮮的東西,雖其千變?nèi)f化,只要能用時令來看氣,即可。只不過是看氣微甚,定傳染程度的輕重罷了。
同理;地的氣生成的大虛氣叫癘的傳染病。在2003年中,到大寒中氣時,甲申陽土太窒,先時大寒6天,是超氣。癸未年的最后一天為癸巳日,第二天為04甲申年的第一天甲午日,甲申少陽先司天而戊戌太陽在泉,少陰還沒入地。為上下相斥,首先是濕氣甲歲主氣,而太陽的年運戊火還在地,戊甲相會,陽氣,剛失柔濕大勝,是地生了天的氣非太過,先于6天為6分的氣,為隔一年的06丙戌年。第二氣為谷雨開始,癘氣大肆橫行,至陽明的本氣行于地,白露節(jié)氣時可解。方向在中原地區(qū),東、東南和南方。所以癘氣的傳染病也用拼音來表示;
土的癘氣為 T6LBM ; 火癘氣為 H LBSH; 木癘氣為M LBJ;
金的癘氣為 J LBH; 水的癘氣 SH LBT 。
其它的年,產(chǎn)生的癘氣或疫氣,都可以推其天理,詳乎日氣,就可以知道將要發(fā)生的是疫氣,還是癘氣,是甚,是微,方月可知,隨氣所在,你說古人高不高。妙不妙。而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用天生的病,以天名之——疫病。以地生的病,以地名之——癘病。人的真氣失守,神光不聚,只要被這五氣侵犯,必干犯。
拄其間鍔未殘 201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