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全國中醫(yī)藥經(jīng)典能力等級考試一二三級經(jīng)驗分享(12500字超詳細)
          userphoto

          2023.07.10 安徽

          關注

          全國中醫(yī)藥經(jīng)典能力

          等級考試經(jīng)驗分享


          引言:

          你好,我是阿清。筆者從2021年開始陸續(xù)參加了三次經(jīng)典考試,拿下了三級因為不少同學在問,所以我就簡單說一下這個考試,權(quán)當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因為一直沒有關注這方面的信息,我以為這個考試只舉辦了三次,其實全國中醫(yī)藥經(jīng)典能力等級考試共舉辦了五次

          2020年的兩次聯(lián)考共有21所院校報名,有13所院校正式參加聯(lián)考。

          2021年的兩次聯(lián)考共有27所院校報名,有27所院校正式參加聯(lián)考。

          2022年官網(wǎng)查不到院校的信息,估計是都可以報名了。

          我將從基本信息、一級考試、二級考試、三級考試、注意事項這五點進行介紹。其中涉及考試的三點,又會分解讀考綱、分析指南、復習建議三小點來進行說明。全文一萬兩千字,建議收藏后慢慢觀看。

          基本介紹


          (一)考試時間

          2022123


          (二)考試形式

          線上機考,100分鐘。滿分100,60及格。


          (三)考試科目

          《黃帝內(nèi)經(jīng)》《傷寒論》《金匱要略》和溫病學著作相關內(nèi)容。


          (四)參考書目

          《中醫(yī)經(jīng)典能力等級考試指南》,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208月出版


          (五)考試題型

          詞語解釋、判斷題、選擇題(分為A1型和A2型)、多選題、能力題(含病案分析)。

          點擊鏈接獲取其他內(nèi)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何省力地自學中醫(yī)?(5600字超詳細規(guī)劃)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卷面結(jié)構(gòu)

          1.一級試題

          試題內(nèi)容只涉及一級原文,難易比為易︰中︰難=622

          詞語解釋8分,共8題,每題1分;

          判斷題12分,共24題,每題0.5分;

          單選題A160分,共60題,每題1分;

          單選題A212分,共12題,每題1分;

          多選題8分,共8題,每題1分。?

          2.二級試題

          內(nèi)容涉及一級原文50%;二級原文50%;難易比:易︰中︰難=622

          詞語解釋8分,共8題,每題1分;

          判斷題12分,共24題,每題0.5分;

          單選題A144分,共44題,每題1分;

          單選題A216分,共16題,每題1分;

          多選題8分,共8題,每題1分;

          能力題12分,共1題,每題12分。

          3.三級試題

          內(nèi)容涉及一級原文30%;二級原文30%;三級原文40%;難易比為易︰中︰難=622。

          詞語解釋8分,共8題,每題1分;

          判斷題12分,共24題,每題0.5分;

          單選題A140分,共40題,每題1分;

          單選題A220分,共20題,每題1分;

          多選題8分,共8題,每題1分;

          能力題12分,共1題,每題12分。

          【按】

          1.?這些基本信息,我都是在寫這篇分享時去官網(wǎng)查的。因為本人比較佛,對考試都不怎么上心,考試績點常年三點零左右。所以這些在我完成三次考試后,都不知道。本著對讀者負責的態(tài)度,這些還是有必要提前說明。

          2.買一本《中醫(yī)經(jīng)典能力等級考試指》,谷曉紅老師主編,這是官方認定的參考書,只有這一本,沒有配套的題庫。所以網(wǎng)上說有賣真題題庫,就不要去交智商稅了。如果非要刷題,刷自己學校的練習冊就好了。那個大群我也去加了,就是一個模擬考試的軟件,沒必要,老老實實背原文

          3.那本指南還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考試,還是平常的背誦,都足夠用。下面有提綱和方歌,《傷寒》和《金匱》的方歌采樣陳修園的《長沙方歌括》和《金匱方歌括》,讓我親切感倍增。本人在學方劑時《傷寒》《金匱》的方子都把劑量也記住了,好記的直接記,不好記的,大多采用的陳修園的歌括。既包含劑量,又朗朗上口的方歌誰能不愛呢。

          4.一級考試除了八個名解外,沒有其余的主觀題。因為名解是最先作答,所以很多同學一上來就被嚇蒙了。不用擔心,一個一分,你不會別人也不會。

          5.

          二級會增加一道能力題。筆者在2021下半年的時候,考的是《傷寒》和《金匱》的兩個甘草瀉心湯有什么異同。

          二級的單選A2題型(小案例)增多,在臨床應用方面會比一級要求更高。

          6.

          三級與二級題型相似,卷尾有一個能力題。筆者在2022上半年的時候,考的是四條原文,方子的地方挖空,填上后再分析四個方子的異同。沒記錯的話是1金匱,1傷寒,2溫病。

          三級的單選A2題型占比再次增多。

             

          一級考試

          (一)

          解讀考綱

          一級要求:熟練誦記經(jīng)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證原文,并掌握其文義、醫(yī)理。

          【按】

          1.一級考試只涉及一級原文,難易比為易::=6:2:2。只涉及一級條文,明白我的意思吧。

          2.四門課程各大學校應該都會開設,所要求背誦的內(nèi)容可能也有所出入。但只要是課堂要求背誦的內(nèi)容,落實到位,就足夠通過一級的考試。

          3.養(yǎng)成提前背誦的好習慣。在寒暑假,很多老師都會組織下學期將要學習科目的背誦打卡活動。

          如果是熱愛經(jīng)典,深知中醫(yī)的生命在臨床,臨床的根基在經(jīng)典這個道理的同學,自然不會錯過。

          只求期末考試不掛科的同學,也推薦你參加。因為人的記憶很有意思,一個東西你看了、背了就會留下印象,即便你根本一點都記不起,到時候再背起來,也比完全新背容易的多。這點我深有體會,以前大二時,我可以把標幽賦通篇熟練背誦,現(xiàn)在很久不看的情況下,從頭開始背拯救之法,妙用者針……”背著背著就背不出下一句,不完全是忘記,因為那句話的音韻是有感覺的,但是具體字記不清。等看一遍,就又可以背得。所以如果你假期提前背了,就算是期末突擊背誦也是容易的,不然那么多東西都堆到期末,你會欲哭無淚。

          如果是提前自學過下學期課程的同學,也建議你參加,不要抱著我背過”“我學過的心理,覺得自己可以不用重復。筆者在大一結(jié)束后,有一段長達七個月的時間,每天什么都不做,只是背誦、研習《傷寒論》。第一遍是通背,后面是反復背誦重點條文,大抵是現(xiàn)在的一二級了,最熟練的時候可以在什么都不看的情況下,把《傷寒論》我需要背的二百多條從頭順到尾。即便如此我還是在跟著一起復習,因為它真的會忘。我相信這段經(jīng)歷大部分同學是沒有的,所以不要覺得自己很熟,沒有最熟只有更熟,熟才能生巧。

          (二)

          分析指南

          一級條文

          (可能數(shù)據(jù)有細微差別,我只統(tǒng)計了一次)

          《內(nèi)經(jīng)》93

          《傷寒》91

          《金匱》104

          《溫病》67

          【按】

          1.一級考試就不詳細說了,因為各個學校經(jīng)典課應該都有背誦要求,把課堂上要求的,該背的背了,能通過期末考試的水平,過一級問題不大。

          2.《傷寒》《金匱》重要的內(nèi)容是涉及方子的條文。

          3.《溫病學》的一級內(nèi)容大多在《溫熱論》《濕熱病篇》《溫病條辨》這三篇中。

          4.《內(nèi)經(jīng)》一級內(nèi)容主要在《素問》,篇目中《上古天真論》《生氣通天論》《陰陽應象大論》《脈要精微論》《至真要大論》占比較多。

          (三

          復習建議

          1.筆者是在大三下學期考的一級。這個時候的優(yōu)勢在于《內(nèi)經(jīng)》《傷寒》剛學完沒多久,《金匱》與溫病正在學,也不會太陌生,課堂上要求背的背熟,便可以通過。

          2.《傷寒》《金匱》至少要把指南一級中所有涉及方子的條文都背下來,這是最基礎的,沒得商量。

          3.《溫病學》只背那三篇占比較多的著作就可以,考一級旁枝末節(jié)不用管。

          4.如果只求通過,不考慮分數(shù),優(yōu)先背《素問》中篇目的一級原文,《靈樞》可以不看。

          5.另外大家要學會看哪些地方容易出考點。

          《上古天真論》肯定是男女生長壯老的規(guī)律,直接給原文,挖空,容易出。《生氣通天論》煎厥與薄厥的鑒別。

          《陰陽應象大論》內(nèi)容較多。怎么樣生飧泄;什么走五臟;什么歸六腑;辛甘發(fā)散為什么;陰陽之征兆、陰陽之道路;形不足者怎么樣;其有邪者怎么樣。

          《靈蘭秘典論》也很好出題。君主之官;相傅之官。這一大段最好都背下來,因為出題老師也不能硬出,那些容易出題的地方,自然就是重點。

          《六節(jié)藏象論》罷極之本,封藏之本?!睹}要精微論》內(nèi)容也不少。五色那塊的善色惡色區(qū)別;哪里是腎之府;中規(guī)、中矩、中衡、中權(quán)。

          熱論篇》我個人建議可以好好看一下,與考試無關。因為看了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六經(jīng)跟《傷寒論》的六經(jīng)名同實異?!秲?nèi)經(jīng)》的三陽相當于《傷寒論》中的太陽病,所以治療大法說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太陽病當然應該發(fā)汗了;《內(nèi)經(jīng)》的三陰病相當于《傷寒論》中的陽明病,所以治療大法說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

          另外大家可以去找一找,《內(nèi)經(jīng)》中六經(jīng)和《傷寒論》中六經(jīng)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歡迎私下交流。

          《舉痛論》怒則氣怎么,喜則氣怎么那一段;《痹論篇》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的是什么;貫五臟,絡六腑的是什么。

          《調(diào)經(jīng)論》的守經(jīng)隧出過名解,不用管,你不會別人也不會。

          《至真要大論》聽名字也知道很重要。病機十九條,背得死死的沒的商量;正治法那一段寒者熱之,結(jié)者散之;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容易出名解。

          《靈樞》的《本神》,心有所憶謂之那一段;心氣虛則怎么樣,實則怎么樣,多容易考;《營衛(wèi)生會》上焦如什么,中焦如什么。

          就這樣吧,沒序號了。

          6.

          像一些很有名的短句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些就更不用說了。

          我上面不是在押題,是告訴大家怎么找容易出題的地方,不是小和尚念經(jīng)左耳進右耳出,一邊背一邊要注意觀察。把那些涉及到的知識點都多背背。其他地方看一看就好,一級不用緊張。

             

          二級考試

          (一)

          解讀考綱

          二級要求:在一級基礎上,進一步掌握經(jīng)典理論的系統(tǒng)性和主要方證間的聯(lián)系,并增加誦記相應原文。

          【按】

          1.二級考試涉及一級與二級原文比為1:1,難易比為易::=6:2:2。

          2.

          與一級相比,二級考試涉及的條文范圍更廣。并且還要求掌握經(jīng)典理論的系統(tǒng)性和主要方證間的鑒別。這就需要我們多留意一下有可比性的方群,或稱為類方

          比如三個瀉心湯,大小柴胡湯,大小青龍湯,大小建中湯,附子湯與真武湯,五苓散與豬苓湯,三承氣湯,苓桂劑類方,梔子豉湯類方,大小陷胸湯,辛涼輕平重劑,新加黃龍湯、宣白、導赤、牛黃、增液承氣湯,五加減正氣散,三復脈湯等。

          溫病的這些很容易出選擇題,而且出的多,出大題的話難度會比較大。不過不用擔心,這些是屬于那兩成難題中的。

          雖然桂枝湯類方是一個大的群體,比如桂枝加桂湯、枝加芍藥湯、桂枝去芍藥湯、桂枝加大黃湯、小建中湯、桂枝湯加黃芪湯、桂枝加葛根湯、栝樓桂枝湯、桂枝加附子湯等,但是不好出題,所以出能力題的可能性不大。

          (二)

          分析指南

          二級條文

          《內(nèi)經(jīng)》70

          《傷寒》85

          《金匱》81

          《溫病》52

          【按】

          1.但是二級考試一級和二級條文都有,雖然各占一半,但是你又無法確定哪些考,哪些不考。所以醒一醒,二級需要掌握的條文是:

          《內(nèi)經(jīng)》163

          《傷寒》176

          《金匱》185

          《溫病》119

          2.可以看到,二級考試涉及的原文,比一級成倍增加

          3.《傷寒》的條文增在哪里呢。

          一是涉及方子的條文。因為雖然只有一百一十多個方子,但并不是一個方子只有一條論述。比如3839都是在說大青龍湯,38為一級,39是二級;40、41都是在說小青龍,40是一級,41是二級。所以在一級考試的分析中我就說,把所有涉及方子的條文都背下來,沒得商量,因為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二是增加了一些長的條文。比如629、97、111這樣。

          三是增加了一些說理的內(nèi)容。一般說理的內(nèi)容都比較長,所以很多包含在第二點中。

          岳美中老先生概括《傷寒論》特點說察癥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劑而不言藥性,準當前之象征,投藥石以袪疾,言中肯綮?!秱摗氛f理的內(nèi)容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

          4.《金匱》增加的條文,一是比較常用的小方子,比如百合類方、赤小豆當歸散、桔梗湯、葶藶大棗瀉肺湯、橘枳姜湯、枳術湯等。這些方子臨床常用,但一般不會單用,會合方或作為加減出現(xiàn)在他方中。

          二是篇目開頭就出現(xiàn)的論述病因病機的大段條文,如血痹病、肺痿肺癰等。當然百合病、胸痹病、痰飲病、水氣病這種很重要很常見的自然歸屬于一級。

          5.《溫病學》的二級一定一定重視《濕熱病篇》。

          雖然筆者與薛生白同姓,但是關于他的題我好像沒做對幾個。

          尤其要注意哪些濕熱證開頭的,給你一些癥狀,然后后面宜什么什么藥。一定一定一定多看幾眼,看的熟熟的。因為沒有成方,臨床不可能把他說的那些藥一堆,所以背的意義不大,重在理解。

          重點還是《溫熱論》《濕熱病篇》《溫病條辨》這三篇內(nèi)容多的著作。背誦以涉及方子的條文為主,二級尤其注意《濕熱病篇》。

          6.《內(nèi)經(jīng)》的話,《四氣調(diào)神大論》那春夏秋冬三月被歸位了二級,容平出過名解,但是我忘記是二級還是三級了。

          增加的內(nèi)容比較分散,也不太好說。就在一級熟背的基礎上,多讀一讀吧,讀的時候多想一想,假如你是出題老師,你會在哪里出題。

          還有就是《內(nèi)經(jīng)》很不好背,特別是三級增加了一百二十多條相對沒那么被同學熟知的條文,很多課堂上都沒講過,所以背是背不完的。

          (三

          復習建議

          1.筆者是在大四上學期考的二級。這個時候的優(yōu)勢在于所考科目都已學完,并且是剛剛學完。完整度與熟悉度都比較不錯。

          2.《傷寒》《金匱》不用說,繼續(xù)背涉及方子的條文。至于那些大段的,《金匱》里面一些論述病機的重要內(nèi)容,需要背,不管是考試還是在后面臨床應用,都是有用的。

          至于《傷寒》,很多大段純理論的論述,以前通背的時候我是背了一遍。但是后面復習的時候便沒有刻意去背了。因為在應用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傷寒論》中的理法,是它自己的理法。比如它自身的用藥規(guī)律,方證間的鑒別,在六經(jīng)框架下的疾病傳變轉(zhuǎn)歸等等。而《傷寒論》中的有些說理,特別是連著四個字四個字一長串的那些,讀者很別扭。讀慣了《傷寒》《金匱》,會生出一種語感和直覺,有哪些東西可能并不是原文,而是追文和嵌注。

          當然這只是個人的一些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3.《溫病》一樣是以涉及方子的條文為主。三級考試最后的能力題出了四條原文,挖空填方子,再分析異同。如果那條原文都沒背,方子填不出,后面又如何比異同

          還有再強調(diào)一遍,一定一定一定注意《濕熱病篇》以濕熱證開頭的一二級條文。

          4.《內(nèi)經(jīng)》就把課堂上背得內(nèi)容,現(xiàn)在達到能背的程度,其他的內(nèi)容多讀多想,看哪些地方容易出題就好了。說實話,背不過來。

             

          三級考試

          (一)

          解讀考綱

          三級要求:在二級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經(jīng)典理論的學術原理和臨床應用思路,并增加誦記相應原文。

          【按】

          1.內(nèi)容涉及一級原文30%;二級原文30%;三級原文40%;難易比為易︰中︰難=622。

          2.在二級的基礎上,也就是說方證的鑒別,二級需要注意的問題,三級也都要注意。

          3.因為一二級說的比較詳細了,三級主要說說復習安排的問題。

          3.原文內(nèi)容增加的不是一般的多,而且大多是課堂上沒學過的內(nèi)容。

          新背的話不大不現(xiàn)實,特別是內(nèi)經(jīng)一百二十多條都沒見過的,怎么背。

          (二)

          分析指南

          三級條文

          《內(nèi)經(jīng)》128

          《傷寒》90

          《金匱》83

          《溫病》58

          【按】

          1.因為三級考試范圍為整本書,所以實際條文為:

          《內(nèi)經(jīng)》221

          《傷寒》266

          《金匱》268

          《溫病》177

          2.震驚。這么多的內(nèi)容,背是背不完的。隨便單拎出來一本,那么多的條文能都背下來就是鳳毛麟角。

          3.而且這并不是簡單的二級條文多增一些的問題。我們在準備一二級考試時,畢竟有課堂上以前的記憶,再拾起還是相對容易。而三級原文很多讀都讀不通順,連一級的水平都達不到。

          4.所以我的計劃是強化基礎,從一二級條文上找分數(shù)。一二級的原文能達到有一定的理解,有一些臨床應用的思維。三級原文只讀一讀,無論是從考試還是臨床應用來說,性價比都沒有一二級原文高。

          5.筆者一向很注重性價比。并不是三級原文沒有用,當然有用,也不是說三級原文不重要,它只是與一二級原文相比,沒那么重要。

          在學中藥時,我沒有去細扣三級藥。但是我把《傷寒》《金匱》用藥頻率由高到低的前五十味,在《本經(jīng)》中的作用背了下來,并參照鄒潤安的《本經(jīng)疏證》,周巖的《本草思辨錄》,徐靈胎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百種錄》以及陳修園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讀》研習那五十味。

          在上文也說了,我在學方劑時,也沒有去細扣三級方。但我把《傷寒》《金匱》中的方子,連同劑量也一起記下。方不離藥,藥不離方

          同樣的,也并非三級藥、方不重要,凡是出現(xiàn)在教材中的,都是精挑細選的重要內(nèi)容,只不過相比較而言,性價比沒那么高。

          這樣做的后果就是,成績不會排在很前面。當然真正這樣學了,中醫(yī)科目的成績也一定不會太差。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序》中寫到,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同樣,我的所為亦與功名利祿,毫不相關。學自己想學,思他人未思。才能學到真正的東西。

          (三

          復習建議

          1.筆者是在今年五月剛到實習點沒多久考的三級考試。一是事情比較多,沒多久的復習時間;二是《內(nèi)經(jīng)》的系統(tǒng)學習離現(xiàn)在最遠,完全拾起花費時間過多;三是筆者對四大經(jīng)典的熟悉度由高到低為《傷寒》《金匱》《溫病》《內(nèi)經(jīng)》,對《傷寒論》尤熟。

          2.基于以上幾點,筆者給自己制定的計劃為

          《傷寒》《金匱》只是單純復習條文。達到偶爾看兩眼可以把需要背誦的條文從頭到尾一條不落下地順下來。隨便說一條,比如別人提103條,你就要知道是大柴胡,然后把條文太陽病,過經(jīng)十余日……”背下來,至少涉及到方子的條文要達到這樣的熟練度。

          《溫病學》因接觸最晚,筆者只背了《溫熱論》不包括舌診的前半部分全文,以及《溫病條辨》的一些重要條文。這得益于當時的授業(yè)明師何宜榮老師,每次課前大家誦讀原文,不知不覺便記住了。在準備三級時只把原來已經(jīng)背誦的拾起,達到熟背的程度,其余均熟讀。

          值得一提的是,考三級的同學要把《時疫論》也看一下,二級需要注意的《濕熱病篇》,在三級同樣需要重視。選擇題的背誦原文的難題,往往出自這里,并不是題出的活,而是大多數(shù)人沒背。

          《內(nèi)經(jīng)》依舊是只把以前課堂上要求背誦的拾起,達到可以背誦的程度,其余條文均反復讀。筆者在《內(nèi)經(jīng)》上花的時間是最少的,因為單從考試的角度來看,性價比不高。三級有很多很多陌生的條文,一定不要去背,如果不是以前就熟背過,有深久的記憶,現(xiàn)背的話根本記不住。即便勉強記住,做題時最基礎的原文題都會混,那個熟練度更別提進階的臨床應用。

          3.考察的進階內(nèi)容,比如臨床應用的一些思維,方證間的鑒別,就靠平時積累。因為筆者平常在給別人看病時喜用六經(jīng)辨證,處方大多為《傷寒》《金匱》或后世方證比較明確的一些方子,如補中益氣湯、血府逐瘀湯、溫膽湯等。所以還是有些小小心得。推薦大家學了后一定去用,因為在運用的過程中你會強化各方面的記憶,并產(chǎn)生自己的體會。我很少去刻意記三級的內(nèi)容,因為即便記下,你不去用一樣很快就忘,性價比不高。

          我大二時對小柴胡湯沒有什么概念,甚至藥物組成都記不住。后面在運用的過程逐漸知道,這個96條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嘛,柴胡、黃芩一透散一清泄,構(gòu)成清散少陽的框架;小柴胡湯證還有喜嘔,所以用半夏生姜降逆止嘔;有嘿嘿不欲飲食,《傷寒論》以保胃氣,存津液為主旨,所以用姜、草、棗顧護中焦;徐靈胎曾說小柴胡湯之妙在人參,因為半表半里處于一個關鍵時期,97條說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嘛,所以如果正氣充盛,邪氣就不得入里。如果正不當邪,人體向來壯實,可能就入了陽明,素體虛弱,可能就入了陰證。所以要加人參以助正氣。

          理解了,藥物組成自然就記住了。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一個方子,好處很多,一方面讓你記得方子更牢固,另一方面可以讓你對方子認識深刻,應用角度靈活多變。

          小柴胡湯中柴胡是少陽主藥。一般看到心下痞大多會想到瀉心湯類方,或桂枝人參湯。其實小柴胡湯中的黃芩半夏,同樣是瀉心湯格局的縮影。桂枝人參湯證的痞就是因為數(shù)下之,虛痞主要是要用到人參。所以小柴胡湯證同樣可見到痞,無論是因寒熱錯雜,或者虛。生姜大棗是最基礎的調(diào)和中焦的藥對,桂枝湯中除了桂枝芍藥的協(xié)調(diào)合作外,也不應忽視生姜大棗的作用。甘草可以看作一種粘合劑,生姜大棗加上甘草,起到的會是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古人在應用的過程中,很多藥對都曾加過甘草,有的效果很好,效果不好的大多去掉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小柴胡湯的藥物組成又是一種記憶方法,理解的角度也不同。

          小柴胡湯妙在人參,喻嘉言也在《寓意草》中言虛弱之體,必用人參三五七分,入表藥中,少助元氣,以為驅(qū)邪之主,使邪氣得藥,一涌而去,全非補養(yǎng)虛弱之意也。所以當邪已入里,病又偏實的情況下,人參便不再適合;嘔不止比小柴胡湯的喜嘔更重,所以生姜要多用,和半夏共構(gòu)成小半夏湯;心下急是胃脘部有實邪阻滯,一方面用大黃枳實(半個承氣湯),蕩滌腸胃,推陳致新,一方面枳實與芍藥名為枳實芍藥散,功擅調(diào)氣和血止痛。所以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生姜由三兩增為五兩,又加大黃枳實芍藥,就變成了大柴胡湯。至于為什么去甘草,又為什么不去大棗,筆者還沒想通,我也查了一些解釋,但隨文敷衍,僅憑滿足自己智力欲望而去假象的回答我不接受,很多解釋沒有臨床依據(jù)。

          并且我在應用大柴胡湯,合適的時機也會加上甘草,形成芍藥甘草湯加強緩急止痛的作用,療效也不錯。醫(yī)生不是文人墨客,一切要從實際出發(fā)。對于醫(yī)生來說,理論存在的意義便在于更好的指導臨床。

          小柴胡湯證有陽證機轉(zhuǎn)者,可以變成大柴胡湯證,如有陰證機轉(zhuǎn)者,便是柴胡桂枝干姜湯。不再贅述,大家可以自己去解讀。

          另外留個疑問,大柴胡湯中用的半個承氣湯,行氣藥選的枳實,為什么不選厚樸,或者說大黃、芒硝、厚樸、枳實中隨便選了兩個藥,厚樸枳實都可以?歡迎大家私下交流。

          4.從實踐總結(jié)規(guī)律,規(guī)律又反過來指導實踐。這個不斷往返于二者的過程會讓我們收益匪淺。

          5.三級的要求是打破單獨著作的界限,四門經(jīng)典融會貫通。

          大家在看方子時,可以思維活躍一點,不必非要按照方劑書上的解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再舉個例子,炙甘草湯為什么一定是地黃為君?我就認為炙甘草是君。把方中藥分為三組。

          第一組以桂枝為首:桂枝、生姜、大棗、人參、炙甘草;

          第二組以地黃為首:干地、麥冬、阿膠、麻仁、炙甘草;

          第三組:炙甘草。

          第一組為陽藥,可看作桂枝去芍藥湯加人參。為什么要去芍藥,對比第21桂枝去芍藥湯可知。桂枝合甘草為桂枝甘草湯,是治療心悸的基方。參、棗、草顧護中州,補益中氣。諸藥共奏益氣溫陽之功。

          第二組為陰藥,仲景老師補陰常用干地黃(如腎氣丸中便用干地滋腎陰)書中的干地,即為現(xiàn)在的生地。生地重用至一斤,復加麥冬、阿膠、麻仁以助其力,諸藥共行滋陰養(yǎng)血之功。有人說麻仁但有潤腸之效,而無養(yǎng)陰之用,是仲景老師認識錯了。其實無論麻仁是否具有養(yǎng)陰之力,但憑通便潤腸,就不可隨意去之。應知道保持大便暢通對心腦血管疾病有著重要意義

          第三組炙甘草用至四兩,有如坐鎮(zhèn)中軍之主帥,統(tǒng)領協(xié)調(diào)陰陽兩路兵馬,使諸藥共行不悖、各顯神通,故為君藥。以清酒八升入水煎,一者養(yǎng)血通脈;二者行藥滯,防止大量補藥滋膩礙胃;三者提高藥中成分的析出,即現(xiàn)代所謂醇提。如是,諸藥如數(shù)家珍、歷歷在目,炙甘草為君藥不用多言。

          生地重用至一斤為何不是君藥。

          一者,生地常用量本就較他藥為重,量重并不能成為君藥的理由。

          二者,仲景老師的方子,如桂枝湯、麻黃湯、吳茱萸湯、麥門冬湯等,未嘗有以藥為方名而該藥不為君藥者。

          三者,在傷寒論中,炙甘草用至四兩并不多見,芍藥甘草湯、甘草瀉心湯、桂枝人參湯、甘草干姜湯,除此之外再無他方。此炙甘草用至四兩,其功效及重要意義前文已多詳述?!秱摗分泄灿衅叻揭笕プ以偌?,七方皆寒熱并用之劑,再煎濃縮以使諸藥共行不悖,炙甘草湯雖未用去滓再煎,然四兩炙甘草之用與此無異。

          四者,《靈樞·始終》有言:“陰陽俱不足,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如是者,可將以甘藥,不可飲以至劑,明確提出了陰陽雙補,將以甘藥。

          所以從方名、甘草用量及作用來看,甘草作君藥為妥。

          吳鞠通先生深諳此理,只留下炙甘草湯中君藥炙甘草,以及陰路之藥(生地、麥冬、阿膠、麻仁),又填去之芍藥,此六味便為加減復脈湯,更加牡蠣為一甲復脈湯,更加鱉甲為二甲復脈湯,更加龜板為三甲復脈湯,更加雞子黃、五味子為大定風珠!用藥靈活至此,方為領會仲師組方之神意。學者領會至此,用方角度才會靈活多變。

             

          注意事項

          (一)

          背誦方法

          都說經(jīng)典要背誦,道理誰都懂,背是真不好背。

          所以像《傷寒》《金匱》這種,建議大家用框架去背,這樣才可能能達到一條不漏。也不用很費事,就把需要背的條文搞到一個文檔里就好,比如痙濕暍病脈證并治第二,想到這篇要知道里面分了三個病,第一個痙病又分剛痙和柔痙,柔痙是11條栝樓桂枝湯,剛痙是12條葛根湯和13條大承氣湯。

          推薦大家去自己整理,這樣才符合自己的習慣,背起來也容易。如果嫌麻煩,那就直接用我的吧,不過提前說好,我整理的很沒水平。

          在公眾號窗口發(fā)送經(jīng)典兩個字,會自動彈出背誦框架和電子版背誦內(nèi)容。

          《內(nèi)經(jīng)》和《溫病》的背誦,筆者沒有太多的技巧,就不誤人子弟了。

          (二)

          答題技巧

          1.考試是電腦機考,操作很簡單,不熟悉電腦的同學也不用擔心。

          2.首先試卷要填滿吧,尤其是開卷就出現(xiàn)的八個名解,在最前面。不要怕費時間,后面選擇題寫的很快,時間足夠用。

          3.盡量寫詳細。比如名解是喉中如水雞聲,你管他答題要點是什么,把你能想到的全都寫上,這個見于哪本著作,哪篇中的哪條,原文擺在上面,然后表面意思解釋一下,一些重要詞要解釋一下,比如水雞。

          說實話名解確實會碰到不熟悉的,比如一級考試我就被守經(jīng)隧難住了,因為我在讀的過程中也沒留意,所以講的是什么我都不清楚,但是根據(jù)表面意思還是硬著頭皮寫上了。寧可胡寫也不能不寫。

          4.能力題我還沒有遇到案例題。二級考的兩個甘草瀉心湯的異同。

          我在答題的時候就首先把《傷寒》中的甘草瀉心湯見于第多少條,然后原文擺上去。再寫方子的組成,功效,主治。

          再把《金匱》中的甘草瀉心湯出自哪篇,第多少條,然后原文擺上去。方子的組成,功效,主治。

          都擺出來了異同就出來了,對比著寫。可以適當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金匱甘草瀉心湯共七味藥有人參三兩,傷寒論甘草瀉心湯共六味藥沒有人參,但我就覺得傷寒的這個方子藥物有脫漏,應該有人參??刹豢梢?,我覺得可以,但你要自圓其說,有一定的根據(jù),而不是信口雌黃。我對比了傷寒三個瀉心湯的輕重程度,引用了一些注家的看法。當然寫開心了就會忘乎所以,此刻這道題便與我無關,與分數(shù)無關了。有時寫著寫著,回看自己的答案,就會忍俊不禁,不知是因為自己機智的一批還是因為那有趣的答案。

          (三

          考試準備

          1.提前打印準考證。

          2.考試當天帶好準考證和身份證。

          3.進入考場時要先去教室前拍一張照,以證明是本人參考(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學校都這樣)。

          4.找到自己座位,及時檢查電腦是否正常,鼠標是否靈敏,有問題及時報告監(jiān)考老師。

          5.考試時間是從輸入身份信息正式進入試卷的時間開始算,所以如果因為電腦故障,延后考試時間的同學不用擔心,時間是不會少的。

          6.再強調(diào)一遍,考試的題型與題型之間不能返回,不能先空著名解去做后面的題,切記,切記。

             

          經(jīng)典考試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大家多讀經(jīng)典,多用經(jīng)典。

          薄紙一張,能證明一些東西,但不多。不要本末倒置。為了考試而考試。

          再多的技巧也無非而已。

          這篇文章寫了三天,昨天晚上沒有心思寫,出了些意外。昨天——111日,晚上6:45左右,家母突然給我打微信視頻。接聽后,看到她面唇蒼白,額頭有汗,聲音虛弱地說自己想吐,剛吐了一些。一旁的父親焦急地補充可能是晚飯吃了雞心,剩了兩三天,沒放冰箱。母親說晚飯后沒多久便想去廁所,但解不出,隨即腹痛、嘔吐。我問雞心是不是只有母親吃了,回答是。晚上6點左右吃完飯。

          我沒見過那樣慘白的臉,母親本就貧血,又得知10.31剛來月經(jīng),此時嘴唇已看不到血色,與蒼白的臉融合在了一起,因為劇烈嘔吐額頭已經(jīng)冒汗。我強行讓自己鎮(zhèn)定下來。

          伴隨著母親時不時的劇烈嘔吐聲,我飛快思考:家里其他人都沒事,只有母親吃了剩的未放冰箱的食物,突然劇烈嘔吐、腹痛、頭暈、欲瀉不得,在給我打電話前,曾給村里醫(yī)生打電話,但他因疫情隔離無法到家中查看,告知可能是結(jié)石,建議去區(qū)里中醫(yī)院做b(為什么不是區(qū)醫(yī)院,區(qū)里的西醫(yī)院因疫情,情況緊張,從疫情剛起到現(xiàn)在的幾年,我們整個區(qū)都未受疫情影響,28號疫情突襲,區(qū)里的形勢也緊張起來),母親雖素體虛弱,但沒有基礎疾病,所以覺得結(jié)石不大可能,我的判斷是食物中毒。

          可該怎么辦呢。既然機體有以嘔吐的方式自救,便因勢利導,此時萬不能止吐。

          我囑父親急取熱水一杯,加入食鹽,以鹽不容于水為度。讓母親大口全部喝下。

          幸虧我在家里預備一些常用藥。又讓父親先取黑順片30g,丟入藥鍋中加水先煎,再讓父親取甘草10g,桂枝20g,赤芍40g,干姜20g找完后把甘草丟入鍋中與黑順片同煎,彼時水還沒開鍋,電藥鍋比較慢。

          利用這時間,再去熬些大米粥,加一些白糖。

          粥已熬上,煮熟還需要時間。父親廚房忙完回來,藥已熬有一刻鐘,水也已經(jīng)開鍋,此時讓父親把桂枝、赤芍、干姜加入藥鍋中。

          我把父親指使地團團轉(zhuǎn),期間母親多次嘔吐,嘔吐物已然有小半臉盆。不再嘔吐后,母親開始說自己感覺有些冷。

          然后我囑父親取藥少許,讓母親嘗一口,得到不麻舌唇的反饋后,讓父親把余藥倒出半杯,讓母親小口小口地啜。

          喝完躺在床上蓋被休息。怕冷緩解,過時又有些手涼,熱粥熬好,讓母親喝了小半碗。休息。期間母親嘴唇血色逐漸恢復,聲音逐漸有力。

          陪母親到10點,除大吐傷胃氣,需要休養(yǎng)恢復外,危險基本解除。

          囑睡前把余藥再喝三分之一,有情況隨時給我打電話。

          一夜輾轉(zhuǎn)難眠。

          早上打電話詢問,母親訴夜間沒有睡好,其余沒有太大問題。這到在意料之中,大吐傷胃氣,胃不和則臥不安。準備以桂枝新加湯善后。

          說時平靜,但當時情況確實危急。我知道嚴重的食物中毒,大量嘔吐,從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角度要防止酸堿失衡和電解質(zhì)紊亂,治療不及時會休克,甚至更嚴重。

          父親與奶奶說要是不緩解就去醫(yī)院,別耽誤了。我也深知事情的嚴重性,如果因為我的失誤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我會一輩子內(nèi)疚自責,無法原諒自己。

          母親說,去醫(yī)院路上就要四十分鐘,現(xiàn)在疫情緊張,繁瑣的手續(xù)也不一定什么時候可以得到治療,所以直接給我打電話。

          最穩(wěn)妥的方式就是去醫(yī)院,因為說句混賬話,送去醫(yī)院便與我無關,無論是兒子還是醫(yī)生的角色我都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連父母需要你的時候,都無法挺身而出,那我為什么要學醫(yī)呢。

          從中醫(yī)的角度,第一方面不能止吐,反而要催吐,催吐的過程要注意防止誤吸。期間我反復向母親確認吐出后會舒服些。也印證了食物中毒的診斷。

          第二方面,氣隨津脫,尤其留意亡陽。人活一口氣,嘔吐會帶走體內(nèi)大量的熱,等出現(xiàn)四逆湯證時,再現(xiàn)熬藥就晚了。

          所以在用鹽湯催吐后,馬上讓父親取黑順片30g急煎,以防萬一。因為父親找藥需要時間,我屋子中的藥有些又沒有貼標簽。所以那時什么重要,什么先做,一定反應迅速。其他可以不急,黑順片一定先丟進鍋,后把甘草與黑順片同煎。

          黑順片我常用,所以知道在這種情況5g、10g不起效。因為對疾病的治療方法、發(fā)展方向、病情預后我有一定的把握,所以這次才能化險為夷。

          寫到最后,突然不知該說些什么,就祝愿大家都可以順利通過考試吧。

          無論學醫(yī)的初心是什么,至少要當一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醫(yī)生。

          關于公眾號的功能,阿清還在摸索中,諸多不足之處,望各位海涵。

          自動回復的功能很有意思。大家可以發(fā)送阿拉伯數(shù)字1到19,文字一到八,有一些小資料贈予大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真?zhèn)饕豢獭康?50期:邢斌-我對《傷寒論》的研究與運用新見舉例
          學習傷寒論你就得這么干
          苓桂術甘湯--水濕凌心、心陽不振導致的眩暈心悸背寒專用方
          柴胡桂枝干姜湯請大家從該方的原文闡釋、組成配伍、量比用法、適應病癥、臨床應用、個人經(jīng)驗、各家論述等方面展開討論。
          全息湯與經(jīng)方之我見
          《類方講傷寒》——柴胡類方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