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在趙國顛沛流離的經(jīng)歷,令嬴政格外早熟,他少年老成,性情有些孤僻,從不輕易表露情緒,讓人猜不透他的心思。
嬴政高鼻梁,濃眉眼,眉宇間流露著清冷與蕭索,帶著一股莊嚴而神秘的氣息,整個人看起來是那樣高貴而孤傲,不怒自威。安靜,是嬴政留給李斯的突出印象,他沉默寡言,總是陷入沉思之中,安靜得令人心悸,像一頭獅子無聲無息地伏臥在幽深的叢林里。
李斯能看到嬴政眼里的光,那張清冷蕭索的臉上,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的剛勇狠勁,那股獨屬于嬴姓秦人的狠勁,藏也藏不住。李斯看得出來,嬴政韜光養(yǎng)晦,有意收斂鋒芒。他尚未成年,名為秦王,實為虛君,還不是大秦朝堂真正的話事人,只能默默地積蓄力量,平靜耐心地等待執(zhí)掌朝政的那一天。年幼的獅子按兵不動地蟄伏著,只為有朝一日雄獅覺醒,成為真正的森林之王。
李斯每天侍立于嬴政身側(cè),感到與秦王近在咫尺,又遙不可及。君臣有別,身份懸殊,一個小小侍從,按規(guī)矩,哪有什么資格與君王交談。
可是,什么事都按規(guī)矩來,又有什么意思!
李斯心想:呂相將我?guī)У角赝跎磉?,已?jīng)為我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接下來只能靠自己了,機會是需要自己去創(chuàng)造的。
和許多謀臣、策士一樣,李斯要向君王進行游說,獻上平定天下的謀略。他苦心研學多年的“帝王之術(shù)”終于要派上用場了。
一個看似普通的午后,嬴政正在內(nèi)殿批閱奏章。雖然還沒有親政,但他每天仍然堅持閱覽大量文書,勤勉為政的習慣伴隨他一生。
案牘勞形,埋首文山卷海許久,嬴政似有些困倦,以手托腮,微微閉目養(yǎng)神。大殿之內(nèi),悶熱又寧靜,僅有嬴政和幾名侍衛(wèi),四下再無他人。
時機到了。李斯的心突突猛跳,他深吸一口氣,屏息凝神,仿佛一名即將身赴戰(zhàn)場的士兵,鼓足全部的勇氣。
機會只有一次,成敗在此一舉。
李斯匍匐跪地,高聲說出精心準備好的開場白:“下臣郎官李斯,曾師從荀卿,習學帝王之術(shù)。大王今日如若撥冗得閑,臣想同大王談一談,欲成大業(yè),成功與失敗的關(guān)鍵所在?!?/p>
嬴政慵懶的眼神瞥了一眼跪地的郎官,等待他繼續(xù)說下去。李斯哪敢擅自抬起頭來,他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兒了,見秦王依然靜默,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只能硬著頭皮,繼續(xù)往下說:
“臣以為,功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在于時機,更準確地說,在于人對時機的把握?!?/p>
萬事開頭難,游說君王的第一步,必須拋出一個吸引人的話題,或者不同凡響的觀點,才能先聲奪人,勾起君王的好奇心,唯有如此,談話才有可能繼續(xù)下去。
“時機?詳細說說?!辟_口了。他隨手攤開面前的書簡,一邊低頭閱覽一邊聽李斯進言,仿佛與一個小小郎官談話還不足以讓他投入全部注意力,一心兩用也可。
“時機”這個新穎的切入點,果然成功引起秦王的興趣,李斯一直提著的一口氣稍稍得以舒緩。
“據(jù)下臣觀察,許多失敗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將能否成事寄托于他人,總是在觀望別人的動向,等待別人的失敗,最終白白錯過屬于自己的有利時機。而那些成就大業(yè)的人則不同,轉(zhuǎn)瞬即逝的機會猶如一道狹窄細微的縫隙,但他們有一雙銳利洞明的眼睛,能夠在毫厘之間發(fā)現(xiàn)這道縫隙,趁著尚且有機可乘的短暫時間,下狠心去干,迅速采取行動,最終取得成功?!保闳苏?,去其幾也。成大功者,在因瑕釁而遂忍之?!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p>
“說得不錯,但你說的這些,與本王何干?”嬴政語聲漠然,手不釋卷,頭也不抬。
“眼下,一個萬世不遇、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正擺在大王面前!就看大王究竟是緊緊抓住,還是白白錯失!”說到這兒,李斯壯著膽,抬起頭來看嬴政的反應。
賣關(guān)子是一項重要的游說技巧,先拋出一個與對方相關(guān)的結(jié)論,但不急于論證說明,拋下魚餌,只等大魚上鉤。
“起來說話?!辟畔聲?,抬起頭來,直勾勾地盯著李斯,“說吧,什么樣的大好時機?”
李斯站起身來,他從秦王眼神中一閃即逝的微妙變化里看出,嬴政的心似有所動。既然對方的胃口已經(jīng)被成功吊起來,那就不急著馬上給出答案,接下來應當放緩節(jié)奏,開始兜圈子。因為論證說理需要一個謀篇布局的過程,講究層層遞進、不疾不徐。
“且聽臣從頭道來。昔日,秦穆公稱霸于西方,卻最終沒有能夠東出吞并關(guān)東諸國,是什么原因?因為那個時候,諸侯國尚且眾多,周天子的威望德行還沒有衰微,因此,五位霸主(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等“春秋五霸”)交替興起,共同維護著周王室脆弱的尊位。一句話,彼時大秦東出的時機還不成熟?!?/p>
“你說的這些,盡人皆知,有什么新鮮?”
“臣想說的是,風云陡轉(zhuǎn),世事變遷,如今的情形已經(jīng)大不相同!”
“有何不同?”
“自從秦孝公以來,周王室日漸衰微,列國諸侯互相兼并,函谷關(guān)以東形成六國分立、爭戰(zhàn)不休的局面。再反觀大秦,秦國乘勝懾服列國諸侯,已經(jīng)整整六代。如今,諸侯歸順秦國,有如一國之郡縣服從它的中央朝廷一樣。以秦國的強大、大王的賢明,消滅諸侯、成就帝業(yè)、實現(xiàn)天下一統(tǒng),輕易得如同掃除灶上的灰塵一般。這就是臣所說的,萬世不遇、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秦之強,大王之賢,由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yè),為天下一統(tǒng),此萬世之一時也?!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p>
嬴政雖然少年老成,終究是熱血激蕩、壯志凌云的年輕人,高聲說:“成就帝業(yè),一統(tǒng)天下,寡人平生之志也!”
李斯趁熱打鐵:“大好時機當前,倘若不能抓住,不僅僅錯失良機,更將導致災殃降臨。以當前的局面來看,秦國如若有所懈怠,不能夠急速推進統(tǒng)一大業(yè),等到諸侯列國再度強大,聚齊起來結(jié)成合縱聯(lián)盟,共同對抗秦國,到那時,即使擁有上古黃帝那樣的賢德,也無法吞并六國。正所謂,'得時無怠,時不再來’。興亡成敗轉(zhuǎn)瞬之間,一刻耽誤不得,請大王慎察明鑒?!保ń竦《患本?,諸侯復強,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并也?!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p>
戰(zhàn)國中后期,秦國成為七雄之中頭號軍事強國,圍繞著秦與六國之間的攻防關(guān)系,形成兩種外交斗爭策略。關(guān)東六國聯(lián)合起來對抗秦國,在地圖上看起來好像南北縱向連結(jié)的一條線,因此名為“合縱”;若是秦國聯(lián)合六國中的某一國或數(shù)國,瓦解六國聯(lián)盟,在地圖上呈現(xiàn)東西橫向串聯(lián)的形態(tài),因此叫作“連橫”。
面對強大的秦國,六國在合縱與連橫之間反復搖擺,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于是構(gòu)成戰(zhàn)國時期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李斯指出,秦國必須抓緊時機,防范六國合縱聯(lián)盟做大做強。
“正是如此!”嬴政拍案而起,疾步來到李斯面前,一只手緊緊握住李斯手臂。李斯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秦王手上的力道,他知道,游說成功了。
“這位郎官,叫什么名字?來自何處?”
“下臣李斯,來自楚國上蔡郡,曾在荀卿門下求學。入秦之后,原為相府舍人,經(jīng)由呂相邦推薦,入宮為郎官,得幸侍奉大王身側(cè)?!?/p>
“哦,原來是荀卿高徒、呂相門客,如此高才卓識,當個小小郎官委屈了?!?/p>
嬴政任命李斯為長史。長史這一官職,設置在丞相、大將軍等高官的幕府中,作為幕僚屬官,負責顧問參謀,相當于秘書長或幕僚長的角色。李斯究竟在哪位高官府上擔任長史,沒有確切記載。無論如何,從郎到長史,從下級侍從到中級官員,李斯的仕途實現(xiàn)了一次大跨越。
李斯初次游說秦王,進獻他的“帝王之術(shù)”,小試牛刀,初露鋒芒。他懂得拋議題、賣關(guān)子、吊胃口,懂得精心鋪墊、層層推進,在大秦的舞臺上甫一登場就展現(xiàn)出高超的說服藝術(shù)、精妙的論辯技巧。
然而,奇技淫巧終究是小道,在語言技巧之上,李斯初次游說還有更加深刻厚重的東西,或許能夠給予我們更為豐富的啟迪。
首先,在議題的選擇上,李斯從大處著眼,從秦國的頭等大事談起。李斯這一番策論,抓住統(tǒng)一大業(yè)這一根本,像凌厲射出、精準命中的箭,說到嬴政的心坎兒上。
其次,格局宏大,視野寬廣。李斯初步顯露出一名政治家的戰(zhàn)略眼光。他縱論“萬世一時”,一下子拉長時間的維度。他的論說富有壯懷激烈、波瀾壯闊的史詩意味,核心論點振奮人心——歷代秦王打下堅實基礎,秦國已經(jīng)具備兼并六國的條件,恢宏大業(yè)就在眼前!
最后,李斯成功喚起嬴政“得時無怠”的緊迫感。他敏銳地看到歷史的大勢所趨,提醒嬴政,一萬世才出現(xiàn)一次的機會終于來了!李斯同時強調(diào),趁著當前六國皆弱的局面,統(tǒng)一的步伐必須加快;否則一旦六國變強,聯(lián)合抗秦,統(tǒng)一的最佳時機將轉(zhuǎn)瞬即逝。
得遇時機,必須牢牢抓住,這是李斯給少年秦王上的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