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參都叫“參”,但功效不同看重點,吃錯...
5種參都叫“參”,但功效不同看重點,吃錯不如吃蘿卜!
說起“參”,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它是滋補身體的好藥材。參有很多品種,日常生活中常見常用的就用人參、西洋參、太子參、黨參、沙參、紅參等。雖然都叫“參”,但其實它們的功效卻不盡相同。甚至,并非所有的參都有補益的作用,而即使是有滋補作用的參,也會因為藥材不同或炮制方法而存在差異,所適用的人群也不相同。
1、人參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甘、微苦,歸肺、脾兩經
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重點:人參多適用于大病或久病體虛患者,能起大補元氣之效,也用于陽氣暴脫、心衰垂危者等危急情況時起挽救虛脫的作用。(紅參,是經過加工后的人參的熟用品,適宜脾腎虛寒、真陽衰微等癥者服用)
2、黨參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微酸,歸脾、肺經。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益肺。
重點:藥效較人參弱,但兼有補血的功效
[贊],十分適合作為平補制品,一般慢性虛弱病癥患者都可選用。
3、西洋參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苦、微甘,歸心肺、腎三經。
功效:補氣,養(yǎng)陰生津。
重點:功效與人參卻并不相同,西洋參性偏寒,滋陰清火,有益于補氣生津、清火除煩、養(yǎng)胃益肺。
4、太子參
性味歸經:性平,味甘、微苦。入心、脾、肺三經。
功效:補益脾肺,益氣生津。
重點:太子參相比西洋參更顯性平力薄,其補氣、養(yǎng)陰、生津與清火之力也相對不及西洋參。雖然藥力較弱,但太子參卻是補氣藥中的一味上佳的清補之品。
5、沙參
性味歸經:性微寒,味甘,歸肺、胃二經。
功效:清肺養(yǎng)陰,益胃生津。
重點:沙參雖然也帶有“參”字,卻不具備補氣的功效
[握手],但可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沙參分為南沙參和北沙參,北沙參清養(yǎng)肺胃的作用要強一些,所以適用于肺胃陰虛有熱之證;而南沙參還具有益氣及祛痰作用,較適宜于氣陰兩傷及燥痰咳嗽的人群。
#家庭健康合理用藥##健康明星計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