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博大精深,里面有很多細節(jié)值得回味,有一個細節(jié)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那就是孫悟空在取經(jīng)路上曾經(jīng)打死過六個凡人,被唐僧一通數(shù)落,后來觀音菩薩送給唐僧緊箍兒,唐僧騙孫悟空戴上后,上來就念緊箍咒了,疼的孫悟空耳紅面赤,眼脹身麻。那么真的是唐僧心地善良,害怕孫悟空傷害凡人嗎?
絕不是,之前一鍋粥的文章分析過,這唐僧絕非良善之輩,18歲時就手刃殺父仇人,心硬如鐵,再者出家人不打誑語,可是唐僧就以欺騙的手段騙取猴子戴上緊箍咒,還有見到豬八戒的惡習,他直接開罵,沒有一點高僧的樣子,所以說唐僧心地善良是裝出來的??赡苡信笥奄|(zhì)疑,唐僧這一路都本本分分,見到絕色也不敢輕舉妄動。大家別忘了觀音菩薩讓39位神仙隨從唐僧取經(jīng),其中金頭揭諦全天候24小時不離左右,他敢覬覦女色嗎?
好了回頭本篇討論的問題,孫悟空打死的這六個其實并不是凡人,咱們從他們的名字就能窺測出來,這六賊原著里是這么描述的“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咱們看看,這是正常人的名字嗎?尤其在西游世界里,這六個其實是代表了人的六種欲望,佛教術(shù)語六根清凈中的六根指的就是眼、耳、鼻、舌、意、身。
而孫悟空消滅了這六賊,也就預示著他已經(jīng)斬斷六根,進一步趨向于佛。按道理這是一件大好事,作為師父,唐僧應(yīng)該為他高興,應(yīng)該鼓勵才對,可是唐僧卻假借孫悟空殺人性命,來強烈的抨擊孫悟空,尤其是騙孫悟空戴上緊箍咒之后,更是大念特念,讓孫悟空頭痛欲絕。
以唐僧的水平應(yīng)該能看出孫悟空的悟性又一次晉級了,越來越趨近于佛了,可是他不但不表揚,反而以各種形式來打壓孫悟空,這是為什么呢?其實這就是嫉妒心在作怪。試想,他畢竟是師傅,卻在多個方面不如徒弟,這讓他以后怎么帶隊伍呢?
至于唐僧不如孫悟空的地方有很多,譬如唐僧是以凡人的身份示人的,又有這么多神仙全程監(jiān)控他,他不敢暴露神通(之前一鍋粥分析過,唐僧其實不是凡人,而就是金蟬子本尊),因此猴子的神通壓唐僧一籌。另外孫悟空的悟性也要比唐僧要強,原著中有這么一段:
悟能、悟凈,休要亂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這橋段是孫悟空解讀心經(jīng),被豬八戒嘲笑,唐僧為其辯解的話,這足以說明孫悟空對佛經(jīng)的領(lǐng)悟是十分高深的,大家別忘了孫悟空修習佛法才多少年,而唐僧自幼修持他領(lǐng)悟的也不比猴子強多少。
至于遁術(shù),武功等等,唐僧就差得更遠了,大家可以想想,作為領(lǐng)導,他沒有一樣本領(lǐng)能夠碾壓徒弟,他是不是有一種危機感,他會不會嫉妒能力最強的手下,只要孫悟空稍有一點不臣之心,唐僧的領(lǐng)導地位是不是不保呢?因此唐僧明知道孫悟空斬斷六根,也要念緊箍咒,就是為了打擊猴子,讓他了解誰才是老大,以后要聽誰的?即便是事情做對了,但是沒有他的首肯,那也是應(yīng)該受到懲罰的,后來唐僧又多次念緊箍咒,如果大家按照這個邏輯來思考,就應(yīng)該能明白唐僧的真實用意。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作為下屬如果一點能力沒有,相信也沒有領(lǐng)導愿意用,可是如果太冒尖,就有可能威脅到領(lǐng)導,因為領(lǐng)導之上還有領(lǐng)導,被人家發(fā)現(xiàn)領(lǐng)導技術(shù)不行,很有可能換人,所以即便這下屬做得再好,如果不受控,還是要打擊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