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是一輩子的事,而愛情只是短暫的歡樂;可是,當歡樂已經成為過去的時候,婚姻卻繼續(xù)存在,并為雙方男女帶來某種利害關系,這種利害關系較之他們的結合本身更值得關心。所以,為了締結一門美滿的婚姻,也許只需要友誼,為了建立愉快的友誼,就要向許多人類的缺點讓步?!秲蓚€新嫁娘》
(二)風俗研究·私人生活場景
1、《兩個新嫁娘》
這是一部書信日記體的小說,充滿了說教的意味,讀起來很是沒有趣味。大抵所寫的,還是關于青年的女子戀愛的問題,現(xiàn)在將書本后面的題解摘錄如下:
《兩個新嫁娘》于一八四一年完稿,同年十一月至次年一月在《新聞報》上連載,一八四二年由蘇弗蘭書屋出版單行本。同年編入菲訥書屋出版的《人間喜劇》十六卷第一卷,屬“風俗研究·私人生活場景”。
這部書簡體小說,描寫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觀和兩種相反的結局。作者試圖證明,家庭幸福的基礎,是夫婦雙方禍福與共的感情和對家庭義務的責任感,而不是狂熱的愛或激情。路易斯沉溺于浪漫主義的愛情理想,結果給自己的兩次婚姻都帶來悲慘的結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勒內理智地對待現(xiàn)實,結果生活得幸福美滿。
雖然這是一部以愛情婚姻為題材的作品,但環(huán)繞著這兩個年輕女子的經歷,也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貴族階級的處境和家庭內部的復雜關系:在復辟時代,貴族為了恢復在大革命中失去的財產,維持閥閱世家的顯赫地位,往往不惜犧牲女兒的幸福,剝奪她們的繼承權,讓她們在修道院度過一生。
關于書信日記體的小說,其實往往更能深刻體現(xiàn)的,是寫信人的心理狀態(tài)和內心情感的表露,其實,也就是一場對于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這一類的小說,往往情節(jié)都不是很生動,可讀性不是很強,顯得十分枯燥?,F(xiàn)在的作家,也越來愈會以這樣的形式去創(chuàng)作。在這一類的小說中,我所閱讀過的最好的一部應該是丁玲所寫的《莎菲女士的日記》,在其中,丁玲女士完美地剖析了莎菲這一帶有時代新女性特色的人物形象。其次,不得不談到的便是德國最偉大的作家歌德所寫的《少年維特的煩惱》,維特的所有心緒都在他的一封封日記里流露了出來,是那樣真切而又細膩地反映了維特的心理狀況,其實就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況。若是論書信小說里情節(jié)最為引人的,應該是布拉姆·斯托克的代表作《德拉庫拉》,這部小說便是用書信日記體的形式,營造了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其中對于伯爵吸食人血的描寫,在不同的書信和日記中,有著不同的記載,且這種記載不是平行的結構,而是遞進的結構,就使得小說的整體情節(jié)處在一種緊張而又刺激的氛圍里,讀起這本小說的時候,就像是在閱讀莎翁的戲劇,內心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中。
寫到這里,不得不還要提到一部小說,便是威爾基·柯林斯的《白衣女人》。這部是通過小說里不同的人物的敘述構成的,實際上,與書信日記體的小說大同小異,不過是敘述的視角變得更加多元化了。威爾·柯林斯在小說的序言里也曾說:
我在這部小說中做了一個實驗,該實驗(就我所知)迄今為止尚未有人在小說寫作中嘗試過。本書的故事通篇由其中的人物來敘述。在由事件構成的這鏈條中,他們處在不同的位置,輪翻亮相,直至故事結尾。
毫無疑問,柯林斯的這種實驗是成功的,因為《白衣女人》這部小說在發(fā)表之后,廣受讀者的好評。就其內容來看,柯林斯所使用的這種獨特的敘述方式,起到了與《德拉庫拉》相同的效果,就是營造了一種緊張的氣氛,這種緊張的氣氛,與書信日記體的形式里所特有的心里體驗以及感悟密切相關。當然也與小說特殊的題材與內容有著聯(lián)系,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種緊張的氣氛賦予了這部小說最為精彩的意蘊,最為明顯的表現(xiàn)便是,雖然我們閱讀了一半就能猜到故事結局的大致走向,但還是會忍不住將其一頁一頁翻過。
2020.9.20 下午
長
按
關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