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露一直是美麗與魅力的標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鏡頭前的她永遠那么年輕。夢露一直被認為是完美的化身:一頭蓬松的金發(fā)、慵懶迷人的眼睛,嫣然一笑,性感又率性。這種率性不僅讓觀眾記住了電影中的她,更讓夢露成為了經(jīng)久不衰的文化經(jīng)典。
夢露之死被認為是她光輝人生中黑暗的一面。夢露生活不節(jié)制、藥物成癮,謠言稱她與肯尼迪兄弟、辛那特拉和喬·狄馬喬過著紙醉金迷的性愛生活,夢露之死更為迷戀奢靡生活的人們敲醒了警鐘。作家和記者們對夢露的藥物成癮、精神疾病均有不同版本的故事,刻畫了夢露作為一名受害者的悲情傳奇:小時候的她輾轉(zhuǎn)于寄養(yǎng)家庭,成年后渴望被愛,不料卻被這些負心漢辜負,最終離奇去世。
多年后她那本消失的日記又重現(xiàn)人間,根據(jù)她手寫的詩歌、書信還是日記,2010年出版的《夢露個人文章》,揭示了她的另一面。處處體現(xiàn)著夢露內(nèi)心的靜默與詩意。這些手稿均收錄在《記憶碎片:夢露的詩、私人筆記和書信》一書中。夢露寫出自己的感悟,當中的措辭更是經(jīng)過仔細琢磨。她希望能找到準確的詞語,表達自己的心情與感受,同時也是對自己星路歷程的反思,因此也讓觀眾看到她光輝人生背后灰暗抑郁的一面。
40年代初,夢露與詹姆斯·多爾蒂結婚,當時夢露還是個十幾歲的女孩。日記中她曾寫道:“腦中想到的一切以及這些文字,都會讓我的手顫抖,但我還是決定把它記錄下來,即使不能傾盡心中之苦,起碼可以讓我感到釋懷?!边@表明寫作對于夢露的自我解脫和保持良好狀態(tài)是不可或缺的。也許只有在文字里,夢露才能找到最真實的自己。大約在
1955年她寫道,“最大的愿望是成為一名演員”,并表示會竭盡全力為之奮斗,“并不為之感到羞恥”。她甚至殘忍地要求自己:“我有能力,以后也會在這道路上前行,不管過程多么痛苦?!惫P記本上還有單獨的一行字:“不要迷失自我”——這些文字似乎始終支撐著她,并時刻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對讓我生厭的東西。夢露曾經(jīng)在華爾道夫阿斯托利亞酒店的便條紙上寫道,“不能對婚姻作出承諾,也不能被婚姻束縛”,而且要“記住,你什么都不缺——這不需要自省——你需要的只是正在學習和探尋的自律與技能”。包括與米勒的婚姻。
那時他們還在英國,正拍攝《游龍戲鳳》,夢露發(fā)現(xiàn)了一頁筆記,米勒稱這是為新角色勾畫的構思草圖,表達了他對婚姻的失望,并承認有時候在朋友面前為夢露感到羞恥。這對夢露來說是極大的打擊,這在她那段時間的日記都有所體現(xiàn),她寫道:“一直以來,我想我十分害怕真正成為別人的妻子,因為我知道,沒人能真正愛一個人到永遠……明天起,我要夢露在紙張上寫下的零碎日記,讓我們看到了不斷努力支撐自己,幫助自己,并打敗惡魔的夢露,也看到了夢露的決心和堅強的意志:無論是計劃晚宴,還是準備表演,夢露都那么一絲不茍、竭盡全力做到最好。
那些著實為夢露的個人生活和家庭生活著迷的人,還有一本書值得關注,叫《瑪麗蓮·夢露的私事》書中收錄了夢露家中文件柜里的一些資料,其中包括夢露的發(fā)票、收據(jù)、書信、合同以及商務文件,以此為依據(jù),反駁那些對夢露的無理猜測,比如有人認為夢露不懂得好好保存自己的財務記錄,然而文件柜里的資料很好地說明了一切。
這些日記和文章最大的價值在于能表達夢露最直接的想法,因為都是由她自己親手創(chuàng)作,同時也是夢露對自己的反思。就像在《七年之癢》中,男主角理查德·謝爾曼正步入中年危機,而夢露扮演的樓上女房客則在自己的房間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或是像《巴士站》里,夢露扮演的雪莉、計劃著要到好萊塢闖一番事業(yè),并在化妝間寫下自己的日記。也就是說,他們把夢露有思想、有豐富想象力和自我的一面加入到了角色性格設定中,讓我們認識到了會思考、有情感、夢想和自己觀點的夢露,就像我們平凡人一樣,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