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宣德 金剛薩埵坐像 成交價:RMB 9,890,000
著錄:1、《鴻禧集珍》第55頁上圖,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1996年。 2、《淘寶實例·貳》封面,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
宣德與永樂時期佛像均為宮廷造像風格,既符合西藏佛像的相好標準,又有內(nèi)陸佛像的特點。佛像的比例勻稱,衣紋流暢,富麗堂皇,雍容華貴,體現(xiàn)出皇室氣派。通常來說,宣德佛像比永樂時期顯得更為敦厚,佛、菩薩面相端莊、豐頤,嘴唇似乎較永樂時略顯豐厚,鼻梁、鼻翼略寬。永樂佛
像的蓮瓣細長秀美,生動挺拔,猶如菊花。宣德的蓮瓣則相對顯得寬闊、端莊。
金剛薩埵是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尊神,他的身份具有雙重特征。金剛薩埵有時作為菩薩出現(xiàn),而在密教教義中,他又常常作為諸佛的統(tǒng)攝,具有法身的含義。金剛薩埵與金剛持的持物相同,都為金剛杵和金剛鈴。但金剛持將鈴與杵交叉持于胸前,而金剛薩埵則雙手一上一下分別放置。
這尊金剛薩埵腰肢稍稍扭向一側(cè),金剛跏趺坐于仰覆蓮臺上。面相豐滿端正,寬額,五官舒展勻稱,眼瞼略俯視,表情靜穆柔和,略含笑意。頭戴寶冠,束發(fā)高髻。冠帶于耳后系扇形花結。垂下的發(fā)束搭于兩肩,上有翻卷如小波浪的發(fā)卷。項圈下綴U字形連珠式瓔珞,雙肩寬厚,腰部收束,軀體柔軟飽滿。下身著長裙,腰間束帶,腰帶下仍以U字形連珠式瓔珞裝飾,手足處飾有釧躅。金剛薩埵結跏趺端坐于蓮座上,右手當胸執(zhí)金剛杵一端,左手持鈴置于腰部,體態(tài)優(yōu)美大方。蓮座為束腰式,上下邊緣各飾一周連珠紋,蓮花瓣寬大飽滿,周匝環(huán)繞,對稱分布。蓮座上面刻有“大明宣德年施”六字楷書款。整體造型完美,風格成熟,裝飾繁縟,工藝精細,充分展現(xiàn)了明代宮廷藝術的精致與典雅。
據(jù)研究統(tǒng)計,宣德款的宮廷造像數(shù)量稀少,僅為永樂款的大約十分之一,極為罕有。此尊造像內(nèi)底尚留有鑄造過程中的記號,清晰可辯,時代風格鮮明。此造像出自臺灣鴻禧美術館珍藏,曾于1996年展覽于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多次出版,流傳有序,是極為珍貴的宣德宮廷鎏金造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