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忽然指著你的鼻子說你是一條狗,你會怎么樣?
低年級的學生會說,我會打架;高年級的學生會說,我會辯論;
我說,其實都不用,回頭看看你有沒有長尾巴就行了,沒有尾巴,你就不可能是狗。
辯論,前提是,你有可能是狗。
周星馳當年也被別人指著鼻子罵,說他還不如一條狗。結果呢?大家都知道了。
這是顧少強在2017年9月10日教師節(jié)那天,發(fā)在自己微博上的一段話。
這段話,明顯是她對網上一些“攻擊性”言論的回擊和表態(tài):不卑不亢、有理有趣。
其實,從2015年“遠歸客?!遍_業(yè)后,那些“攻擊性”言論就一直沒有間斷過。
顧少強很少去理會它們,但這次又一輪鋪天蓋地的指責、詆毀,讓她不得不“站出來”理論一番。
顧少強是誰?
她為什么會遭遇“網絡暴力”?
經歷了什么事情,讓她如此“剛”回去?

(顧少強的辭職信)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顧少強是誰,但一定聽說過那封“最具情懷”的十字辭職信: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沒錯,這封辭職信就出自顧少強的手筆。
2015年4月13日,35歲的河南女教師顧少強,向學校領導遞交了辭職信。
放棄安穩(wěn)的“金飯碗”工作,選擇未知的人生道路,本就讓很多人感到“惋惜”。
離開之時,又以短短的10個字說明辭職理由,更讓網友驚呼“任性”。
這封辭職信很快爆火網絡,顧少強也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情懷偶像”。
就在粉絲們憧憬自己的“情懷偶像”背包看世界的時候,卻忽然發(fā)現“偶像”不僅停下了看世界的腳步,還玩起了閃婚、開起了客?!?br>
自此開始,網上的質疑、謾罵洶涌而來,成為顧少強生活中無法擺脫的一部分。
不被人知
一夜成名
被人網暴
這些年,顧少強的人生就像過山車,波瀾起伏,高高低低。

(顧少強向記者展示那封辭職信)
如今,一晃7年過去了。
無意中被卷入風暴中心的顧少強,從最初的實驗中學女教師,到后來變成民宿客棧老板娘、暢銷書作者、5歲孩子的媽媽……
不知道,她過得還好嗎?
她是否仍懷揣著“看世界”的初心?

遞交辭職信的第3天,顧少強離開了她工作11年的河南省實驗中學,和生活35年的城市鄭州。
她直接南下,去成都跟于夫匯合。
這是顧少強和于夫的第二次見面,第一次見面是在兩個多月前。
2015年春節(jié),當全家人一起去海南度假時,顧少強決定折騰一下,獨自去看看美麗的大理。
大理本就是個令人向往的美麗古城,顧少強又是個極其文藝的人,去了之后她就不想走了。
于是,她留在一家咖啡館當義工。
那天,咖啡店里正播放著李宗盛的《山丘 》:
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
喋喋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
這時,于夫走了進來,向她打招呼,并詢問她能否把音量調大。
得到回應后,這個男人便坐下來開始看書。

(圖為大理的某個咖啡館)
在大家都去瘋玩的時候,于夫一個人在咖啡店里靜靜地讀三毛,讓我感覺有些意外。
顧少強覺得這個男人有些不一樣。
之后每次店里客人很少的時候,他們都會在一起探討文學,聊聊自己看過的書。
漸漸地,兩人因興趣相投,互相產生了好感。
眼看假期就要結束,于夫要回成都打理自己理發(fā)店的生意,顧少強也要回鄭州繼續(xù)教學。
離開大理前,兩個人互留微信。
接下來的一個月,兩人感情迅速升溫:
"越聊越投機,發(fā)現世界上原來有個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人。”
認識不到兩個月,兩人便確定關系,并開始為未來籌劃:
于夫迅速轉讓了發(fā)廊的店面,顧少強決心辭職。
其實,辭職前,顧少強和許多女孩子一樣,人生是循規(guī)蹈矩的: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個好大學;
聽從父母的意愿進學校當老師;
再找個好男人嫁了,組建自己的家庭。
唯一有些自由的就是,顧少強受父母的影響,從小喜歡看書。
她大學也學了自己喜歡的心理學,工作后也干著自己的“老本行”。
2004年,從學校畢業(yè)后,顧少強就進入實驗中學任職心理學教師,每天和學生打交道。
閑暇之余會看書、寫字,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11年。

(圖為河南實驗中學)
也許是循規(guī)蹈矩的日子過久了,對自由便更加向往;
也許是認識了于夫,打開了自己的新世界;
也許是11年前,開客棧的念頭一直從未消失……
工作第一年的時候,我就想開一家客棧。
但當時各方面條件都不具備,只能作罷。
這個夢想像種子一樣在我心里,11年后,我覺得可以去實現了。
總之,那次大理之行結束后,再回到學校,顧少強辭職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顧少強決定給學生們上最后一堂心理課。
那堂課,她選定的主題是:給兩年后的自己寫一封信。
她的用意顯而易見:希望自己的學生們,將來不要被很多東西束縛住,能夠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上完這堂課,顧少強就辭職南下,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去了。
她是輕飄飄地走了,但因她而掀起的“辭職浪潮”卻一波接一波:
多年后,回想起這場辭職,顧少強是這樣說的:
在我的人生之中,那并不能算作最精彩的十個字,但為什么能被很多人稱為“直指人心”?
也許,這世上有很多事就是如此:自己并不覺得是什么特別的事。
但誰都沒料到,它卻能變成轟動一時的新聞,連帶著自己也能“猝不及防”地變成“網紅人物”。

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一夜爆火的顧少強,馬上變成眾多商家眼里的“香餑餑”。
有人想邀請她一起開發(fā)旅游業(yè);
有人愿意資助她去行走旅游看世界;
還有人花大價錢請她做網絡游戲代言。
那時的顧少強,不希望被關注,更不喜歡成為焦點人物。
所以有點煩躁、有點慌張,最終謝絕了所有的邀請。
她帶上所有積蓄,拎著一個行李箱,坐飛機直奔成都。
接下來的兩個多月,顧少強和于夫開始四處云游,一起看世界。
7月初,兩人一起回到于夫的老家哈爾濱,在那里登記結婚。
之后,他們再次回到成都,開始籌備開客棧的事。
2015年10月10日,兩人共同籌劃下的“遠歸客棧”開張了。
“遠歸”據說是顧少強姐姐取的名字,寓意是“走得再遠,都能找到回去的路”,蘊藏著一種心理上的歸屬感。

(圖為遠歸客棧)
兩人將客棧選址在了依山傍水、民風淳樸的街子古鎮(zhèn)上:
一個安靜的巷子盡頭,古樸的木質大門,用少有人識別的大篆字體寫出的遒勁有力的“遠歸”二字。
在顧少強看來,生活,是有很多出口和很多可能性的。
如果能在路上找到自己,那就值得重新出發(fā)。
這一次客棧開張,對她來說,就是繼“老師”之后的一次全新出發(fā)。
當然,如果說客棧開張,是她事業(yè)上的新出發(fā)。
那伴隨著簡單婚禮的舉行,顧少強的婚姻也開啟了新篇章。
在客棧開張的當天晚上10點10分零10秒,顧少強和于夫在客棧舉行了婚禮。
沒有婚紗、沒有鉆戒,沒有奢華的婚禮。
但兩個人心里都清楚,彼此都不喜歡繁華,都向往簡單的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書喝茶彈琴,這就足夠。
心意相通之外,顧少強也收到了一段終身難忘的真情告白:
我自己過了39年,這么多年一個人出來打拼,我已經習慣了一個人,不太習慣照顧別人。
現在你來了,我要慢慢地學會照顧你。
剛開始可能有點笨手笨腳,但你給我一段時間,我肯定能照顧好你的。
就這樣,一次浪漫的邂逅,一個中原女子,一個東北漢子,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一切像愛情小說那樣讓人開心和幸福。
可誰也沒想到,第二天,網絡上便是鋪天蓋地的聲討。
不是要去看世界嗎?為什么偷偷開客棧?
之前的豪言壯語,都是為了給自己炒作吧?
當初辭職,是不是就為了給客棧引流?

(顧少強講述收到的質疑)
如果說,從不為人知變成全民偶像,是硬幣“神奇的一面”;
那么,這些刺耳的言論,便是硬幣“現實的另一面”。
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些許人對顧少強的失望和憤怒。
但對此,顧少強并不怎么在意。
她當初既然敢辭去那份工作,那么,她就知道自己想過什么樣的生活,需要去進行怎樣的選擇。
她從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自然也不允許自己被別人的說辭綁架。
所有的選擇和規(guī)劃,只要遵從自己當時的想法就好了。如果被別人掌控,會很痛苦。
外界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我也管不著,我只需要過好我自己的日子。
就這樣,在硬幣兩面的加持下,顧少強度過了自己人生中極為重要2015年:
定居成都、開客棧、遇到愛人結了婚。
仔細看看,無論哪一件事,都莫不印證著顧少強那真實、隨性、又敢想敢做的性格。
而這種性格,又促使她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了更多更新鮮的嘗試。

從11年的心理學老師,變成客棧老板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顧少強在《有請主角兒》的節(jié)目中,給出了答案。
在節(jié)目中,當主持人問道:“你們客?,F在的業(yè)績怎么樣,是賺了還是賠了?”
顧少強毫不避諱:“其實從我們開業(yè)到現在都是淡季,有時候一天都沒有一個人進來?!?br>
網友們這才知道,開客棧聽起來很浪漫。
但“詩意”光環(huán)的下面,是平常人想像不到的挑戰(zhàn)。
一直到這年夏天,冷清了半年的“遠歸”才迎來了旺季。
在接受《魯豫有約》采訪中,顧少強講述了自己忙碌的一天:

(顧少強和于夫坐在院子里聊天)
打掃房間、開房退房、做飯收拾、和客人溝通、各種迎來送往…
顧少強已經數不清自己換過多少套床單被罩、刷過多少次馬桶,而這些都還是“小菜一碟”。
更讓人崩潰的是,滿客時突然停電、水管爆掉,顧少強不得不親自上陣一通摸索。
還要到每個房間安撫客人,贈送住宿卡以補償他們的損失……
如果說以上種種,是顧少強作為客棧老板娘的“本職工作”,那她還得時不時“應酬”那些突然闖入客棧的好奇探訪者們。
有一次,顧少強正在院子里洗洗刷刷,忙個不停。
忽然,從外面闖入一個中年大姐,直奔顧少強,并摟住她肩膀說:“咱倆拍張照吧?!?br>
顧少強拿著刷子,看著自己兩手的洗衣粉泡沫,回復她:“姐姐,我正刷鞋呢!”
那個大姐悻悻地轉身走了。
沒過一會兒,又一群人走進來。
看到顧少強穿著圍裙在刷鞋,他們驚呼:“顧老師,你還親自刷鞋呢?”
類似這樣的“應酬”,讓顧少強哭笑不得。
以致她后來在做節(jié)目時,說了這么一段話:
雖然有些客棧的掌柜,在網上曬的都是閑逸的生活,似乎十指不沾陽春水。
但是,我就是在真實生活啊,陽光好的時候就換床單被罩,閑的時候就和客棧里的大姐們一起和面、包餃子、蒸饅頭。
生活不只是陽春白雪、虛無縹緲,還有柴米油鹽醬醋茶。
詩和遠方,確實吸引人,但全新的出發(fā),也必定會遇到更多的挑戰(zhàn)和困難。
好在,顧少強從小就被父母教育: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哭是沒用的。
所以,在生活的錘煉下,顧少強愣是從一個文藝范兒十足的女青年,變成了一個搞得定一切的女漢子。

(圖為顧少強手寫筆跡)
隨著客棧生意慢慢步入正軌,顧少強也迎來自己辭職一周年的“紀念日”。
那天,顧少強通過自媒體鄭重地回答了無數人甚是關心的問題:
你辭職后走紅,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我想,我可能是這個時代所謂的網紅中,極少數沒有抓住機會去成名立萬的人了。
我做喜歡的事兒,和興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還是那個簡單的傻丫頭,掙該掙的錢,吃自己的飯,心安理得。
如果真的要說最大的收獲,我想,不是被人們認識和關注。
而是我終于找到了喜歡的人,過上了幸福的小日子。
在很多人眼里,顧少強是特立獨行的,但顧少強本人卻不這么認為。
她一直都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做作、用心認真生活的人。
不管是老師還是老板娘,不管以前還是以后,都是該干嘛就干嘛,舒服就好。

2016年12月9日,顧少強和于夫的心肝寶貝——小魚兒來到了這個世界上。
從此,幸福的兩個人變成三口之家。
那之后,顧少強更是將大多數精力花費在小魚兒身上:
陪伴她,帶她去趕集、去河邊看山看水、去廣場跳舞……
面對朋友的“投訴”:直播也少了,朋友圈也不更新了。
顧少強反而表示:沒有什么事情比陪伴孩子長大更重要,畢竟,童年只有一次。
不止如此,顧少強和于夫還會在淡季帶上小魚兒,一家人整齊出行。
于是,從三個月大開始,小魚兒就跟隨爸爸媽媽全國行走。
她去過北京、長沙、貴州、南京、鄭州等城市,看過美景、聽過昆曲、欣賞過越劇、吃過美食……

(圖為一家三口旅行照)
在顧少強看來,女兒就是天生的旅行家。
每次出行都開心無比,會在路上歡快地叫著喊著,對著大人揮舞手臂。
孩子,雖然還看不懂這個世界,每一次旅行,都會帶給她往后人生最富足的滋養(yǎng)。
顧少強希望女兒有一天有了記憶的時候,第一個記憶,就是關于旅行的記憶。
就這樣,在旺季打理客棧、淡季全家旅行中,小魚兒迎來了三歲生日。
也就是這個時候,顧少強決定“換一座城,換一種生活”:
孩子子長大了,屬于我自己的時間漸漸多了起來。
我始終沒有忘記我曾經是一名多么優(yōu)秀的心理老師,所以,我和于夫決定移居綿陽。
在那里,既可以讓小魚兒得到良好的教育,也有利于我心理工作的開展。
辭職4年后,顧少強再次一切歸零,出發(fā)綿陽。
接下來的日子,老公專心經營客棧。
顧少強就一邊照顧小魚兒,一邊進行自己的心理咨詢工作。
開沙龍會、做嘉賓參加節(jié)目錄制、舉辦心靈成長訓練營、堅持微信群講公益心理課……
忙忙碌碌幾個月后,顧少強又圓了一個夢想,在遠歸客棧旁邊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小酒館。

(顧少強與小朋友們互動中)
一切看起來是那么美好,顧少強在微博中發(fā)出了以下感慨:
我好喜歡現在的狀態(tài),好喜歡我現在的樣子。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顧少強也仍然沒有忘記見縫插針地去看世界:
去昆山聽心心念念的昆曲;
去前童古鎮(zhèn),追尋徐霞客游記開篇的地方;
去寧波東錢湖,尋找范蠡和西施的遁去之處。
再后來,因為小魚兒到了上小學的年紀,顧少強又奔向了成都,開始新的奮斗,直到如今。
從她的微博不難看出,在那里,她又遇到了更多有趣的人,進行了更多好玩的嘗試。
一天天、一年年、兜兜轉轉。
對顧少強而言:一切好像變了,一切又好像都沒變。
變化的是她行走過的諸多地方,見過的諸多不同風景。
但她仍然是那個熱愛生活、熱愛旅行的顧少強。

2015年末,顧少強曾被“網易有態(tài)度人物盛典”評為年度“任性”態(tài)度人物。
站在臺上領獎的時候,顧少強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疑惑的。
因為在她看來,自己從來不是一個任性的人。
那些外人看上去的“沖動”,不過是自己進行充分思考做出選擇后的不拖泥帶水罷了。
而她性格中的這種干脆利落,在辭職后更表現得淋漓盡致。
辭職近七年,不管在哪里,不管做著什么。
顧少強始終知道,自己是誰,要什么,不要什么。

(圖為顧少強)
她不喜歡自己的人生,像站在街頭看到巷尾一樣。
所以,世界這么大,她想去看看;
所以,她不斷在開啟新生活,不停在做更多新鮮的嘗試。
在鄭州做心理咨詢老師;
在街子古鎮(zhèn)開客棧;
在綿陽開心理工作室;
奔向成都陪伴小魚兒入學。
顧少強都一直在路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折騰的步伐!
而這一切,正如她所說的那句話:世界很大,日子很長,野蠻生長,用腳步丈量,用心感受。
不管眾人眼里的顧少強是什么樣子,但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顧少強。
她的人生是沒有辦法復制的,但她熱愛生活、不停去探索世界,卻是許多人的心之所向。
余生很長,愿所有人都能忠于自己的理想,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參考資料:
【魯豫有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那個任性辭職的女教師,后來怎樣了?》
【環(huán)球人物】,《辭職看世界的網紅女教師歸來,6年間開店結婚生女,現狀引爭議》
【網易科技】,《 未來公開課|顧少強 世界那么大,憑什么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