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車早茶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劉紫濤,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
盡管這兩年中日關系時松時緊,但日系車在國內的銷量其實沒受到太大影響,頂多也就是略有下降,每月銷量排名前十的車型總會看到那么幾款日系車型。而這些銷量成績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南方地區(qū)貢獻的。南方人為何偏愛日系車?地域、消費習慣、價值觀才是主因,就好像為何SUV是從北方開始興起的,因為北方的氣候、路況等因素對車輛通過性有更高要求。
日系車文化接受度更高
曾經有人討論,如果不是當年日系品牌國產化慢了一拍,估計思域、飛度很可能就取代桑塔納、捷達的神車位置了。不過日系車在南方市場確實是立足更早,這是南方人偏愛日系車的一個歷史原因。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大量進口車和走私車涌入中國大陸,這些車絕大部分都是日系車,可以說是一種品牌的占領,時間長了便在不知不覺中被接受。特別在改革開放初期,國產車質量還沒上來,進口車又太貴,而且還需要批文才能買。
這種背景下,大量豐田、本田、尼??孔咚揭活愅緩竭M入廣東,而且質量確實很好,甚至也有很多這種老車在跑,還是沒經歷什么大修。而經過60、70后這些父輩傳下的良好口碑影響,日系車也有了良好的群眾口碑。
港澳汽車文化氛圍
再者,港澳的汽車文化對廣東乃至南方地區(qū)的影響也有很大影響。
港澳地區(qū)對外來事物接觸較早,接受度也比較高,加上改裝文化的滲透,種種原因均影響著南方人對日系車的認識。比如80一代視為神車的Civic,可不是現在的國產思域,而是當年在香港風靡的高性能Civic Type R;而我們現在熟知的日產GT-R也是在1990年的澳門東望洋大賽中創(chuàng)下“戰(zhàn)神”的稱號(Skyline GTR R32)。
省心實用的買車觀
再次,出于更實在的買車觀,省心實用的日系車更受南方人待見。
不是說南方人就不會買BBA、凱迪拉克、沃爾沃,但在30萬以下的車型選擇上,他們更愿意買更實用、耐用的日系車,他們選擇日系產品的目的很明確:省油、省心、用車成本低......幾乎所有考慮的因素都跑不出這幾個點。畢竟在他們意識中,汽車更多是生活上的工具,如果不能方便自己甚至增添麻煩,他們寧可不要。
當然,省油、用車成本低、省心等這些老一輩對日系車的固有印象,在現在的汽車市場中也被一定程度的“神化”了。比如說省油,就跟人們對美系車就是“油老虎”的偏見一樣,日系車其實已經沒有想象中那么省了。
如今很多品牌都推行小排量渦輪增壓技術,同等功率之下,排量遠低于自然吸氣引擎,結合車重(其實不少德系車跟日系車重差不多)和變速箱技術,他們跟日系車的油耗水平差距變得越來越小,市區(qū)工況下日系車的優(yōu)勢縮小了,而高速工況下,特別是巡航狀態(tài)(渦輪不介入),小排量渦輪增壓車型的油耗優(yōu)勢特別明顯。這樣綜合起來,日系車的油耗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低。
再來就是質量、可靠性,我們有時也會看到一些車齡十幾二十年的老皇冠、老凌志(雷克薩斯),那時候一部車用個十年并不出奇,但現在的日系產品已經不再是父輩時期那種“質量過?!绷?。
隨著國產化、市場化等原因,現在的日系車在可靠性確實比不上過去的產品,因為如今的中國市場不需要了,平均5年左右換車的消費習慣已經改變了制造商的定位,自然會節(jié)省“質量”成本轉而投入其他有競爭力的方面,不能說是制造商黑,這只是市場競爭的結果。話說在如今主流的合資品牌產品中,品質靠譜的非日系車型還真不少。
總的來說,日系產品還是有不錯的可靠性優(yōu)勢,難以忽略的事實就是,日系車的故障率確實相對更低,包括那些不會影響使用但也會惡心一下的小毛小病也很少。所以即使同級別車型中,日系車的油耗成本逐漸被拉近,但因為毛病少售后維修成本自然就低,所以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省心省錢的。但這并不代表日系車售后維修費用低廉。不少日系車主反映過,4S店的售后保養(yǎng)報價不盡如人意。相比之下,有些車型的維修保養(yǎng)工時費還高于其他車型,只不過主流日系品牌的穩(wěn)定品質掩蓋了這部分的問題而已。
雖然日系產品有著一定的占比,但這幾年確實在銷量表現上有點止步不前甚至稍有下滑,日系車的固有優(yōu)勢已經逐漸被對手縮小,難怪它們也開始推出渦輪增壓和雙離合這些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