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 微寫作
家鄉(xiāng)的野菜
文 燕子
三月里,野菜吐嫩,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薺菜是排在首位的。驚蟄節(jié)氣左右,田間地頭、路邊、山坡上,薺菜隨處可見。
薺菜被老百姓譽為“地里皇”,又叫“百歲菜”,是因為薺菜富含豐富的營養(yǎng),它性寒、味甘,可和脾利水、止血明目,還含鈣、胡蘿卜素、維生素C、氨基酸、薺菜酸等營養(yǎng)成分。其實,大多數(shù)人喜歡它,并不是因為它對身體有多好,而是,它確實好吃。
薺菜最簡單的吃法是涼拌,先把薺菜焯水,鍋里翻個身,撈出來,捏干水分,再切碎,加蒜末,放鹽,澆上醬油醋,辣子油必不可少,配著稀飯吃,頓時胃口大開。你想想,經(jīng)過一個冬天,薺薺菜算是囤足了養(yǎng)分,而我們吃到大自然的第一口鮮味,能不稀罕嗎?
薺菜大都是涼拌,它還可以煮進面條里,也可以包餃子,不管是素餡,還是肉餡,薺菜都能配出絕妙的美味。薺菜剁碎時,那種綠很極致,就像朱自清說的那句“青得逼你的眼”,它比翠綠深一分,比深綠淺一分,如果用這種色做成旗袍的話,那一定是很有韻味的顏色。
苜蓿菜。薺薺菜待要開花時,苜蓿嫩芽就有了,剛長出來的第一批嫩芽的根部是紅色的,苜蓿芽像個小人參,或者像小女孩的麻花辮,它可是野菜里的尤物,不可多得,只有種了才會有。以前,因為耕地,養(yǎng)牛的人家,為了喂牛,就會在荒地種些苜蓿,清明節(jié)前,人掐了苜蓿嫩芽當(dāng)菜吃,清明節(jié)過了,苜蓿就成了牛的綠色飼料。所以,現(xiàn)在很少有苜蓿,與不養(yǎng)牛有關(guān)系。
苜蓿富含豐富的礦物質(zhì),鈣含量不次于牛奶,是真正的植物礦物質(zhì)。苜蓿菜的吃法很簡單,下面條時,苜蓿和面條煮在一起,白面配綠菜,就這色彩搭配,額外能多吃一碗飯。苜蓿焯水,涼拌吃,又是稀飯的絕配。小時候,涼拌苜蓿菜,配稠苞谷珍,一口菜,一口飯,那才叫香。
雪蒿。好多年沒有吃過雪蒿了,但一到三月,我總能想起它,如果回到老家,去地里轉(zhuǎn)轉(zhuǎn),估計還能找到它的。
因為開出的花像雪花,所以叫雪蒿。葉子像胡蘿卜的葉子,只是葉片小一些,顏色深綠,一般底層雪蒿葉平鋪在地面上生長,然后層層疊起,中心的葉片向上生長,三月間,新抽出的嫩葉根部發(fā)白,可以直接生吃。
雪蒿是可遇不可求的,是稀缺野菜,一是沒有人專門種它,再就是,它又不像薺菜生存能力強,年年會印一大片,所以,不到山野,很難碰到它。
雪蒿的吃法和苜蓿一樣,焯水,拌涼菜吃,味道雖有些微苦,但有一股芹菜的清香味。
家鄉(xiāng)的三月,是野菜最多的時候,早晨或者黃昏,提著籠,拿著剜菜刀,走向田野,無論碰到哪種野菜,都會如獲至寶,因為,凡是野菜,都有一種自家種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
以前,吃野菜是因為到了二三月青黃不接,地里沒啥吃的菜,現(xiàn)在,吃野菜則是為了嘗新鮮,我想說,不論是因為什么原因吃野菜,它帶給舌尖的美味,永遠不會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