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起兵時,晉陽最有權(quán)力的幾個人分別是:晉陽留守李淵,晉陽令劉文靜、晉陽監(jiān)斐寂、虎賁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
在這幾個人里面,李淵肯定是排在第一位。
第一、李淵與皇帝關(guān)系最親近;李淵的母親和隋煬帝的母親是親姐妹?!洞筇苿?chuàng)業(yè)起居注》中,馬邑太守王仁恭不敢拒絕李淵的建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李淵是大隋皇帝的近親。
[注]仁恭以帝隋室之近親,言而詣理,聽帝所為,不敢違異。
第二、李淵是老牌貴族成員,而且還世襲唐國公,是李氏豪門的領銜人物;家族成員都是非富即貴;家族勢力根深蒂固。
從某種意義上,李淵才是真正大佬級的人物。其它幾個人都是高級軍政長官罷了。
當然了,在帝國穩(wěn)定時,李淵與上述幾個人之間,也存在互相制約的關(guān)系。因為李淵的地位雖然尊榮,卻不具備讓其它人以他馬首是瞻的權(quán)力。
但是在帝國風雨飄搖時,如果大家想聯(lián)合起來好好干它一票,這些人就有可能把李淵當自己的大哥去看了。
經(jīng)過簡單的串聯(lián),晉陽的五個大哥,晉陽留守李淵、晉陽監(jiān)裴寂、晉陽令劉文靜三人實現(xiàn)了某種默契。
史書為了突出李世民的地位,于是就說,這些人能決定聯(lián)合造反,都是李世民巧妙安排、苦心運作出來的結(jié)果。
其實呢,在當時背景下,李淵為代表的力量愿意起來造反,并不需要多了不起的勇氣;相反,李淵為代表的力量,愿意繼續(xù)效忠大隋帝國,才需要驚人的勇氣。
要知道,在當時,叛亂已成為一種潮流,造反的啟動成本已低得不能再低了;而一心效忠大隋帝國,才有可能稀里糊涂的被火并出局;因為大家都想造反,就你不想造反,你不死,誰死?
高君雅在隋煬帝還是晉王時,就是一直跟著隋煬帝混了;所以他直到現(xiàn)在,還想和王威繼續(xù)效忠于隋煬帝,結(jié)果很快就讓李淵等人火并了。
這兩個人清理出局后,晉陽城就成了叛亂者的天下!
我們現(xiàn)在的問題是,在這個過程中,李淵是什么形象?是什么身份?
因為李淵后來在玄武門政變中,被踢出局了,所以史書通常是這樣說的,李淵只是一個打醬油的。因為整個叛亂的組織策劃,都是李淵19歲的兒子李世民一手完成;李淵完全是被動參與的;甚至而言,李淵就是被李世民脅迫著參與的;總而言之,李淵本來是不想、也不敢參與叛亂后,卻在李世民的設計下,稀里糊涂的睡了隋煬帝留在當?shù)氐膵邋?,為了逃避懲罰只能同意叛亂了。
其實呢,這種內(nèi)容,大家聽一聽就可以了。
在當時,造反已是大勢所趨,一個人能推動這場叛亂,根本不需要多了不起的本事,恰恰相反,一個人能阻止了這場叛亂,那才叫真的有本事!
關(guān)鍵是,眾多資深望重的軍政大佬、豪門大佬,拿出全部的家檔去進行一項巨大的投資,主要策劃人、組織者是一個19歲的少年,其它人都是打醬油的,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當時的李世民,充其量也就是重要的參與人之一。
要知道,在當時遍地都是叛亂。隋帝國大哥級人物,羅藝據(jù)幽州叛亂了;劉武周據(jù)馬邑叛亂了;梁師都據(jù)朔方叛亂了;薛舉據(jù)蘭州叛亂了;此后不久,李軌據(jù)河西叛亂了;宇文化及更火并煬帝叛亂了....如果說李淵的叛亂,是因為一個有天才的兒子在推動,其它人呢?
當然了,李淵一再拒絕叛亂,最后被逼無奈選擇叛亂,也未必就是李世民后來編造出來的故事。
事實上,類似的內(nèi)容,在李淵時代就存在了。因為大哥就是忠臣孝子,因為大哥信奉的道理,永遠是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你現(xiàn)在說,大哥天天想著造反當皇帝,這不是想挖大哥祖墳嗎?
我們知道,項羽看著始皇帝說,彼可取而待之;劉邦看著咸陽宮說,大丈夫生當如是也!
類似的內(nèi)容,有或是沒有,史官這樣寫他們,無損他們的形象。因為說一千道一萬,大秦皇帝也沒有給他們多少好處,他們想著造大秦皇帝的反,理解為胸懷大志,好像沒有多少毛病。
李淵呢,他是大隋皇帝的親信重臣;在兵荒馬亂、遍地叛亂之際,大隋皇帝把晉陽這種戰(zhàn)略要地托付給李淵,這是何等的信任啊?更主要的是,李氏一門在大隋帝國非富即貴,大隋皇帝有什么虧待李氏家族的?在這種背景下,李淵如果天天想著造大隋皇帝的反,還一副不知羞恥反以為榮的樣子,總而言之,我胸懷大志,絕不滿足于現(xiàn)有的地位,我從小就想當皇帝。那封建綱常豈不是大亂了?
既然如此,就算李淵一心處心積慮的要造反,御用文人也得說,李淵當時,那是說死說活的不肯造反,只是下面的小弟連逼帶騙,李淵實在沒有辦法,所以選擇了造反!
因為類似的原因,在最初說李淵不想造反時,通常是強調(diào)李淵恪守臣節(jié),絕不是說膽小怕事。比如,《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中是這樣說的。
[注]裴寂、劉文靜等知此議,以狀啟聞,帝作色曰:'公等并是隋臣,方來共事,以此勸孤,臣節(jié)安在。
但是到了后來,為了強調(diào)大唐真正的創(chuàng)業(yè)者是李世民,所以說到李淵不想造反時,就是因為他膽小怕事。甚至李世民設計讓老爸睡煬帝妃子的故事也編了出來??偠灾顪Y睡了煬帝的妃子,害怕被煬帝追究,才無奈跟著大家造反的。
專業(yè)歷史圈之所以普遍認為,李唐開國歷史經(jīng)過了李世民修改篡位,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有一個非常權(quán)威的李唐開國歷史書,流傳到了后世,它成書于玄武門之變前。而在這本歷史書中,李淵才是大唐開國的真正主角。
這種本書的作者名叫溫大雅,他是李淵的機要秘書,書名叫《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
在這種本書里,我們看到的李淵是一個英明神武、絕勝千里之外的英雄形象,他才是大唐帝國的真正創(chuàng)業(yè)者。相對而言,李世民只是一個配角,基戲份、與作用,并不會多于李建成。
更主要的是,我們看這本書中所寫的內(nèi)容,感覺它更符合情理、常理。
要知道,李淵七歲就襲爵唐國公;從二十多歲開始,就歷任各種省軍級職務。
在地方,他當刺使、太守;在中央政府當過少監(jiān)、衛(wèi)尉少卿。
隋煬帝末期就更不得了。他先以弘化郡留守的身份,兼管關(guān)西十三郡的軍事;后來更以皇親國戚的身份坐鎮(zhèn)戰(zhàn)略要地晉陽,負責了許多軍事行動。
晉陽起兵時,李淵已51歲了。
這樣一個資深的豪門大佬、軍政大佬;軍政經(jīng)驗自然是非常豐富的。
所以,在李建成、李世民率軍第一次出戰(zhàn)時。李淵是這樣對他們說的,這是你們?nèi)松谝淮未髴?zhàn),希望你們好好表現(xiàn),因為大家都在看著你們。李建成、李世民都說,我們不會辜負您長期以來的悉心教育。您放心好了。
[注]文武官人并未署置,軍中以次第呼太子、秦王為大郎、二郎焉。臨行,帝語二兒曰:“爾等少年,未之更事。先以此郡,觀爾所為,人具爾瞻,咸宜勉力?!贝罄?、二郎跪而對曰:“兒等早蒙弘訓,稟教義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墜。家國之事,忠孝在焉。故従嚴令,事須稱旨。如或有違,請選軍法。”帝曰:“爾曹能爾,吾復何憂。”
后來,在高級軍事會議上,李淵總是循循善誘的讓李建成、李世民發(fā)言;他們發(fā)言有可觀之處,李淵總是不失時機表示的贊許。
在李淵機要秘書的筆下,李建成、李世民的形象的相似的,都是在慈父、嚴父指導、監(jiān)管下學習實踐的有為青年。
[注]帝集文武官人及大郎、二郎等,而謂之曰:“以天贊我而言,應無此勢。以人事見機而發(fā),無有不為。此行遣吾當突厥、武周之地,何有不來之理。諸公意謂何“.....帝顧謂大郎、二郎等曰:“爾輩如何?”......帝喜曰:“爾謀得之,吾其決矣。三占従二,何籍輿言。懦夫之徒,幾敗乃公事耳?!?/span>
在早期,甚至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建成、世民聯(lián)手打大唐開國第一戰(zhàn)時,李建成、李世民都是以實習生的身份出現(xiàn)。因為李淵對溫大有說,我兒子年青頭一次率軍出戰(zhàn),希望你好好協(xié)助他們。
[注]西河郡不服從李淵的命令,甲申(初五),李淵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進攻西河郡。命太原令太原人溫大有與李建成等人同行。李淵對溫大有說:“我兒子年輕,請您參與謀劃軍事,事情的成敗,在此行就可預測出來了?!?/span>
但是,玄武門之變后留下的大唐開國歷史書,一切就都變了。
于是,李淵、李建成都是庸人了??偠灾?,如果沒有李世民的推動,李淵就不敢造反;如果沒有李世民一再堅持正確意見,李淵早就失敗了。
李淵晉陽起兵后,最核心的權(quán)力者是四個人。
第一個是51歲的李淵,他是大元帥;
第二個是28歲的李建成;他是左軍元帥。
第三個是19歲的李世民,他是右軍元帥。
第四個是14歲的李元吉,他是中軍元帥。
其實,我們從這個最基本的權(quán)力排行榜,大約就可以知道,李世民的權(quán)力來源于什么?
那就是他是李淵的兒子,而且還是李淵大老婆生的兒子。
總的來說,李淵因為是李氏豪族的掌門人,自帶的基盤非常強大,所以在起兵后才敢公然表示,我們這個軍政集團,就是我們家的!
失去這種背景,他讓李世民當大軍元帥,這個按傳統(tǒng)史書的邏輯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誰叫李世民天縱英才呢,而且還是這場叛亂的主要組織者、策劃者。
但是李淵讓李建成也當大軍元帥,這叫什么事呢?
至于讓14歲的李元吉,也當大軍元帥,這更叫什么事呢?
要知道,當時的叛亂者多了,哪個叛亂者敢這樣玩呢?大約只是李淵!
因為李淵這種玩法,怎么看,也是標準的用人惟親啊。作為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你這樣用人惟親,能干成功嗎?
說到漢高祖清洗功臣,明太祖清洗功臣,李唐不清洗功臣時。許多人喜歡拿出身高貴、卑賤說事??偠灾錾百v者缺乏心胸;出身高貴者心胸寬廣。
其實呢,在皇權(quán)時代,天下就是家天下。作為臣子必須得清楚一個事實,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自己混得再好,也只是打工仔,如果想當老板,那就是大逆不道。
李淵的合伙人,大約有兩種。
一種以前就是跟著李淵混的,李淵既是他們的上司,而且出身又比他們高貴。
一種是后來被李淵俘虜,或是投降李淵的人,他們以前的地位,雖然比李淵高,而且出身也可以和李淵相提并論,但是他們畢竟是被李淵俘虜或是投降李淵的。哪有資格敢與李淵相提并論。
在這種背景下,他們相對容易接受天下就是李淵一家的天下。
相對而言,劉邦、朱元璋起家時,合伙人那就是標準的合伙人,從起點、出身,他們都不比劉邦、朱元璋差勁,而且起兵后,這些人常常就是獨當一面的。
在這種背景下,指望這些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承認,天下就是劉邦、朱元璋家的天下,難度實在有點大。既然如此,他們不大開殺戒,怎么能保證一世二世萬世的相傳呢?
這個是不是說得有點遠了。
其實,只有我們知道這個基本事實,才能知道,李世民兄弟地位的來源是什么。
因為李淵在起兵時,實力就已強大到了,可以讓合伙人接受,天下就是李淵家的,其它人能力再強、資歷再深、地位再高,也只能當打工仔。
在這種背景下,李淵起兵后,他的嫡子無論能力強弱、年齡大小,都會成為獨當一面的統(tǒng)帥。其它人呢,不論有多牛,也只能給他們當助手。
所以,李淵晉陽起兵后。
14歲的李元吉在大后方獨當一面;在征西大軍中,大元帥是李淵,兩個副帥就是18歲的李建成、19歲的李世民。其它人呢,不論資歷多老、地位多高,也只能給他們當助手。
更神奇的事還在于,平陽公主(李淵嫡女)在關(guān)中,高舉李淵大旗,一樣也成為各路豪杰爭相依附的大姐大。以至于李淵還沒有進入關(guān)中,平陽公主已在關(guān)中,為李淵拉起了近十萬人馬。
簡單的看,這是因為李淵的嫡子、嫡女都太神奇了,所以才能有如此成就。實際上,這就是因為他們是李淵的嫡子、嫡女。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在李淵身邊,自然不用說了;因為李淵是大老板,他們自然都是小老板。
平陽公主在關(guān)中獨當一面,人們爭相依附,也主要是因為他是李淵的嫡女,如果沒有這層身份,她能力再強十倍,也無法建立這種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