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 小西
《內經》中有這樣一個思想:“智者之養(yǎng)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jié)陰陽而調剛柔?!?/span>
意思是說,懂得養(yǎng)生之道的人,一定會順應四季變化來調節(jié)冷暖、情緒以達到身體陰陽平衡,剛柔相濟的狀態(tài)。
可見,健康的大智慧就藏在生活的小習慣里。
尤其是以下10個“黃金等式”,簡單易行,在家也能做!看完別忘了分享給家人朋友,一起養(yǎng)好身體,幸福無憂!
01
拍手 = 強心
《黃帝內經·靈樞·邪客》中寫道:“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span>
心主宰著五臟六腑的功能協(xié)調,同時也關乎著人的精神狀態(tài)。
長期久坐、熬夜會使心臟負荷大,引起心悸、氣短等不適。
拍手則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氣血暢通地滋養(yǎng)心臟,從而增強心臟功能。
拍手時,十指相對,稍稍用力拍擊,可以刺激勞宮穴,為身體注入能量。
02
叩齒 = 固腎
清代《雜病源流犀燭·齒衄》中記載:“腎主骨,齒為骨之余?!?/span>
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而牙齒是骨骼的外在表現(xiàn)。
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臟功能逐漸衰退,最明顯餓表現(xiàn)就是牙齒松動、腰膝酸。
《抱樸子》告訴我們:“清晨建齒三百過者,永不動搖?!?/span>
現(xiàn)代醫(yī)學也認為,叩齒能改善牙周血液循環(huán),增強牙齒穩(wěn)固性。
每天早晚堅持上下牙輕叩36次,再咬合磨牙36次,分三次吞津(唾液分三口咽下)。
如此一來,就能為牙齒和腎臟注入生機與活力,以便我們補腎益氣,讓身體的根基更加穩(wěn)固。
03
轉眼 = 明目
《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有言:“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span>
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向上輸注于眼部,使目能視萬物。
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眼睛的健康與五臟六腑的精氣充足密切相關。
生活中,手機電腦看多了會導致眼睛干澀、視力模糊。
長此以往,容易耗傷肝血。
閑暇時,我們可以將眼球順時針、逆時針各轉動10圈,這樣能活動眼部筋肉,促進眼部血液循環(huán),使氣血上注于目,從而有效緩解眼疲勞。
結束后別忘了搓熱雙手敷敷眼,能幫助我們保持眼睛的明亮與清晰。
04
揉腰 = 暖腎
《素問》中有這樣一句話:“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span>
意思是說,腰部是腎的關鍵,腰部的氣血運行是否順暢,直接反映著腎臟的健康狀況。按揉時,先搓熱雙手,使用掌根按揉腰眼穴,位于第四腰椎旁開3寸,約4橫指處,吸氣時按壓,呼氣時放松。
如此就像是在為腎臟營造一個溫暖的環(huán)境。
能夠溫補腎陽,促進腰部氣血的流通,有效緩解腰酸背痛等癥狀,讓我們的腰部和腎臟都能得到悉心的呵護。
05
按臉 = 美容
據(jù)《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中記載:“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span>
面部是人體氣血匯聚之處,經絡密布。
通過用指腹輕按面部穴位,能夠疏通面部經絡,促進氣血的運行,從而改善面部的氣色。
這不僅會讓人看起來容光煥發(fā),還能從內在調理身體,使氣血充盈,達到美容養(yǎng)顏的效果,展現(xiàn)出由內而外的健康之美。
06
梳頭 = 安神
《素問·生氣通天論》有句話:“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
頭部是人體諸陽經匯聚的地方,擁有眾多的穴位。
現(xiàn)代人容易壓力大、思緒多,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用桃木梳從發(fā)際線梳到頸后,這樣就能覆蓋百會和風池穴。
梳頭時手法要輕,梳理100下,就如同一場輕柔的按摩,刺激著頭部的穴位。
這樣就能夠放松神經,緩解頭部疲勞,使身心得到舒緩,達到助眠安神的效果。
07
細嚼 = 健胃
《老老恒言》強調“細嚼慢咽”,指出吃飯若咀嚼不足,就需要依賴煮爛食物來減輕胃傷。
可見,飲食狼吞虎咽容易易使脾胃氣機壅滯,導致腹脹、噯氣等不適。
而細嚼慢咽則能調和脾胃之氣,使食物更順暢地轉化為氣血,滋養(yǎng)全身。
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實,咀嚼時間延長可刺激迷走神經,增強胃腸蠕動,提高消化效率。
所以細嚼慢咽看似是簡單的習慣,卻是養(yǎng)胃的關鍵所在。
每口飯嘗試咀嚼30次以上,尤其是主食。避免過燙、過硬的食物直接刺激胃黏膜,減少胃炎、胃潰瘍的風險。
飯前還可先喝半碗熱湯暖胃,以清淡湯品為宜,為胃的后續(xù)工作鋪平道路。
長期堅持這一習慣,脾胃功能可以逐漸增強,氣血充盈之下,整個人也會精神煥發(fā)。
08
握拳 = 活絡
《素問·痿論》中說:“筋者,所以束骨而利機關也?!?/span>
手部有許多經絡和穴位縱橫交錯,與全身經絡相連。
而氣血不通,則很容易引起手指僵硬等不適。
《遵生八箋》中也寫了:“手三陰三陽經皆會于掌?!?/span>
當你用力握拳3秒再放開,如此重復50次時,可以有效緩解手部酸痛,使手部的肌肉和關節(jié)得到充分的鍛煉,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huán)。
同時也能疏通經絡,增強經絡的通暢性,使氣血在經絡中順暢運行,達到活絡的效果,能讓我們的雙手更加靈活有力。
09
拉筋 = 柔體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是這樣說的:“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shù)廊绶?,長有天命?!?/span>
保持筋骨的柔韌對于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每天花3分鐘進行適當?shù)睦?,能夠舒展筋骨?/span>
這樣一來,骨骼關節(jié)就會保持良好的位置和狀態(tài),來促進氣血的流動,增強筋骨的柔韌性,預防關節(jié)僵硬和疼痛。
如此舒緩便利的保養(yǎng),可以幫助我們保持身體的靈活矯健。
10
靜坐 = 養(yǎng)氣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醫(yī)典故名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span>
在喧囂的現(xiàn)代生活中,我們的身心常常處于疲憊和緊張之中。
《道德經》則說:“致虛極,守靜篤。”
靜能生慧,亦能養(yǎng)氣。
閉目靜坐5分鐘,讓自己沉浸在寧靜的狀態(tài)中,氣息就會平穩(wěn)而深沉。
可以采用金剛坐也就是跪坐的姿勢,靜下來時用心感受呼吸。先吸氣4秒,再屏息2秒,最后呼氣6秒,以此來幫助我們氣沉丹田,引導身心進入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初學時,可適當縮短時長,循序漸進。
當氣在體內自然地運行時,就有助于調節(jié)身心平衡,預防疾病的發(fā)生。
▽
牢記簡單口訣:
拍叩轉揉按,梳嚼握拉坐。
每天做一遍,健康不用愁!
正如南宋理學家朱熹所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span>
養(yǎng)生在勤,不在繁。
每日堅持這10個小動作,就是在為生命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