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次入朝,獲得的財物賞賜倍于從前,單于因此感恩戴德,特別向漢元帝提出,他愿意娶漢朝的公主為妻,甘當漢帝的女婿。當年的冒頓單于即使娶了漢帝的女兒為妻,也決不肯自稱為婿,而是要堅持與漢帝稱兄道弟。如今的呼韓邪單于卻主動要求稱婿,這說明此時的匈奴早已不復當年之勇,漢王朝與匈奴的實力對比完全顛倒了過來。
鑒于這樣一種形勢,漢元帝雖然答應了漢與匈奴的翁婿關(guān)系,但他卻并未像前朝和親那樣,從皇族宗室中挑選女子遠嫁塞外,而是打算在嬪妃選美落選的女子中挑選遠嫁匈奴的女子。按當時的慣例,漢帝后宮的佳麗,都來源于全國各地的選送。由于人數(shù)眾多,故每個人都要先由畫師畫像,然后再將畫像送呈漢帝,而漢帝根據(jù)畫像的美丑挑選,被選中者自然有可能成為受寵的妃子,而落選者則往往成為一般的宮女。漢元帝打算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公主,便是在這樣的落選者中挑選。
這之后的情節(jié)大家基本上都耳熟能詳了。當時掖庭令帶來的宮女中竟有一人主動要求遠嫁去和親,漢元帝放眼望去,這位宮女長得亭亭玉立,而且氣度非凡。這位宮女就是我們熟知的王昭君。王昭君,名檣,字昭君,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人。她自幼聰明伶俐,資質(zhì)過人,又兼人也長得漂亮,在當?shù)仡H有才女之名。幾年前,昭君被當?shù)毓俑x中,被送往長安。而昭君自恃才高貌美,根本不屑使錢賄賂畫師,結(jié)果她的畫像必然比不得其他佳麗,她也就落選成為了宮女。漢元帝看到衣著靚麗、容貌美艷的王昭君,當然是很震驚??蔀榱瞬皇饨欢Y節(jié),他還是把昭君以公主的名分嫁給了呼韓邪單于。
值得一提的是,昭君出塞已與漢初的公主和親有了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皬男问缴峡?,元帝將王昭君嫁給呼韓邪與漢初高帝嫁女于冒頓,都是'漢帝和親匈奴單于’,含義相同,但是實質(zhì)卻迥然不同??梢哉f,高帝之和親是漢朝的求和之舉;元帝之和親則是匈奴的求和之舉。前者顯示了漢朝的弱小和卑順之態(tài),后者則顯示了匈奴的困境和卑順之態(tài)。所以,王昭君和親匈奴,對于漢朝而言,只是賜給忠仆的一份禮物;對于呼韓邪單于的匈奴政權(quán)而言,才具有強烈的政治支持含義或軍事后援意義。有鑒于此,和親后的王昭君在當時的匈奴政權(quán)中,是一種鮮明的實力標志。”(芮傳明《異域和親悲喜錄》)
王昭君出塞后,被呼韓邪單于立為閼氏(匈奴單于正妻的稱號),并且號稱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這位閼氏,國家就能安寧,足見昭君在當時的象征意義。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昭君當時剛剛二十出頭,而呼韓邪單于已年近五旬,年齡上的差距注定了兩人無法到白頭。嫁到匈奴的三年后,呼韓邪單于就死了。
王昭君個人的遭遇很不幸,“但是綜觀昭君和親一事,對于漢朝而言,大體上只是對正值勢衰的匈奴的一種招撫或說是安慰,而非早年劉邦對匈奴和親那樣,關(guān)乎生死存亡或戰(zhàn)敗盛衰的大局。形勢改變了,和親的意義也會隨之變化?!保ㄍ希?/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