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史》是一部怎樣的史書
《明史》是一部明代史,記載了自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332卷,其卷數(shù)在二十四史中僅次于《宋史》,但其修撰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卻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評,認為它超越了宋、遼、金、元諸史。清史學(xué)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卷31中說:“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遼史》簡略,《宋史》繁蕪,《元史》草率,唯《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稍為可觀,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編撰得體、材料翔實、敘事穩(wěn)妥、行文簡潔為史家所稱道,是一部水平較高的史書。這反映出編者對史料的考訂、史料的運用、對史事的貫通、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都達到較高的水平。雖然它的篇幅在二十四史中僅次于《宋史》,但讀者并不感到冗長而生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