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
花枝雖淺淡,幸可托貧家。
一枝兩枝正,三枝四枝斜。
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
仿佛楊枝水,入碗酪奴茶。
以此顏君齋,一倍添妍華。
中國自古稱華夏,華者,花也所以中國人對花的喜愛是刻在文明基因里的。
中國古代文人通過插花、瓶花與自然溝通,取其生生不息之意,同時將自己的情感、審美外化,呈現(xiàn)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極致生活美學(xué)。
瓶花,古人的雅致生活美學(xué)
中國傳統(tǒng)插花,在一千年的歷史傳承中,一直約定俗成總稱為“瓶花”。
傳統(tǒng)插花唐代就有了,而“瓶花”這個概念最晚在北宋已經(jīng)提出?,F(xiàn)在能找到關(guān)于瓶花最早的資料,是北宋俞瑊的一首詩。
中山別墅
村居何所樂,我愛讀書堂。
階草侵窗潤,瓶花落硯香。
憑欄看水活,出岫笑云忙。
野客時相過,聯(lián)吟坐夕陽。
閑居村舍,最快樂的事就是在書房讀書。書房臺階上的青草,映得窗戶一片綠潤,而案頭上的瓶花瓣瓣落下,染香了硯臺。
從詩中可知北宋就已有“瓶花”的叫法了,而且是讀書人的案頭常見之物。
南宋趙孟堅《好事近》:
春早峭寒天,客里倦懷尤惡。待起冷清清地,又孤眠不著。重溫卯酒整瓶花,總待自霍索。忽聽海棠初賣,買一枝添卻。
卯時,是早晨三點到五點,睡不著,早早醒了,重新溫上喝剩的酒,然后來整理他的瓶花。天亮了,忽然聽見窗戶外面有人在賣海棠花,要再買一枝插到瓶里。
從這種非常生活化的場景中,可以看出瓶花在詩人眼中,是心神的寄托,也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中國的傳統(tǒng)插花自宋代以后一直到20世紀(jì)80年代初都叫“瓶花”。包括日本的史料里面,好多也叫瓶花,而不叫花道。
“瓶花”的概念比插花、花藝、花道涵蓋的范圍要廣,要寬闊得多。
中國古人理解的“瓶花”,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操作技法,而是一套完整的藝術(shù)、審美體系,一種雅致的生活美學(xué)。
瓶花,審美修養(yǎng)的外化
中國古人對插花的理解,不僅僅是工具、環(huán)境、器物,怎么插,更多的是人對它的欣賞,或者說它是對人的追求的一種再現(xiàn)。
“瓶花”的概念也是這樣的,它不僅僅講插花的技法?!捌炕ā睆奶拼_虬的《花九錫》開始,就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藝術(shù)賞鑒體系。
唐代羅虬的《花九錫》:
重頂帷,障風(fēng);金錯刀,剪折;甘泉,浸;玉缸,貯;雕文臺座,安置;畫圖、翻曲、美醑,賞;新詩,詠。
短短幾十字,就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插花賞鑒體系。雙層帷帳防風(fēng),用金錯刀剪折下來,放入玉缸中,并浸以甘泉,下墊雕文臺座。
在道具和操作的基礎(chǔ)上,再入畫圖、飲美酒、詠新詩,進(jìn)入審美和鑒賞的領(lǐng)域,以瓶花美化生活,享受生命的樂趣。
明代高濂的《瓶花三說》、張謙德的《瓶花譜》、袁宏道的《瓶史》,其實都是把這個理念進(jìn)一步深化了。
從這里就可以看到,瓶花不是插花、不是花道、不是花藝,不是在表演技法,它是人的情感、審美等內(nèi)在的外化。這和日本的花道是不一樣的。
“瓶花”是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植物,對花器,對環(huán)境的理解呈現(xiàn)出來的藝術(shù)。
首先是你自己的感動,有沒有人欣賞,能不能展覽、出版無所謂,因為你自己是有感而發(fā)。
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特質(zhì),是自己內(nèi)心感情的抒發(fā),以及與生活、自然的互動。
瓶花,以意態(tài)天然為美
瓶花,要求插花時活潑自然,有生機(jī)、有韻味,高低有層、疏密有致。
文震亨《長物志》:
花宜瘦巧,不宜繁雜。若插一枝,須擇枝柯奇古;二枝須高下合插。亦只可一二種,過多便如酒肆”。
瓶花,所插并不單指花,枝葉都可入瓶,只要能帶來美感就行。
沈復(fù)《浮生六記》:楓葉竹枝,亂草荊棘,均可入選?;蚓G竹一竿,配以枸杞數(shù)粒,幾莖細(xì)草,伴以荊棘兩枝,茍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
瓶花的形態(tài),則宜參差不倫,意態(tài)天然為美,最忌對稱、成排,顯得死板沒有生趣。
袁宏道《瓶史》:
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種三種。高低疏密,如畫苑布置方妙。置瓶忌兩對,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繩束縛,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倫,意態(tài)天然;
如子瞻之文,隨意斷續(xù),青蓮之詩,不拘對偶,此真整齊也。
瓶花所用之器物,大小根據(jù)環(huán)境而定,材質(zhì)則貴瓷銅,賤金銀。
張謙德《瓶花譜》:春冬用銅,夏秋用瓷,因乎時也。堂廈宜大,書室宜小,因乎地也。貴瓷銅,賤金銀,尚清雅也。
鄭板橋說:寒家歲末無多事,插枝梅花便過年。
年末歲尾,尋一個空瓶,插幾枝梅花,無需過多繁復(fù)之禮,而自有一種散淡風(fēng)雅之味。
長夜篝燈,無事擾心,折松枝梅花作供,鑿玉河冰烹茗啜之,順時安處,悅心怡生,生活之美樂,孰過于此?
惜春
宋 史文卿
秀麥條桑翦翦寒,錦屏殘夢怯衣單。
惜春只怕春歸去,多插瓶花在處安。
西軒
宋 陳與義
平生江海志,歲暮僧廬中。
虛齋時獨(dú)步,遡此西窗風(fēng)。
初夏氣未變,幽居念方?jīng)_。
三日無客來,門外生蒿蓬。
輕陰映夕幌,窈窕瓶花紅。
未知古今士,誰與此心同。
梅花
宋 陳與義
畫取維摩室中物,小瓶春色一枝斜。
夢回映月窗間見,不是桃花與李花.
瓶花
宋 李云巖
點檢春風(fēng)事,
瓶花最可憐。
本根不知處,
猶自向人妍。
夏日書事
宋 吳龍翰
東林?jǐn)?shù)間屋,長掩竹笆籬。
檻柳拂棋局,瓶花落硯池。
蝶狂如被酒,蟬咽似吟詩。
脫帽掛巖石,涼飔入鬢絲。
瓶花二首
宋 范成大
水仙鐫蠟梅,來作散花雨。
但驚醉夢醒,不辨香來處。
小梅未可折,不折惜空回。
擁鼻燃一枝,也道探春來。
瓶中紅白二蓮
宋 楊萬里
紅白蓮花共玉瓶,紅蓮韻絕白蓮清。
空齋不是無秋暑,暑被香銷斷不生。
水仙子
元 張雨
歸來重整舊生涯,瀟灑柴桑處士家,草庵兒不用高和大,會清標(biāo)豈在繁華?
紙糊窗,柏木塌。掛一幅單條畫,供一枝得意花,自燒香童子煎茶。
瓶梅
明 高啟
竹外相逢見素花,手?jǐn)y數(shù)朵喜還家。
雨窗今夜無明月,暫托寒燈照影斜。
|圖片作品:徐文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