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富春江”創(chuàng)意寫作大賽三等獎作品
月下獨酌
富春三中九(4)班 章舒葉
媽媽,我想吃您做的桂花酥了。
媽媽,您走的那天,我沒有哭,只是不舍。
憶往昔。院中,花香沁人心脾;屋內(nèi),笑聲不絕于耳。桂花開時,您總會摘下樹上的桂花,給我做甜甜的桂花酥。月下,甜甜的桂花酥便出爐了。聞著這股熱熱的香氣,我總愛騎在父親肩頭,讓父親背著我滿院子跑。我總不肯抱緊父親,喜歡將雙手張開,而您便緊隨其后,我一個搖晃,就讓你一陣驚嚇,而我卻樂不思蜀。月光,將我們的影子拉得好長好長。
后來,你說要讓我過上好生活,能有好的未來。于是,你走了,我便寄居在奶奶家,你只給我留下了那個曾經(jīng)讓我引以為豪的家,那里,好冷。媽媽,我們一家三口,卻從此有了三個家。
媽媽,你說要我長大,要乖,要聽話,要不負眾望。是不是我長大了,懂事了,你就能伴我左右了?我是不是就有家了?你說,等拿到了暫住證,攢夠了錢,就能帶我到整潔明亮的教室上課,可是我習慣了走山路,踩著碎石,越過高山,攀過鐵索,每天早上,我還可以聞到花香。
媽媽,你說,說謊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可是那天,我說謊了。老師讓我們畫我心目中的母親,可是媽媽,為什么,我卻記不起你的音容笑貌了?我只能抱著空白的紙張,偎在冷板凳上,淚眼繾綣。媽媽,你可知道,奶奶的頭發(fā)白了,爺爺?shù)墓照葟澚恕?/p>
媽媽,為什么我一出聲,河流就開始失色,包括萬物?幼黃幼黃的小鴨,尋著呼喚,穿過了佝僂的橋,群山撐起霞光,只映著我踮腳的眺望。媽媽,你知道嗎,村里有塊荒地,那是我的天堂。聽取水的蜻蜓說,黃昏,可以把人的影子拉得很長,比東非裂谷還長。長到,我的影子足以碰你,或者,你的心足以觸到我。
媽媽,我不想要住大房子,我只想吃你做的那甜甜的桂花酥。只想,有個有你和爸爸的家,惟愿,月下不再是我一人獨酌。
媽媽,你再不來看看我,我就長大了。
幾年幾載,桂花開了又落,他日若相逢,可還識得?
我哭著,從睡夢中驚醒。望及身邊,你在。桂花又開的那一年,你便將我接到了富春江旁,那有你,有爸,有我的家。從此,月下,不再是我一人獨酌,不再苦澀。
媽媽,你可知,我很愛富春江,因為,我的家在這兒,更能時時吃到你做的桂花酥。
夜,你牽著我的手,欣賞著富春江的美景。月將你拉得好長好長,長到與我心靈相碰。
惟愿,人長久,月常圓。
惟愿,身邊有個你。我不再一人獨酌苦澀。
老師評語:
小作者借用李白的“月下獨酌”為題,很有詩意,一開篇直入主題,把自己對母親的這份“思念”借物“桂花酥”來抒發(fā),讀來很有感染力。文章又通過回憶母親在家時的溫馨場面和母親離家后的家的冰冷進行對比,進一步突出作者對“母愛”的渴望,行文末尾又以另一幅在富春江畔的溫馨畫面展示給讀者,讓人讀來特別溫暖。整篇文章發(fā)出了天下留守兒童的共同心聲——呼喚“母愛”,也印證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文章的結(jié)構(gòu)也非常巧妙,注重首尾呼應、點題,多處融情于景。
(指導老師 何話穎)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三等獎作者
章舒葉介紹
我是富春三中九(4)班的章舒葉,我是個比較內(nèi)向文靜的女孩。正處于青春期的我,對現(xiàn)在,對未來,或迷茫,或擔憂,或害怕,每當我獨自承受這些負能量情緒時,是書幫我解答了這些困惑,屏蔽了這些煩惱,書帶給我心靈的寧靜和澄凈??磿?,對我來說是最享受的事,當然我也喜歡結(jié)交喜歡看書的你哦!
作文大賽初中組刊登作文,排名不分先后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郁達夫少年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