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國營養(yǎng)學會2017年發(fā)布)針對糖尿病人提出八大核心建議:
1、吃、動平衡,合理用藥,控制血糖,達到或維持健康體重。
2、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全谷物、雜豆類占1/3。
3、多吃蔬菜,水果適量,種類、顏色要多樣。
4、常吃魚禽,蛋類和畜肉適量,限制加工肉類。
5、奶類、豆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選擇。
6、清淡飲食,足量飲水,限制飲酒。
7、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進餐順序。
8、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yǎng)指導。
蛋白質(zhì)、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均能給機體提供熱量,統(tǒng)稱為三大營養(yǎng)素。當人體內(nèi)三種營養(yǎng)素攝入量都適合時,才能維持理想的體重。
-碳水化合物應占全天攝入總熱量的50%~60%;
-蛋白質(zhì)應占全天攝入總熱量的15%~20%;
-脂肪應占全天攝入總熱量的20%~30%;
-三大營養(yǎng)素所產(chǎn)生的熱量為:1克碳水化合物=4千卡;1克脂肪=9千卡;1克蛋白質(zhì)=4千卡(1千卡≈4.2千焦)。
可根據(jù)標準體重和勞動強度進行估計,標準體重最簡便的公式是: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
而不同勞動強度下每日每千克體重所需熱量,也有一個標準。
-成年人休息狀態(tài)下,每日每千克標準體重所需熱量25~30千卡;
-輕體力勞動30~35千卡;
-中度體力勞動35~40千卡;
-重體力勞動40~45千卡;
-兒童、孕婦、乳母、營養(yǎng)不良和消瘦,以及伴有消耗性疾病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使病人體重恢復至理想體重的+-5%左右。
血糖生成指數(shù)(GI)用來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對血糖濃度的影響。就是指一個食物能夠引起人體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 高GI的食物會使血糖升得高升得快;低GI食物會使血糖升得低升的慢。
五谷雜糧加干鮮豆類等原糧加工的主食升糖指數(shù)相對較低,有利降血糖,且營養(yǎng)全面,如蕎麥米、燕麥米、玉米及其它雜糧糙米為首選,與綠豆、黃豆、黑豆等搭配制作的主食較為理想。
需要提一下的是,有人會覺得某些食物血糖指數(shù)相對較高就忌口。其實這不是絕對的,在饑餓時,可以少量吃一些,同時減少相應的主食,把量控制好,也可以在吃后運動一下。
要選高蛋白、低脂肪酸、低膽固醇的食物。
首選深海魚類、淡水魚,每日100~150克;每天1個蛋,早上吃最好;豆制品可適當吃些,尤其對血壓血脂高的肥胖者有好處;乳品可以選擇益生菌酸奶比較好。
其次是禽肉類。豬肉,牛羊肉要注意選瘦的并限量。
研究顯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高發(fā)生率與脂肪攝入過多有關(guān),故主張不宜吃太多的脂肪,一般占總熱量的20%~30%較好(肥胖者應更少)。
折合成脂肪,每日40~60克(包括烹調(diào)油和食物所含的脂肪),并且要求盡量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
脂肪所產(chǎn)生的熱量要比蛋白質(zhì)或糖類(碳水化合物)高約2倍多,50克油所產(chǎn)生的熱量相當于125克糧食。植物油吃得太多,照樣會引起肥胖。必須在限制脂肪進量的情況下,以植物油代替動物油。
主食:一般每天100~400克。年輕的、不愛吃肉的重體力勞動者,也不應超過450克。主食可以粗細結(jié)合,要輪換食用或混合食用,以提高營養(yǎng)價值。
肉類:100~150克,以雞、魚肉、豬瘦肉、牛羊瘦肉為宜。
蔬菜:記住321模式
-3是指3兩(150克)葉菜類,主要為綠葉蔬菜,包括白菜、油菜、卷心菜、菠菜、莧菜、蓬蒿菜等;
-2是指2兩(100克)其他任意蔬菜,但不包括土豆、山藥、紅薯、藕、芋艿等;
-1是指1兩(50克)菌藻類食物,包括蘑菇、香菇、金針菇、海帶、紫菜、黑木耳等。中餐、晚餐兩次按照這個模式選擇蔬菜。
豆制品:補充蛋白質(zhì),每天可進食50~150克,如吃豆腐則可加倍。但已發(fā)生糖尿病腎病需要飲食禁忌了,則不宜再進食豆制品。
蛋類:每天1個較為適宜或雞蛋白2個,在膽固醇不高的情況下。
牛奶:每天250克~400克。
水果:根據(jù)血糖情況,在加餐時可選擇150克~200克左右的低糖水果。如番茄、草莓、胡柚等,而避免吃香蕉、紅棗椰子等對血糖影響大的水果。
白開水對于糖友來說是首選飲品,便宜、健康、不含碳水化合物。
建議糖尿病人除了從飲食中攝取水分,每天還應1600~2000毫升的水。2000毫升左右的水相當于4瓶礦泉水的量。
除了白開水,綠茶、普洱茶、綠豆湯、苦瓜汁均可,但要忌甜飲料。
此外,飯后四十分鐘可進行適當運動,如快走或慢跑;還應定期去醫(yī)院檢測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脂、血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