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p>
◆ ◆ ◆
內(nèi)容來源 | 傳統(tǒng)詩詞
圖片來源 | 網(wǎng)絡(luò)(侵刪)
◆ ◆ ◆
哈嘍,各位觀眾老爺,大家好,我是隨手談詩。一路走來寫過了好多讀詩心得,今天起打算分享一點有趣的詩詞冷知識。第一期就從唐詩中被創(chuàng)作最多的內(nèi)容——送別詩寫起吧。
01
▲
什么是送別詩?
送別詩,顧名思義嘛,就是送人遠行時所作的詩,表達一種對他人不舍的情感,在這個基礎(chǔ)上,又會有相互鼓勵、互道珍重等情緒,因此,送別詩又可以細分為壯別、闊別、惜別等等形式。
唐朝時,送別詩是被創(chuàng)作最多的內(nèi)容形式(之一),你隨手翻開任意一本詩集,送別的內(nèi)容都不會少。
可以這樣說,在唐朝啊,詩人之間送行作詩,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習(xí)俗,你如果沒有寫過幾首像樣的送別詩,就不好意思自稱為詩人。
02
▲
唐朝的送別詩
作詩送別并非始于唐朝,送《詩經(jīng)》到漢樂府到南北朝,都有以送別為主題的佳作,只是到了唐朝,送別的形式更加多元化,詩人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有了更多有趣好玩兒的特點。
·點題
唐朝人作送別詩往往開篇點題,比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開頭說“故人西辭黃鶴樓”,就點明了送別的主題和送別的地點;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又點明了對方要去的目的地。
·飲宴
你送人離開不能干送,兩個人你盯著我、我看著你,傻乎乎的,通常送行時都會擺上一桌宴席,喝杯小酒,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是比較典型的例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em>
李白送孟浩然雖然沒有直說,但你知道,那可是李白,不喝酒能放他走?所以大概率會喝酒,還不會少喝,以示送別之情。
·折楊柳
折楊柳也是個好玩的風俗,因為柳諧音留,暗含著不舍之意,剛剛過去的北京冬奧會,開幕時,咱們用迎客松相迎四方來客,閉幕時,用柳枝表達不舍之情。折柳這一習(xí)俗,早在漢樂府中就有體現(xiàn),《折楊柳歌辭》起句就來:“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em>
唐朝折柳送別的詩更多,前面說了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開頭兩句是:“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就用了楊柳的意象。
李白的《勞勞亭》詩更是用楊柳體現(xiàn)了即將分離時的不舍和傷心: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捎帶一提哈,楊柳在古詩詞中的意象有很多種,除了送別之外,懷人懷鄉(xiāng)也會用楊柳來表達,最著名的就是王之渙那首《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今天主要說送別,就不贅述了。
·落日
離別當然是讓人難過的事情,所以送別詩表達出的情感,大多是比較沉重的,詩人也會用落日來表達離別之情,李白特別喜歡用落日的意象來表達情感,《涇川送族弟錞(chún)》就有:“望極落日盡,秋深暝猿悲”;
更出名的《灞陵行送別》也有:“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云生”;
還有《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完了又說“浮云游子意,蕭蕭班馬鳴”,班馬就是離群之馬,不光即將離別的兩個人心中充滿了不舍,就連馬都不免悲鳴,所以班馬也可以用來表達離別時的不舍之情。
·歡送
反正這些詩你一讀就覺得很悲催,通常來說在送別場景,只要不是太大仇,都不會載歌載舞,但也有例外,汪倫老師送李白離開時就很開心,稱得上是歡送,有詩為證:“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贈汪倫》)
03
▲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最后呢,不得不提一下白居易那首著名的《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em>一首特別單純的詠物詩。
但實際上,這首詩原本題目叫《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還有四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em>在結(jié)尾點明了送別的主題。
只是在流傳的過程中,不知道被哪些離離原上譜的家伙把詩題和內(nèi)容都給刪減了,只留下一個“草”和前四句,把一首送別詩硬生生改成了詠物詩。這還算比較有節(jié)操的。
有些選本里,只刪了題目,沒有刪內(nèi)容,如果不知道這首詩經(jīng)歷過怎樣的噩夢,讀起來就會一臉懵,題目是《草》,內(nèi)容主題卻是送別,這哪跟哪都不挨著呀,這破白居易寫詩也不靠譜。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