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生命在于運動。
走路,看上去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卻跟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而有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一最基本的動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老年人的整體健康狀況。
走路快慢,也能預測壽命長短?
美國匹茲堡大學就曾做過一項研究:通過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
那些走路的速度在每秒0.8米或者更快的老人,實際上壽命要比平均預期壽命要長的多。
每秒0.8米是什么概念?相當于10分鐘大約走完500米。
當然,這種也只是針對性研究,具體什么樣的機理還需要進一步待查。
走路的快慢并不會直接告知身體健康的狀況,還需要結合其他檢查加以評估,就像血壓一樣,需要從一個側面來反映健康狀況。
走路雖說簡單,但卻需要身體的整體配合
別看走路是一件簡單不過的事,但要想完成這個動作,不僅需要人體的骨骼、肌肉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完美配合,同時還需要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來參與。
而人體走路的速度之所以大體一致,主要是身體會自動調節(jié)步伐,會讓走路速度和自身系統(tǒng)功能相適應。
對于中老年人,沒事走走還是有好處的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高強度的運動不太適合,因此,走路就是很好的選擇。中老年人走路鍛煉有哪些好處?
1、降低血糖、血壓
腳底部位有許多的穴位,時常走路鍛煉可以對這些穴位產(chǎn)生刺激,使血液循環(huán)通暢,幫助身體排出毒素和代謝產(chǎn)物,并促進新陳代謝。
許多實驗證明,走路鍛煉可以改善血管舒張和收縮功能,從而起到降低血糖、血壓的作用。
2、鍛煉大腦
走路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有氧運動,氧氣進入大腦,會刺激額葉,并促進腦細胞生長所需的物質分泌,從而可以預防腦血管疾病。走路時,會通過感官對大腦產(chǎn)生刺激。
因此,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麻煩時,不妨嘗試在一個小公園里走路,也許可以讓自己的思緒變得更加清晰。
3、預防骨質疏松
走路時,人體大多數(shù)的肌肉都會參與其中,從而刺激骨骼,拉伸肌肉并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如果可以在陽光下行走30分鐘,則可以更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
4、調節(jié)心情
走路鍛煉可以促進人體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樂,并減輕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緊張感。此外,周圍的風景還可以幫助轉移注意力,緩解壓力以及調節(jié)心情。
走路雖好,但對于中老年人還需避免這3點:
第一,走路前沒有熱身
運動前做好熱身運動,能夠防止肌肉拉傷和關節(jié)磨損。
但也有很多人認為走路的運動量不大,因此不需要進行熱身運動,但事實上,不管做什么運動,都需要在此之前做好熱身運動,并在運動后進行拉伸運動,以保護關節(jié)并緩解肌肉酸痛。
第二,步伐太大
走路鍛煉的關鍵在于速度,而不是步伐,尤其是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如果步伐太大,很有可能會對關節(jié)產(chǎn)生損傷,同時走路的速度不宜過快,應該循序漸進地進行。
第三,走路時間過多
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建議走路的時間大約在20-30分鐘即可,約5000-6000步,并且走路時建議分次進行,每次10分鐘。如果是肥胖者,可以適當增加步數(shù)。
如果沒有時間走6000步,又該怎么辦?
實際上....還真沒什么關系。
如果沒有固定的時間快走,其實也可以合理利用日常的碎片時間做點運動。
比如明明可以坐電梯,你可以選擇爬爬樓梯;
比如明明還有兩個站的距離,你可以選擇走路過去而不搭車;
比如明明工作談事可以坐下來,你可以選擇邊走邊聊;
比如明明周末在家來個葛優(yōu)躺,你可以選擇出門遛遛彎......
總之,不必刻意部署,最重要的是要讓“沒事走兩步”成為你生活的一個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