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時有一位室友十分特立獨行,幾乎不怎么和大家來往,和她多說兩句話她就臉紅得不行了,而且做什么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就連在網(wǎng)上買一個10多塊錢的商品都要和家里人商量,每天事無巨細地和父母報備自己今天的生活。
直到一起生活了兩三年,大家才熟絡了一些,從她口中得知,原來她從小打到就被父母保護得嚴嚴實實,每天都要把發(fā)生的事情寫下來告訴父母,交了什么朋友也都要告訴父母,如今21歲了也沒有一個人坐過公交車,更別提火車和飛機了。
大家聽后都感覺十分震驚,連忙追問她有沒有感覺窒息,想過反抗。她表示,中學時確實感覺有些壓抑,和父母說沒什么個人空間,但父母解釋這都是為了自己好,還訓斥了自己不懂得父母的苦心。自己也就沒說什么了,現(xiàn)在也感覺沒什么了。
室友的父母原本的出發(fā)點是擔心孩子,但卻讓孩子變得畏畏縮縮,也讓旁人感到十分可怕。家里有了孩子就意味著有操不完的心,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再辛苦也愿意,但相應的,父母也要求孩子要體諒自己。因此,面對孩子“離譜”的請求,很多家長都氣不打一處來,其實很可能是父母沒有理解孩子。
此前看一檔親子互動的節(jié)目時,孩子和父母們正在一起做手工。也許是擔心孩子受傷和弄臟衣服,很多家長都在盡量多做,好讓孩子少動手。但突然,一個孩子生氣地說道:“你可不可以讓我自己來啊!”面對鏡頭,寶媽十分不解,表示自己都是為了孩子,怎么他還生氣了,自己真是又辛苦又成為了壞人。
孩子要求自己干的情況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面對孩子的這個請求,很多家長認為是孩子不懂事,把自己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其實這是孩子獨立性萌芽和發(fā)展的表現(xiàn),家長無法替孩子操勞一切,孩子提出這樣的請求其實家長應該感到欣慰。孩子的教育中,最重要的當屬于德育,很多家長都不希望自家孩子虛榮愛攀比。因此,在買東西這件事上,家長們一般對孩子的把控都比較嚴格,不會輕易答應孩子。
買東西確實要講究實用和量入為出,不過如果孩子確實需要的東西,那么家長一定別小氣地拒絕孩子,或者買一些不符合孩子要求的商品,比如尺碼偏大的衣服鞋子、盜版的文具等。家長對孩子太小氣,以后孩子的價值觀也會發(fā)生扭曲。
為了了解孩子每天都干了什么,都在想什么,一些家長選擇和孩子聊天交流,一些家長卻選擇偷看孩子的手機和日記。這時候孩子往往就會要求父母尊重自己的個人隱私和空間,而家長則更生氣了,認為孩子和自己太生分。即便是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孩子也擁有獨立的人格,他們自然應該擁有屬于自己的個人空間。尊重孩子的個人空間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則過近的距離反而會傷害孩子。
面對以上3個請求,很多家長都是滿不在乎,認為小孩子想太多,過一會就好了。其實不然,家長簡單地拒絕孩子這些請求,對親子關(guān)系和孩子的格局都有很大的影響。
在家長眼中,自己只是拒絕了孩子兩個不合理的請求,而且出發(fā)點還是為了孩子好,沒有任何問題。但在孩子眼中卻會認為父母沒有考慮自己的感受,沒有尊重自己,心里其實是很受傷的。這樣的經(jīng)歷多了幾次后,父母在孩子心里的形象也大不如從前了,親子關(guān)系難免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個人的情商和性格很大程度來自于小時候在家庭里和父母的來往,家長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凌駕于孩子之上,而沒有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需求,那么孩子以后要么也容易這樣忽視別人的情緒和感受,表現(xiàn)得比較“愣”或者強勢,又或者孩子習慣了被拒絕,行為表現(xiàn)和性格都比較自卑沒有自信,不敢于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敢為自己爭取。
尊重孩子是一個很重要也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課題,很多家長表面上會尋求孩子的意見,但其實最后還是按照自己的意見做的決定。這樣的無效尊重只會讓孩子心里感到失望,和家長之間的關(guān)系也只會越來越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