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婷予丨青青蓮子個人成長營導師,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加拿大HAVEN學院國際心理咨商專業(yè)導師班,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各大知名企業(yè)培訓師。
0
3
成為母親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中的愛和快樂,同時也有了很多的挑戰(zhàn)。
趁著寒假,青青蓮子5位家庭咨詢導師開展家庭教育輔導班,在孩子難管,家長比較抓狂的寒假時光,給大家支支招兒。
這段時間每天早上9點持續(xù)分享《家庭教育輔導班》中部分案例,希望可以給媽媽們在寒冬帶來一點點的溫暖和幫助。歡迎親愛的您,把這篇文章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學習,還可以添加曉雯老師(微信ID:qqlz10),索取更多答疑案例,及2節(jié)親子關系/親密關系課程。
問
五年級快十一歲女孩,生活習慣不好,寒假晚睡晚起,寫作業(yè)總是應付式的完成,老想打游戲。老師反映上課專注力差,總是走神......
家庭成員關系不錯,基本不吵架。剛添了個弟弟,她也很疼弟弟,就是我和她親子溝通差,我和她的語言表達能力都不好,說不到內(nèi)心深處,最大困擾就是溝通不到內(nèi)心深處。
答
以下是段段老師輔導家長的全程對話:
我想先問一下這位媽媽?。?/p>
你對自己的情緒情感敏感、敏銳嗎?
和孩子的親密度如何?
你可以先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孩子專注力不夠、自律性差,背后有一個共性原因:內(nèi)心無法安定。內(nèi)心無法安定,背后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孩子的安全感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所以沒有辦法安定下來。
2.父母跟孩子的情感連接不夠。孩子在心理上對父母還有很多的情感連接的需求無法滿足,因總是跟父母連接不上,內(nèi)心就會躁動不安。這類的父母大多只關心孩子的學習、行為規(guī)則,并不太敏感孩子的情感需求。
3.父母雙方,特別是媽媽的存在狀態(tài),容易緊張,容易情緒化,內(nèi)心焦慮不安,那么她的言語行為,身體散發(fā)的焦慮的能量,都會感染給孩子,孩子內(nèi)心就會躁動不安。會呈現(xiàn)出磨蹭、專注力不夠、自律性差等外顯的癥狀。
一個家庭,父母的情緒狀態(tài)非常重要,就如同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一個小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如果這個生態(tài)環(huán)境是非常安全、祥和、穩(wěn)定、寧靜的,那么孩子的內(nèi)心自然安定下來了,他的自律性、專注力自然容易被培育出來。
你提到家庭成員關系不錯,但是和女兒兩個人語言表達能力都不好,說不到內(nèi)心深處,溝通不到內(nèi)心深處。
這個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家庭成員關系好與不好,并不是說不吵架就是好。如果不吵架,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是平淡,甚至是麻木或者是冷淡,只流于表面的形式,不見得好。有時有些家長吵吵鬧鬧,反而是情感比較深,大家能把一些情緒表達出來。
所以說家庭成員關系好不好,唯一的界定是在于情感連接深不深,彼此能把內(nèi)心深處真實的情感、情緒、心里話能跟家人說出來:家長能跟孩子說,孩子能跟家長說,能說出來這個才叫家庭關系好。
家長有提到,剛生了一個二寶。我們之前都是獨生子,整個社會環(huán)境也是獨生子的環(huán)境,所以獨生子的孩子自然在這種大范圍里頭形成了自我意識比較強,以自我為中心的這種心理狀態(tài):我是唯一的,獨一無二的,全然受父母寵溺寵愛的。但突然生了一個二寶以后,她無疑覺得自己在這個家庭地位,父母的愛被剝奪的感覺,內(nèi)心深處有很多的不安定,以及失落感。但孩子還小,并不能夠理解或者敏感地察覺到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即便是父母給孩子做過生二寶的心理建設,大寶表面表現(xiàn)出來的也是疼愛弟弟的,但可能作為父母沒有體察到大寶的失落,甚至是覺得愛被剝奪,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狀態(tài)。父母如果沒有覺察到,去跟孩子深度溝通的話,孩子內(nèi)心世界沒有得到理解和了解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階段性的情緒變化,外顯為學習成績的上下的浮動,專注力差,喜歡沉溺于游戲,逃避現(xiàn)實的這種狀態(tài)。
如果想改變的話,還是要在因上改變:
媽媽一方面是要去自我成長,去看一看自己表達力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理解力,理解的更深,對自己的情緒更敏感,那么也就更容易去理解孩子,敏感洞察孩子的情緒。一個人跟自己的親密度足夠,那么也有能力跟孩子去親密,走進孩子的心里。
多去敏感,好奇大寶每天的情緒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這些都是需要去學習,并去實踐的。所以對媽媽來說也確實,不容易。我們作為一個媽媽,可能要學很多的東西,才能適應現(xiàn)在的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
家長:
我自己感受力也不好,總感覺麻木一點就不容易生氣了
老師:
你說自己感覺也很麻木,感受力不好。這個也是值得去探索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你可以去回憶一下你從小到大的成長經(jīng)歷,經(jīng)歷過什么樣的事件,是不是有很多不太好的感受,然后慢慢的就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切斷感受,這樣就不用去經(jīng)歷那些痛苦。
自己的感受如果變?nèi)醯脑?,就會對他人的感受力變?nèi)酢,F(xiàn)在的孩子呢,跟我們那個年齡的小孩子還不一樣,他們屬于特別有靈性,感受力特別強的孩子,他們的情感也很豐富,所以就更需要家長的敏感度。
家長要把自己的感受力要恢復起來,對孩子特別的敏感,覺察到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情緒變化,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和他們的情感世界,然后去跟他們進行溝通,去同理孩子。孩子一旦在情緒層面、感受層面,被父母理解了,他們就容易跟父母建立更深的連接,以及有效的溝通。這個是唯一的通道。
所以家長需要花點時間在自己身上,去看看自己經(jīng)歷過什么樣的事件,可以進行一些療愈、整合,然后恢復自己的這個感知力,好讓自己對自己更加的敏感起來,跟自己更加的親密,生命力更加的活躍,這樣才有能力看到孩子的需求。
給家長提供一個解決辦法:
你可以花些時間梳理一下自己,可以用書寫的方式寫一下自己的生命故事:
把從小到大經(jīng)歷的所有事件寫出來。書寫本身就有療愈和釋放的作用,寫完之后你再來看看你的生命故事,你會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
通過這種方式呢,去探索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感受力弱、麻木的原因在哪里,可以進行一些改變轉(zhuǎn)換,這樣子的話啊,才能夠在根部解決跟孩子溝通的問題,才能夠改變孩子的這種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兒、寫作業(yè)不積極、容易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的這種癥狀。
單就孩子這幾點的狀況,我猜測孩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跟父母的關系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也就是情感連接不夠,孩子跟父母的心比較疏離,所以他內(nèi)心比較孤獨,也非常的不安定。也有很多的情緒得不到疏導,沒有被看到,也沒有一些渠道去釋放。
孩子內(nèi)心沒有辦法安定的時候,會出現(xiàn)專注力不夠、經(jīng)常走神兒、開小差這樣的癥狀,然后也會出現(xiàn)整個能量狀態(tài)是拖拉的,懶散的。
就您作為媽媽評判孩子責任感差,拖拉散漫,也能呈現(xiàn)出這個孩子的生命熱情不夠,有一些低郁的狀態(tài),這個一定是跟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跟父母的關系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
還是那句老話,我經(jīng)常會說到孩子的問題,呈現(xiàn)的是家庭的問題。所以孩子的問題不能單單只就孩子問題的行為表現(xiàn)來進行調(diào)整,而是需要調(diào)整整個家庭的,比方父母關系,媽媽與自己的關系,媽媽和孩子互動......。
寶媽們留言說分享篇幅短不夠看,想要學習更多科學育兒的知識點,所以蓮子老師給大家安排了2節(jié)公開課(2月底直播),您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報名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