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史官方原創(chuàng)
人都逃不過一死,而因這個衍生出的喪葬文化,是世界文化史中少有的,比較完備的文化遺產(chǎn)。有一句老話:“葬禮4人不去,家人順順利利”,這句話乍聽上去挺符合喪葬文化獨有的內(nèi)涵的,可實際上嘛,您需要聽我給您說說,再自行判斷了。
第一類是懷有身孕的人。葬禮的氣氛一直是悲傷壓抑的,但孕婦是需要保持好情緒的人。懷孕期間,孕婦情緒的穩(wěn)定才有利于胎兒的發(fā)育,若是孕婦太過于激動或者悲傷,對胎兒的智力會有不小的影響,當然情緒穩(wěn)定也有利于孕婦自身身體的健康。
有一些老人還認為,葬禮是為“死”舉行的儀式,孕婦則象征“生”的希望,這二者是沖突的,極有可能死人走得不安生,孕婦還會受到“沖撞”,所以在一些地區(qū),懷有身孕的人是不能參加葬禮的。
第二類是年幼的孩子。比較年幼的孩子還不懂什么是生死,看到周圍大人情緒沉重,不??奁?,他們自然也會跟著哭,或者會有焦慮不安的情緒出現(xiàn),孩子一鬧起來,必定會耽誤葬禮的流程。也有人認為,孩子的哭聲很有可能也會驚擾死者的靈魂,若是惹怒了死者,會給家宅帶來災(zāi)難。所以年幼的孩子也就不讓參加葬禮了。
第三類是身體虛弱的老人。身體虛弱的老人確實不能去葬禮,由于身體的原因,過度悲傷的情緒會帶來不小的損傷,再加上葬禮儀式流程比較長,很有可能會壓垮自己的身體。不過聽起來還很有道理的話,也要因人而異才對。老人對自己的身體最清楚,貿(mào)然不讓老人去參加葬禮,可能反倒會適得其反。
第四類是有重要考試的人。不知您有沒有遇到過,家中有親戚去世,但正好那個時候是子女考試的時間點,又或者是即將面臨重要考試的階段,這個時候您讓子女參加葬禮嗎?反正我之前沒有見過,為了葬禮讓正在備考的人放棄備考的事,如果您遇到了不同的情況,可以分享一下。
您是怎么看待上面4類人不能去葬禮的說法呢?我是覺得似乎有點太迷信了些,因為一些聽起來不好的事情,就不讓參加葬禮,阻止親人見死者最后一面,似乎不太合適。我想遇到這樣的事,就應(yīng)該就事論事,因人而異,不能僅憑一句老話或者俗語就解決,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