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東坡公園和天寧寺
常州的紅梅公園,天寧寺,以及東坡公園,都在常州火車站的步行距離內。當在電子地圖上發(fā)現這一點時,我就決定,下車后這幾處都步行來回,逛完了回火車站,坐火車或原路返回視時間再定。
天寧寺是最后一個看的,不過想說道蘇東坡,就先說天寧寺吧。常州天寧寺是華夏名剎,始建于唐初永徽年間(貞觀年之后即公元650年以后)。寺內有個巨大的天寧塔。而這天寧塔,現在是常州的地標建筑之一,可能是最有名的地標。遠看金碧輝煌,似是新近修繕過。入寺才知,這塔是2002年新建,問后得知,塔高13層,153.79米,是中國最高佛塔。電梯到頂,常州火車站就在一箭之遙,高鐵進出站一清二楚。確實,我以前無數次坐火車從常州經過,從來沒見過車站附近有高塔。原來是新的??春蠓街卿摻Y構塔。不過旁邊紅梅公園的文筆塔,歷史悠久,古今學子都更看重文筆塔。常州市區(qū)位于平原,一望無際沒有山。一座150米高的塔確實能改變常州的天際輪廓線?;蛟S看不慣新塔的人,過一陣也就習慣了。
北京二環(huán)西南角旁邊也有個天寧寺,寺內也有個塔。不過北京的天寧寺塔,是個磚塔,給旁邊的熱電煙筒子一襯托,非常矮小而不起眼。
蘇東坡與常州府緣分很深。簡單說,蘇軾(1037-1101)一生與常州關系密切。早在1057年,他就和同科進士常州府宜興縣的蔣穎叔、單錫,以及同年趕考的晉陵縣胡完夫結為莫逆之交。據說他為官30年間“未嘗一日忘”常州。他流放海南,常州含下轄數縣,有人曾結隊去海南看望他。
他將長子蘇邁、次子蘇迨、幼子蘇過三房30余口人安置在宜興,侄女(胞弟蘇轍之女)嫁給常州人胡仁修,外甥女嫁給宜興人單錫,他的侄孫蘇彭娶了常州雙桂坊人丁騭(進士,官太常博士)之女。蘇軾也在黃土村買地,為退居林下做準備。蘇軾還到武進塘里村(現屬宜興)小住數月,至今那里留有香泉井、誦灘等遺跡。
蘇軾在熙寧四年(1071)年任杭州通判(副市長),四年后到無錫賑災,也就是1075年在無錫惠山拜訪錢道人,品龍團貢茶,眺望太湖,留有《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一詩。后來元豐二年(1079年)從徐州調任湖州,赴任路過無錫,約了弟子秦觀和詩僧參蓼又到無錫惠山沏二泉水品茗并唱和一番。
蘇東坡在今天的常州市區(qū),武進,以及無錫,江陰和宜興都留下很多蹤跡。在蘇東坡時代直到晚近,這些地方都在常州府的管下。
1084年,蘇軾在流放途中給皇帝寫了《乞居常州表》,得到皇帝批準,于是蘇軾在常州府及下轄的宜興縣等地過了一段悠閑的日子。他和常州報恩寺(今清涼寺)長老相攜同游,詩酬往來。宜興丁蜀鎮(zhèn)作為紫砂之鄉(xiāng),還有東坡書院?;蛟S紫砂壺作為文人雅士品茶工具,其發(fā)展與蘇東坡的文化影響也不無關系,這個話題或許可能做一些研究。
1085年蘇軾被重新起用,后又被流放至海南島?;兆诶^位,實行大赦,蘇軾從海南回到常州,居住在現在常州市內的孫氏館(現在辟為蘇東坡紀念館),度過他人生最后的48天,享年64歲。東坡曾十一次踏上常州這片土地,與常州結下了深厚的淵源,并選擇常州作為終老之地。蘇東坡給常州府及相關轄縣留下一份厚重的文化遺產。也因為后來常州府治下的無錫、宜興、江陰三縣分出來,曲折一番形成無錫大行政區(qū),無錫也得以分享了蘇東坡留下的這份文化遺產。
東坡公園入口處留有古橋一座,不知是何年代遺物,碎石磚塊的橋上路面,石塊磚塊之間荒草叢生,頗有古意。乾隆下江南,路過常州時,因蘇東坡而在艤舟亭(現在常州東坡公園內)做停留居住。該處現在辟為東坡公園,留有東坡遺跡,并有乾隆御碑亭。
20180427改定。
題圖,常州天寧寺大雄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