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腎鈣乳癥是指腎盞憩室內含鈣微粒組成的混懸液,實際上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尿石癥。由于重力的關系,鈣乳微粒的位置隨體位的改變而有變化,其形成與尿路梗阻、尿液濃縮、慢性炎癥有關。
臨床表現:
本病主要表現為腰痛、尿頻、尿急、血尿、排尿困難等癥狀,常合并感染、結石,會出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少數患者可沒有任何不適癥狀[2]。男女均可以發(fā)病,以青壯年多見,可發(fā)生于單側或雙側腎臟。
①囊腫型,多在腎盞周邊部或腎實質內,表現為囊腫內有泥沙樣結石,有強回聲和聲影或聲尾;
超聲表現:
腎鈣乳的超聲示密集光點組成的圓形或類圓形強光團,即“麻餅征”。因鈣乳顆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勻,因而光點大小不一,疏密不均勻,其后方可見邊緣淺淡聲影或聲影不明顯。而含鈣液面的聲像圖表現為盤狀、新月狀或線條狀強回聲,鈣液平面與地面平行。當體位改變時,結石朝重力方向沉積、移動。因此,超聲是診斷本病比較敏感的方法之一,它操作方便、快捷,同時還可以觀察腎臟的其他情況。
腎鈣乳患者仰臥位超聲示左腎內為盤狀強回聲,鈣液平面與地面平行(箭頭)
超聲鑒別診斷:
病人可有腎區(qū)疼痛及絞痛發(fā)作,同時可出現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超聲下無論是單發(fā)還是多發(fā)結石,強回聲形態(tài)不隨體位的改變而變化。
腎盞內多發(fā)小結石影像表現:
腎鈣乳患者立位腹部 X 線片示圓形或類圓形高密度影,密度較結石低(箭頭)
腎鈣乳患者立位靜脈腎盂造影示左腎下極典型“盤中盛果征”(箭頭)
腎鈣乳患者 CT 示右腎中部一個類圓形病灶,其底部見盤狀或新月形高密度影(新月征),上緣呈水平狀(鈣液面),高密度影上方為水樣密度影(箭頭)
腎鈣乳患者 CT 示雙腎體積增大,形態(tài)不規(guī)則,雙腎內均可見圓形和類圓形高密度影,即“盤中盛果征”(箭頭)
合并感染時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對于囊腫型腎鈣乳可選擇囊腫去頂術和囊腫切除術,如為腎盞憩室內囊腫或多發(fā)性囊腫型腎鈣乳不能順利切除囊腫時,可行腎部分切除術;
對于積水型腎鈣乳,首先要找出積水的原因,在治療腎鈣乳癥的同時解除梗阻,避免術后再次復發(fā)。
對無癥狀、病灶<25mm者,或高齡合并其他臟器功能不全者,可隨訪觀察不急于手術治療;
對有癥狀、病灶>25 mm者,應及早手術治療。病灶較大會壓迫腎盞及腎實質,影響腎功能,囊腔易發(fā)生感染致膿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