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讀到一篇關于木心的推文:《人生在世,需要一點高于柴米油鹽的品相》,雖然整篇文章沒有新內容,基本上就是把眾多關于木心的介紹文章或紀念文章整合成一篇,并且大部分是陳丹青的敘述,但盡管如此,這樣的態(tài)度對我們仍然是一種很好的提醒,也算一種溫習。
關于木心的生平故事看了很多,卻鮮有關于他的情史的,只有他自己關于他的愛情輕描淡寫的一句:柳暗花明,卻無一村。相信木心一生是一個極唯美并且極自戀的男子,一般的女子也很難入得他的眼,他的感情世界是神秘的。
總感覺木心的氣質與博爾赫斯頗有相似之處,但博爾赫斯要更熱烈一些,而木心則更溫文。木心從年輕開始就認為安逸的生活對他是有害的,他決定要過一種藝術的生活,估計兒女私情與柴米油鹽一樣,對他來說都是一種羈絆。
喬伊斯說,流亡,就是我的美學;木心說:美學,是我的流亡。美學,是一種生命的出離方式,也是對生命的升華,使我們的靈魂得以超然于柴米油鹽之外,與生活保持一個若即若離的微妙距離。美學,是木心自我救贖的路徑。
我想木心一定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把他自己的整個人生視作一個藝術過程,選擇一種藝術的生命態(tài)度,選擇一種符合美學標準的生活,用審美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整個的人生。他說:我曾見的生命,都只是行過,無所謂完成。他從這個世界走過,來去姿勢絕美,如驚鴻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