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天是這樣度過的,工作、讀書、打卡讀書筆記、練字、畫畫、平板支撐、跑步、寫文章……
很多書友問我,大家一天都是24小時,你怎么能做到辣~么多事情!
我的回答是,向蒼老師學習——別人拿來睡覺的時間我用來工作。
但是這個回答已經(jīng)快混不過去了,蒼老師懷孕了,湯不熱自我閹割了,實在不知道該向誰學了。
于是我今天把自己的畢生絕學透漏給大家,這是一份集合了本人幾十年思考和實踐的秘籍,相當于一份大禮包,現(xiàn)在呈現(xiàn)給您。
10月21日,讀書會第94次線下活動舉行,本人來分享時間管理奧義。
一般意義上的時間管理課程,都會有一位巨牛無比的導師,把一堆看起來很牛的理論講給聽眾,聽著似乎很厲害,不過對照不到自己生活中去,所以聽完跟沒聽差不多。
我的時間管理理念很簡單,就是將工作進行梳理,按照重要、緊急的坐標系,把各類事項分別歸置到四個象限中。
第一象限的事情是每天的第一要務,必須完成,神佛勿擋、風雨無阻,集中在精力充沛的上午完成;
第二象限的事項,可以交由其他人去做,自己做好檢查即可;
第三象限不緊急不重要,屬于長期工作,可以靈活安排在一個不忙的時間做,一般是下午快下班時做;
第四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酌情安排在下午相對連續(xù)集中的時間去完成。
有人問了,道理我都懂,為啥就是做不到呢?
這種觸及靈魂的問題,我從來不回避,因為你沒有做到以下幾點:
這些話啥意思?
我們就拿讀書來舉例吧。
我一年大概讀70本書,不是那種隨便翻翻,或者聽別人講講,而是認真讀,讀完還要寫讀后感的那種。
要想讀出收獲,讀出興致來,首先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然后進行深度閱讀。扎根基礎并拓展至最尖端、最前沿,在自己的知識樹上枝繁葉茂。
其次,對于不太有感的領域,了解一些基本的、經(jīng)典的思想內(nèi)容,在知識樹上生成一個小枝杈即可。
初期,一個一個枝杈看似獨立,毫無交集,隨著閱歷的增長、知識的積淀,每一個枝杈將會交互聯(lián)系,形成密集的知識網(wǎng)。
避免在同一個領域同一個觀點多次閱讀,減少無意義的閱讀。
當你的知識樹形成了一個網(wǎng)絡時,別人再向你灌輸東西時,你不再盲信,也不再懷疑一切。你會先和原有知識進行比對,當發(fā)現(xiàn)新知識是原有知識拓展或者新進展時,就可以愉快添加到知識樹上去;如果是和原有知識相違背時,先看這個新知識有無顛覆性研究,足以掀翻原有知識體系,有的話,祝賀你,你見證了科學、人文的新生,如果不是,那至少先不要采信,等以后證據(jù)更多時再說。
這樣你的大腦不會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也不會是僵化的凍土帶,而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濕地生態(tài)圈。
每個月,讀書會都會推薦共讀書目,一般來說是經(jīng)典作家的經(jīng)典作品,為書友提供一個閱讀方向,起到引導和參考的作用,共讀還營造出一個共讀分享、交流共進的閱讀氛圍,提高閱讀舒適度。希望大家能夠在讀書會中體味閱讀的美妙感受。
好了,說到這里,為了顯示本人也可以和專家PK,學問也是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以下進入zhuangbility時間。
這是啥意思?
放心吧,我不會說的,畢竟我要靠這個PPT混下半輩子,以后萬一能成為個大忽悠,掛個虎皮,賣賣課啥的。
如果你非要聽,來參加讀書會線下活動吧,能接觸到各路大神的思想精華,比自我摸索要強大太多了。
不要走開,本文最后有彩蛋
請堅持到掃地大嬸趕人
以下進入廣告時間
悅讀讀書會現(xiàn)在免費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