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花庭
云
動
風起微瀾
The wind is blowing gently
/
壹
/
以一燈傳諸燈,
終至萬燈皆明。
【賞析 】
這句詩通過比喻表達了知識傳播和智慧啟迪的深刻道理。'以一燈傳諸燈'意指用一盞燈去點亮其他燈,逐漸使得'萬燈皆明',即所有的燈都被點亮。整句詩寓意深遠,象征著通過傳播知識和智慧,可以使得更多的人獲得啟迪和覺悟,從而形成一種光明的、智慧的氛圍。詩句傳達了教育、傳播與啟迪的重要性,體現(xiàn)了詩人對知識傳承和光明未來的美好愿景。
微笑拈花,佛說兩般世界;
撥觀照影,我懷一片冰心。
【賞析 】
“微笑拈花,佛說兩般世界”:這句話源自佛教中“拈花一笑”的典故。當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撥觀照影,我懷一片冰心”:中的“撥觀照影”意味著通過觀照自己的內心來認識自我,達到內心的平靜與明了。“一片冰心”則表達了內心的純凈與堅定,如同冰一般清澈、冷靜,不為外界所動。
/
貳
/
人生若得如云水,
鉄樹開花遍界春。
【賞析 】
'如云水'指的是像云和水那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狀態(tài)。'鉄樹開花'是一個比喻,指鐵樹在通常情況下是不容易開花的,形容一件事情極其罕見或難得。然而在這句詩中,鐵樹開花象征著奇跡或美好的事情發(fā)生。'遍界春'意為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春天的生機和美好。整句詩寓意深遠,詩人向往的是一種超然灑脫、自由自在的生活,如果能夠像云和水那樣無拘無束,那么即便是鐵樹開花這樣的奇跡也會發(fā)生,整個世界都會變得春意盎然。
方外云山無非幻境,
靜中歲月自有長春。
【賞析 】
這句詩表達了對超然物外生活和寧靜心境的向往。'方外云山'指的是遠離塵世、超然世外的地方,那里的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的美景。'無非幻境'暗示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反映了對紅塵俗世的超脫之情。
'靜中歲月自有長春'則說明在寧靜的心境中,時間仿佛是靜止的,永遠保持著春天般的生機和美好。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心靈寧靜、超脫世俗的追求,認為只有在寧靜的心境中,才能真正體驗到生命的長久與美好。
/
叁
/
人于浮世,獨來獨往,獨生獨死,
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賞析 】
這句詩表達了對人生孤獨本質的深刻體悟。'人于浮世'指出人在這個繁雜的世間生活,'獨來獨往'強調了人始終是獨自一人,無論在來時還是去時,'獨生獨死'進一步說明每個人都是獨自來到這個世界,最終也是獨自離去。'苦樂自當'意味著無論是苦是樂,都需要自己去承受和體驗,'無有代者'則強調了這些經(jīng)歷是無法由他人替代的。這句詩道出了人生的孤獨和個體的獨立,提醒人們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命運和生活中的苦樂悲歡。
山靜日長,時于此中得佳趣;
天心水面,更從何處問眞源。
【賞析 】
'山靜日長'描述了山中的寧靜和日子的悠長,給人一種安寧、悠閑的感覺。'時于此中得佳趣'表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能體會到很多美好的樂趣。這部分詩句反映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喜愛和對自然美景的欣賞。
'天心水面,更從何處問真源'則表達了詩人對心靈與真理的思考。'天心水面'指天上的星空和水中的倒影,象征著心靈的清澈和寧靜。'更從何處問真源'意味著追尋真理的源頭,反問自己還能從哪里尋找真理。
/
肆
/
剪一片白云補衲,
邀半輪明月看經(jīng)。
【賞析 】
'剪一片白云補衲'這一句,通過“剪白云”來補綴破舊的衣衫,表現(xiàn)了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閑適與悠然。白云在此不僅是一種自然景象,更象征了詩人淡泊名利、簡樸生活的追求。
'邀半輪明月看經(jīng)'這一句,寫出在明月的陪伴下閱讀經(jīng)書的場景。邀明月來一起讀經(jīng),表現(xiàn)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這里的“經(jīng)”不僅僅是書籍,更象征了對智慧和真理的探索。
猶如蓮花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賞析 】
這句詩通過蓮花和日月的比喻,表達了一種超然物外、無拘無束的境界。'猶如蓮花不著水'指蓮花雖然生長在水中,但并不沾染水的污穢,象征著在塵世中保持清凈、不受污染的品質。'亦如日月不住空'指日月雖然懸在天空中,但并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象征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精神狀態(tài)。整句詩傳達了詩人對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體現(xiàn)了對清凈無染和自由自在生活境界的追求。
文丨由雨落花庭整編,僅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