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本公眾號發(fā)送“腧穴”即可隨時獲取本文閱讀。
袋鼠醫(yī)學(xué)實踐技能沖刺直播課試聽出爐,詳細(xì)戳鏈接
時間:2018年05月21日(周一)晚7:00~9:00
主題:實踐技能沖刺第一站之病案分析真題講解
講師:劉果老師
直播權(quán)限:僅限沖刺班用戶參加(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價格:399元)
本場直播有回放,有效期內(nèi)不限回放次數(shù)
直播入口1:
登錄www.daishumed.com/live【本地址為袋鼠醫(yī)學(xué)直播固定地址,請牢記!直播前半小時將自動開放,本次直播僅限購買袋鼠醫(yī)學(xué)實踐技能沖刺班的用戶參加】
直播入口2:
進(jìn)入袋鼠醫(yī)學(xué)微信號(daishumed),點擊右下角“直播入口”即可進(jìn)入,直播前半小時將自動開放。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復(fù)習(xí)針灸常用腧穴,這次我們復(fù)習(xí)的是手太陽小腸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手厥陰心包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上的穴位。
1.后溪 (輸穴;八脈交會穴--通于督脈)
【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關(guān)節(jié)后尺側(cè)的遠(yuǎn)側(cè)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主治】①頭項強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痛證;②耳聾,目赤;③癲狂癇;④瘧疾。
【操作】直刺0.5~1寸。治手指攣痛可透刺合谷穴。
2.天宗
【定位】肩胛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約當(dāng)肩胛岡下緣與肩胛下角之間的上1/3折點處取穴。
【主治】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損傷等局部病證;②氣喘。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強行進(jìn)針。
3.聽宮
【定位】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主治】①耳鳴、耳聾、聤耳等耳疾;②齒痛。
【操作】張口,直刺1~1.5寸。留針時應(yīng)保持一定的張口姿勢。
1.攢竹
【定位】 眉頭凹陷中,約在目內(nèi)眥直上。
【主治】 ①頭痛,眉棱骨痛;②眼瞼動、眼瞼下垂、口眼歪斜、目視不明、流淚、目赤腫痛等目部病證;③呃逆。
【操作】 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內(nèi)緣平刺或斜刺0.5~0.8寸。禁灸。
2.天柱
【定位】 后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啞門穴),旁開1.3寸,當(dāng)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主治】 ①后頭痛、項強、肩背腰痛等痹證;②鼻塞;③癲狂癇;④熱病。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內(nèi)上方深刺,以免傷及延髓。
3.肺俞(肺之背俞穴)
【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 ①咳嗽、氣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熱、盜汗等陰虛病證。
【操作】 斜刺0.5~0.8寸。
4.膈俞?。ò藭ㄖ獣?/strong>
【定位】 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 ①嘔吐、呃逆、氣喘、吐血等上逆之證;②貧血;③癮疹,皮膚瘙癢;④潮熱,盜汗。
【操作】 斜刺0.5~0.8寸。
5.胃俞?。ㄎ钢秤嵫ǎ?/strong>
【定位】 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 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等胃疾。
【操作】 斜刺0.5~0.8寸。
6.腎俞(腎之背俞穴)
【定位】 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 ①頭暈、耳鳴、耳聾、腰酸痛等腎虛病證;②遺尿、遺精、陽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不孕等婦科病證。
【操作】 直刺0.5~1寸。
7.大腸俞 (大腸之背俞穴)
【定位】 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 ①腰腿痛;②腹脹、腹瀉、便秘等胃腸病證。
【操作】 直刺0.8~1.2寸。
8.次髎
【定位】 第2骶后孔中,約當(dāng)髂后上棘下與后正中線之間。
【主治】 ①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等婦科病證;②小便不利;③遺精;④疝氣;⑤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9.委中 (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 腘橫紋中點,當(dāng)股二頭肌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證;②腹痛,急性吐瀉;③小便不利,遺尿;④丹毒。
【操作】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針點刺腘靜脈出血。針刺不宜過快、過強、過深,以免損傷血管和神經(jīng)。
10.秩邊
【定位】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主治】 ①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證;②小便不利;③便秘,痔疾;④陰痛。
【操作】 直刺1.5~2寸。
11.承山
【定位】 腓腸肌兩肌腹之間凹陷的頂端處,約在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中點。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操作】 直刺1~2寸。不宜做過強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腸肌痙攣。
12.昆侖 (經(jīng)穴)
【定位】 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 ①后頭痛、項強、腰骶疼痛、足踝腫痛等痛證;②癲癇;③滯產(chǎn)。
【操作】 直刺0.5~0.8寸。孕婦禁用,經(jīng)期慎用。
13.申脈 (八脈交會穴--通于陽蹺脈)
【定位】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頭痛,眩暈;②癲狂癇證、失眠等神志疾患;③腰腿酸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14.至陰(井穴)
【定位】 足小趾外側(cè)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 ①胎位不正,滯產(chǎn);②頭痛,目痛;③鼻塞,鼻衄。
【操作】淺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1.涌泉 (井穴)
【定位】 足趾跖屈時,約當(dāng)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
【主治】 ①昏厥、中暑、小兒驚風(fēng)等急療,及癲狂癇、失眠等神志病患;②頭痛,頭暈,目眩;③咯血、咽喉腫痛、喉痹等肺系病證;④大便難,小便不利;⑤奔豚氣;⑥足心熱。
【操作】 直刺0.5~0.8寸。臨床常用灸法或藥物貼敷。
2.太溪(輸穴;原穴)
【定位】 內(nèi)踝高點與跟腱后緣連線的中點凹陷處。
【主治】 ①頭痛、目眩、失眠、健忘、遺精、陽痿等腎虛證;②咽喉腫痛、齒痛、耳鳴、耳聾等陰虛性五官病證;③咳嗽、氣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頻數(shù),便秘;⑤月經(jīng)不調(diào);⑥腰脊痛,下肢厥冷。
【操作】 直刺0.5~0.8寸。
3.照海 (八脈交會穴--通于陰蹺脈)
【定位】 內(nèi)踝高點正下緣凹陷處。
【主治】 ①失眠、癲癇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喉干痛、目赤腫痛等五官熱性疾患;③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陰挺等婦科病證;④小便頻數(shù),癃閉。
【操作】直刺0.5~0.8寸
1.內(nèi)關(guān)(絡(luò)穴;八脈交會穴--通于陰維脈)
【定位】 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 ①心痛、胸悶、心動過速或過緩等心疾;②胃痛、嘔吐、呃逆等胃腑病證;③中風(fēng);④失眠、郁證、癲狂癇等神志病證;⑤眩暈癥,如暈車、暈船、耳源性眩暈;⑥肘臂攣痛。
【操作】 直刺0.5~1寸。
2.大陵(輸穴;原穴)
【定位】 腕橫紋中央,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 ①心痛,心悸,胸脅滿痛;②胃痛、嘔吐、口臭等胃腑病證;③喜笑悲恐、癲狂癇等神志疾患;④臂、手?jǐn)佂础?/span>
【操作】 直刺0.3~0.5寸。
3.中沖 (井穴)
【定位】 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 中風(fēng)昏迷、舌強不語、中暑、昏厥、小兒驚風(fēng)等急癥。
【操作】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1.外關(guān) (絡(luò)穴;八脈交會穴--通于陽維脈)
【定位】 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
【主治】 ①熱??;②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病證;③瘰疬;④脅肋痛;⑤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 直刺0.5~1寸。
外關(guān):熱病頭目耳五官,脅痛瘰疬肢痿痹
2.支溝(經(jīng)穴)
【定位】 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
【主治】 ①便秘;②耳鳴,耳聾;③暴喑;④瘰疬;⑤脅肋疼痛;⑥熱病。
【操作】 直刺0.5~1寸。
支溝:熱病便秘脅肋痛,鳴聾暴瘖與瘰疬
3.翳風(fēng)
【定位】 乳突前下方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 ①耳鳴、耳聾等耳疾;②口眼歪斜、面風(fēng)、牙關(guān)緊閉、頰腫等面、口病證;⑧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