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打開APP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168個針灸穴位定位主治
gadbeer
>《針灸》
2012.05.05
關注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后,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二、主治概要
肺系疾患,如咳、喘、咯血、咽喉痛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中府(LUl)肺之募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l肋間隙處。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等肺部病證;肩背痛。
2.尺澤(LU5)合穴
【定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咽喉腫痛等肺系實熱性病證;肘臂攣痛;急性吐瀉;中暑、小兒驚風等急癥。
3.孔最(LU6)郄穴
【定位】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
【主治】咯血、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肘臂攣痛。
4.列缺(LU7)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任脈)
【定位】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簡便取穴法: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頭痛、牙痛、項部強痛、口眼歪斜等頭項部疾患。
5.太淵(LU9)輸穴;原穴;八會穴之脈會
【定位】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的橈側凹陷中。
【主治】咳嗽、氣喘等肺系疾患;無脈癥;腕臂痛。
6.魚際(LUl0)滎穴
【定位】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腫痛、失音等肺系熱性病證;小兒疳積。
7.少商(LUll)井穴
【定位】拇指橈側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咽喉腫痛、鼻衄、熱病、昏迷等肺系實熱證;癲狂。
第九單元 手陽明大腸經、穴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
二、主治概要
頭面、五官疾患,熱病,皮膚病,腸胃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商陽(LI1)井穴
【定位】食指末節(jié)橈側,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齒痛、咽喉腫痛等五官疾患;熱病、昏迷等熱證、急癥。
2.合谷(LI4)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簡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間關節(jié)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牙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聾等頭面五官諸疾;發(fā)熱惡寒等外感病證,熱病無汗或多汗;經閉、滯產等婦產科病證。
3.陽溪(LI5)經穴
【定位】腕背橫紋橈側,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手腕痛;頭痛、目赤腫痛、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
4.偏歷(LI6)絡穴
【定位】屈肘,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
【主治】耳鳴、鼻衄等五官疾患;手臂酸痛;腹部脹滿;水腫。
5.手三里(LI10)
【定位】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
【主治】手臂無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證;腹痛、腹瀉;齒痛、頰腫。
6.曲池(LI11)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主治】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證;熱??;高血壓;癲狂;腹痛、吐瀉等胃腸病證;咽喉腫痛、齒痛、目赤腫痛等五官熱性病證;癮疹、濕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
7.臂臑(LIl4)
【定位】在曲池穴與肩髃穴連線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點處。
【主治】肩臂疼痛不遂、頸項拘攣等肩、頸項病證;瘰疬;目疾。
8.肩髃(
LI15}
【定位】肩峰端下緣,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jié)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舉時,肩部出現(xiàn)兩個凹陷,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肩臂攣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證;癮疹。
9.扶突(LIl8)
【定位】在喉結旁約3寸,當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
【主治】咽喉腫痛、暴喑等咽喉病證;癭氣、瘰疬;咳嗽、氣喘;頸部手術針麻用穴。
10.迎香(LI20)
【定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5寸,當鼻唇溝中。
【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證;膽道蛔蟲癥。
第十單元 足陽明胃經、穴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夾口,環(huán)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fā)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髕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二、主治概要
胃腸病、頭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膚病、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承泣(STl)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主治】眼瞼 動、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近視等目疾;口眼歪斜、面肌痙攣。
2.四白(ST2)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主治】目赤痛癢、眼瞼 動、面痛、目翳等目疾;口眼歪斜、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等面部病證;頭痛、眩暈。
3.地倉(ST4)
【定位】口角旁約0.4寸,上直對瞳孔。
【主治】口眼歪斜、流涎、唇緩不收、齒痛頰腫等局部病證。
4.頰車(ST6)
【定位】在下頜角前上方約l橫指,按之凹陷處,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最高點處。
【主治】齒痛、牙關不利、頰腫、口眼歪斜等局部病證。
5.下關(ST7)
【定位】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前方,當顴弓與下頷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張口即閉,宜閉口取穴。
【主治】牙關不利、三叉神經痛、齒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證;耳聾、耳鳴、聤耳等耳部疾患。
6.頭維(ST8)
【定位】當額角發(fā)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主治】頭痛、目眩、目痛等頭目病證。
7.人迎(ST9)
【定位】喉結旁1.5寸,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之后。
【主治】癭氣、瘰疬;咽喉腫痛;高血壓;氣喘。
8.粱門(ST21)
【定位】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胃痛、嘔吐、食欲不振等胃疾。
9.天樞(ST25)大腸之募穴
【[定位】臍中旁開2寸。
【主治】腹痛、腹脹、便秘、泄瀉、痢疾等腸胃病證;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
10.水道(ST28)
【定位】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等水液輸布排泄失常疾患;疝氣;痛經、不孕等婦科疾患。
11.歸來(ST29)
【定位】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
【主治】小腹痛、疝氣;痛經、月經不調、帶下、陰挺等婦科疾患。
12.伏兔(ST32)
【定位】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底外緣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6寸。
【主治】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及下肢病證。
13.梁丘(ST34)郄穴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2寸。
【主治】急性胃病;膝腫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證;乳癰、乳痛等乳疾。
14.足三里(ST36)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
【主治】胃痛、嘔吐、噎膈、腹脹、泄瀉、便秘、痢疾等胃腸病證;下肢痿痹證;癲狂等心神??;乳癰、腸癰等外科疾患;虛勞諸證,為強壯保健要穴。
15.上巨虛(ST37)大腸下合穴
【定位】在犢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腸鳴、腹痛、泄瀉、便秘、腸癰等胃腸病證;下肢痿痹。
16.條口(ST38)
【定位】上巨虛穴下2寸。
【主治】下肢痿痹,轉筋;肩臂痛;脘腹疼痛。
17.下巨虛(ST39)小腸下合穴
【定位】上巨虛穴下3寸。
【主治】腹瀉、痢疾、小腹痛等胃腸??;下肢痿痹;乳癰。
18.豐?。⊿T40)絡穴
【定位】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l寸,脛骨前嵴外2橫指處。
【主治】頭痛、眩暈;癩狂;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腹脹、便秘;下肢痿痹。
19.解溪(ST41)經穴
【定位】足背踝關節(jié)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主治】下肢痿痹、踝關節(jié)病、足下垂等下肢、踝關節(jié)疾患;頭痛、眩暈;癲狂;腹脹、便秘。
20.內庭(ST44】滎穴
【定位】足背第2、3趾間縫紋端。
【主治】齒痛、咽喉腫痛、鼻衄等五官熱性病證;熱病;吐酸、泄瀉、痢疾、便秘等胃腸病證;足背腫痛、跖趾關節(jié)痛。
21.厲兌(ST45)井穴
【定位】第2趾外側趾甲根角旁約0.1寸。
【主治】齒痛、鼻衄、咽喉腫痛等實熱性五官病證;熱病;多夢、癲狂等神志疾患。
第十一單元 足太陰脾經、穴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脾足太陰之脈,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后,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后,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二、主治概要
脾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隱白(SPl)井穴
【定位】足大趾內側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月經過多、崩漏等婦科病;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出血證;癲狂、多夢;慢驚風;腹?jié)M、暴泄。
2.太白(SP3)輸穴;原穴
【定位】第1跖骨小頭后緣,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腹脹、腹痛、泄瀉、便秘、胃痛、嘔吐等脾胃病證;體重節(jié)痛。
3.公孫(SP4)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沖脈)
【定位】當第l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痢疾等脾胃腸腑病證;心煩失眠、發(fā)狂等神志病證;逆氣里急、氣上沖心(奔豚氣)等沖脈病證。
4.三陰交(SP6)
【定位】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
【主治】腸鳴、腹脹、腹瀉等脾胃虛弱諸證;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難產、陰挺、不孕等婦產科病證;遺精、陽痿、遺尿、水腫等生殖泌尿系統(tǒng)疾患;失眠、多夢、高血壓、中風;下肢痿痹;陰虛諸證。
5.地機(SP8)郄穴
【定位】在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陰陵泉穴下3寸。
【主治】痛經、崩漏、月經不調等婦科病;腹痛、腹瀉等脾胃病證;小便不利、水腫等脾不運化水濕病證。
6.陰陵泉(SP9)合穴
【定位】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
【主治】腹脹、腹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等脾不運化水濕病證;膝痛。
7.血海(SPl0)
【定位】屈膝,在髕骨內上緣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崩漏、閉經等月經?。话a疹、濕疹、丹毒等血熱性皮膚病。
8.大橫(SPl5)
【定位】臍中旁開4寸。
【主治】腹脹、腹痛、泄瀉、便秘等脾胃病證。
9.大包(SP21)脾之大絡
【定位】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6肋間隙處。
【主治】氣喘;胸脅痛;全身疼痛;岔氣;四肢無力。
第十二單元 手少陰心經、穴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心手少陰之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后廉,行太陰、心主之后,下肘內,循臂后廉,抵掌后銳骨之端,入掌內后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二、主治概要
心、胸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極泉(HTl)
【定位】腋窩正中,腋動脈搏動處。
【主治】心痛、心悸等心疾;肩臂疼痛、脅肋疼痛、臂叢神經損傷等痛證;瘰疬;腋臭;上肢針麻用穴。
2.少海(HT3)合穴
【定位】屈肘,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心痛、癔病等心病、神志?。恢獗蹟佂?、臂麻手顫;頭項痛,腋脅部痛;瘰疬。
3.通里(HT5)絡穴
【定位】腕橫紋上l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主治】心悸、怔忡等心病;舌強不語、暴喑;腕臂痛。
4.陰郄(HT6)郄穴
【定位】腕橫紋上0.5寸,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主治】心痛、驚悸等心病;骨蒸盜汗;吐血、衄血等血證。
5.神門(HT7)原穴;輸穴
【定位】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主治】心痛、心煩、驚悸、怔忡、不寐、健忘、癡呆、癲狂癇等心與神志病證;高血壓;胸脅痛。
6.少府(HT8)滎穴
【定位】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
【主治】心悸、胸痛等心胸?。魂幇W、陰痛;癰瘍;小指攣痛。
7.少沖(HT9)井穴
【定位】小指橈側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心悸、心痛、癲狂、昏迷等心及神志病證;熱?。恍孛{痛。
第十三單元 手太陽小腸經、穴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小腸手太陽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抵鼻,至目內眥(斜絡于顴)。
二、主治概要
頭面五官病、熱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少澤(SI1)井穴
【定位】小指尺側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乳癰、乳汁少等乳疾;昏迷、熱病等急癥、熱證;頭痛、目翳、咽喉腫痛等頭面五官病證。
2.后溪(SI3)輸穴;八脈交會穴(通于督脈)
【定位】微握拳,第5掌指關節(jié)后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主治】頭項強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攣癮等痛證;耳聾、目赤;癲狂癇;瘧疾。
3.腕骨(SI4)原穴
【定位】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
【主治】指攣腕痛、頭項強痛;目翳;黃疸;熱病、瘧疾。
4.養(yǎng)老(SI6)郄穴
【定位】以手掌面向胸,當尺骨莖突橈側骨縫凹陷中。
【主治】目視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5.支正(SI7)絡穴
【定位】掌心向胸,陽谷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
【主治】頭痛、項強、肘臂酸痛;熱??;癲狂;疣證。
6.肩貞(SI9)
【定位】臂內收,腋后紋頭上1寸。
【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7.天宗(SI11)
【定位】肩胛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約當肩胛岡下緣與肩胛下角之間的上l/3折點處取穴。
【主治】肩胛痛、肩背部損傷等局部病證;氣喘。
8.顴髎(SIl8)
【定位】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主治】口眼歪斜、眼瞼 動、齒痛、三叉神經痛等面部病證。
9.聽宮【Sll9)
【定位】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聤耳等耳疾;齒痛。
第十四單元 足太陽膀胱經、穴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上額,交顛。其支者,從顛至耳上角;其直者,從顛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夾脊,貫臀,入腘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側。
二、主治概要
頭面五官病證,項、背、腰、下肢病證及神志??;位于背部兩條側線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應臟腑及相關組織器官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睛明(BLl)
【定位】目內眥角稍內上方凹陷處。
【主治】日赤腫痛、流淚、視物不明、目眩、近視、夜盲、色盲等目疾;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痛;心動過速。
2.攢竹(BL2)
【定位】眉頭凹陷中,約在目內眥直上。
【主治】頭痛、眉棱骨痛、眼瞼 動、眼瞼下垂、口眼歪斜、目視不明、流淚、目赤腫痛等眼部病證;呃逆。
3.天柱(BLl0)
【定位】后發(fā)際正中直上O.5寸,旁開l.3寸,當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主治】后頭痛、項強、肩背腰痛等痹證;鼻塞;癲狂痛;熱病。
4.大杼(BLll)八會穴之骨會
【定位】第l胸椎棘突下,旁開l.5寸。
【主治】咳嗽;項強、肩背痛。
5.風門(BLl2)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l.5寸。
【主治】感冒、咳嗽、發(fā)熱、頭痛等表證;項強、胸背痛。
6.肺俞(BLl3)肺之背俞穴
【定位】第3胸稚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咳嗽、氣喘、咳血等肺疾;盜汗、骨蒸潮熱等陰虛病證。
7.心俞(BLl5)心之背俞穴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l.5寸。
【主治】心痛、驚悸、失眠、健忘、癲癇等心與神志病變;咳嗽、吐血;盜汗、遺精。
8.膈俞(BLl7)八會穴之血會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l.5寸。
【主治】嘔吐、呃逆、氣喘等上逆之證;貧血;癮疹、皮膚瘙癢;潮熱、盜汗。
9.肝俞(BLl8)肝之背俞穴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l.5寸。
【主治】脅痛、黃疽等肝膽疾患;目赤、目視不明、夜盲、迎風流淚等目疾;癲狂癇;脊背痛。
10.膽俞(BLl9)膽之背俞穴
【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l.5寸。
【主治】黃疸、口苦、脅痛等肝膽病證;肺癆、潮熱。
11.脾俞(BL20)脾之背俞穴
【定位】第1l胸椎棘突下,旁開l.5寸。
【主治】腹脹、納呆、嘔吐、泄瀉、痢疾、便血、水腫等脾胃腸腑疾患;背痛。
12.胃俞(BL21)胄之背俞穴
【定位】第l2胸椎棘突下,旁開l.5寸。
【主治】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等胃疾。
13.三焦俞(BL22)三焦之背俞穴
【定位】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l.5寸。
【主治】腸鳴、腹脹、腹瀉、水腫等脾胃腸腑病證;小便不利、水腫等三焦氣化不利病證;腰背強痛。
14.腎俞(BL23)腎之背俞穴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l.5寸。
【主治】頭暈、耳鳴、耳聾、腰酸痛等腎虛病證;遺尿、遺精、陽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月經不調、帶下、不孕等婦科病證。
15.大腸俞(BL25)大腸之背俞穴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l.5寸。
【主治】腰腿痛;腹痛、腹脹、腸嗚、泄瀉、便秘等胃腸病證。
16.小腸俞(BL27)小腸之背俞穴
【定位】第1骶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平第l骶后孔。
【主治】遺精、遺尿、尿衄、尿痛、帶下等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患;腹瀉、痢疾;疝氣;腰骶痛。
17.膀胱俞(BL28)膀胱之背俞穴
【定位】第2骶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平第2骶后孔。
【主治】小便不利、遺尿等膀胱氣化功能失調病證;腰骶痛;腹痛、泄瀉、便秘。
18.次髎(BL32)
【定位】第2骶后孔中,約當髂后上棘下與后正中線之間。
【主治】月經不調、帶下、痛經等婦科病證;小便不利;遺精、陽痿、疝氣;腰骶痛、下肢痿痹。
19.承扶(BL36)
【定位】臀橫紋的中點。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20.委陽(BL39)三焦下合穴
【定位】在腘橫紋外側端,當股二頭肌腱的內側。
【主治】腹?jié)M、小便不利;腰脊強痛,腿足攣痛。
21.委中(BL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主治】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證;腹痛、急性吐瀉;小便不利、遺尿;丹毒。
22.膏肓(BL43)
【定位】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主治】咳嗽、氣喘、肺癆等肺之虛損證;盜汗、健忘、遺精等虛勞諸疾;肩胛痛。
23.志室(BL52)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
【主治】遺精、陽痿等腎虛病證;小便不利、水腫;腰脊強痛。
24.秩邊(BL54)
【定位】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證;小便不利;便秘、痔疾;陰痛。
25.承山(BL57)
【定位】腓腸肌兩肌腹之間凹陷的頂端處,約在委中與昆侖之間中點。
【主治】腿痛拘急、疼痛;痔疾。
26.飛揚(BL58)絡穴
【定位】昆侖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l寸處。
【主治】頭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
27.昆侖(BL60)經穴
【定位】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后頭痛、項強、腰骶疼痛、足踝腫痛等痛證;癲癇;滯產。
28.申脈(BL62)八脈交會穴(通于陽蹺脈)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頭痛、眩暈;癲狂癇證、失眠等神志疾患;腰腿酸痛。
29.束骨(BL65)輸穴
【定位】第5跖骨小頭的后緣,赤白肉際處。
【主治】頭痛、頸強、目眩等頭部疾患;腰腿痛;癲狂。
30.至陰(BL67)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側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胎位不正、滯產;頭痛、目痛;鼻塞、鼻衄。
第十五單元 足少陰腎經、穴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指之下,邪(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后,別入跟中,以上踹內,出腘內廉,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支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二、主治概要
婦科病,前陰病,腎臟病,與腎有關的肺、心、肝、腦及咽喉病、舌病,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涌泉(KⅠ1)井穴
【定位】足趾跖屈時,約當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
【主治】昏厥、中暑、小兒驚風、癲狂痛等急癥及神志疾患;頭痛、頭暈、目眩、失眠;咯血、咽喉腫痛、喉痹等肺系病證;大便難、小便不利;奔豚氣;足心熱。
2.然谷(KⅠ2)滎穴
【定位】內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緣凹陷中。
【主治】月經不調、陰挺、陰癢、白濁等婦科病證;遺精、陽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疾患;咯血、咽喉腫痛;消渴;腹瀉;小兒臍風、口噤。
3.太溪(KⅠ3)輸穴;原穴
【定位】內踝高點與跟腱后緣連線的中點凹陷處。
【主治】頭痛、目眩、失眠、健忘、遺精、陽痿等腎虛證;咽喉腫痛、齒痛、耳鳴、耳聾等陰虛性五官病證;咳嗽、氣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消渴、小便頻數、便秘;月經不調;腰脊痛,下肢厥冷。
4.大鐘(KⅠ4)絡穴
【定位】太溪穴下0.5寸稍后,當跟腱內緣處。
【主治】癡呆;癃閉、遺尿、便秘;月經不調;咯血、氣喘;腰脊強痛、足跟痛。
5.照海(KⅠ6)八脈交會穴(通于陰蹺脈)
【定位】內踝高點正下緣凹陷處。
【主治】失眠、癲癇等精神、神志疾患;咽喉干痛、目赤腫痛等五官熱性疾患;月經不調、帶下、陰挺等婦科病證;小便頻數、癃閉。
6.復溜(KⅠ7)經穴
【定位】太溪直上2寸,當跟腱的前緣。
【主治】水腫、汗證等津液輸布失調疾患;腹脹、腹瀉等胃腸疾患;腰脊強痛、下肢痿痹。
7.陰谷(KⅠ10)合穴
【定位】屈膝,腘窩內側,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
【主治】癲狂;陽痿、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崩漏等泌尿生殖系疾患;膝股內側痛。
8.肓俞(KⅠ16)
【定位】臍旁0.5寸。
【主治】腹痛、泄瀉、便秘等胃腸病證;月經不調;疝氣。
第十六單元 手厥陰心包經、穴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二、主治概要
心、心包、胸、胃病證,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天池(PC1)
【定位】乳頭外側l寸,當第4肋間隙中。
【主治】咳嗽、痰多、胸悶、氣喘、胸痛等肺心病證;乳癰;瘰疬。
2.曲澤(PC3)合穴
【定位】肘微屈,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主治、心悸、善驚等心系病證;胃痛、嘔血、嘔吐等熱性胃病;暑熱病;肘臂攣痛。
3.郄門(PC4)郄穴
【定位】腕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痛、心悸、心煩、胸痛等心胸病證;嘔血、咳血;疔瘡;癲癇。
4.間使(PC5)經穴
【定位】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問。
【主治】心痛、心悸等心疾;胃痛、嘔吐等熱性胃??;熱病、瘧疾;癲狂癇。
5.內關(PC6)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陰維脈)
【定位】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痛、胸悶、心動過速或過緩等心疾;胃痛、嘔吐、呃逆等胃腑病證;中風;失眠、郁證、癲狂癇等神志病證;眩暈癥;肘臂攣痛。
6.大陵(PC7)原穴;輸穴
【定位】腕橫紋中央,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心痛、心悸、胸脅滿痛;胃痛、嘔吐、口臭等胃腑病證;喜笑悲恐、癲狂癇等神志疾患;臂肘攣痛。
7.勞宮(PC8)滎穴
【定位】掌心橫紋中,第2、3掌骨之間。簡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中風昏迷、中暑等急癥;心痛、煩悶、癲狂癇等神志疾患;口瘡,口臭;鵝掌風。
8.中沖{PC9)井穴
【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中風昏迷、舌強不語、中暑、昏厥、小兒驚風等急癥。
第十七單元 手少陽三焦經、穴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三焦手少陽之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二、主治概要
頭、目、耳、頰、咽喉病證,胸脅病證,熱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關沖(SJl)井穴
【定位】無名指尺側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頭痛、目赤、耳鳴、耳聾、喉痹、舌強等頭面五官病證;熱病、中暑。
2.中渚(SJ3)輸穴
【定位】手背,第4、5掌骨小頭后緣之間凹陷中,當液門穴后1寸。
【主治】頭痛、目赤、耳鳴、耳聾、喉痹、舌強等頭面五官病證;熱?。患绫持獗鬯嵬?、手指不能屈伸。
3.陽池(SJ4)原穴
【定位】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
【主治】目赤腫痛、耳聾、喉痹等五官病證;消渴、口干;腕痛、肩臂痛。
4.外關(SJ5)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陽維脈)
【定位】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
【主治】熱?。活^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病證;瘰疬;脅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5.支溝(SJ6)經穴
【定位】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
【主治】便秘;耳鳴、耳聾;暴暗;瘰疬;脅肋痛;熱病。
6.肩髎(SJl4)
【定位】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時,當肩髃穴后寸許凹陷中。
【主治】肩臂疼痛不舉、上肢痿痹。
7.翳風(SJl7)
【定位】乳突前下方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等耳疾;口眼歪斜、面風、牙關緊閉、頰腫等面、口病證;瘰疬。
8.角孫(SJ20)
【定位】折耳郭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fā)際處。
【主治】頭痛、項強;目赤腫痛、目翳;齒痛、頰腫。
9.耳門(SJ21)
【定位】耳屏上切跡前,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聤耳等耳疾;齒痛、頸頜痛。
10.絲竹空(SJ23)
【定位】眉梢的凹陷處。
【主治】癲癇;頭痛、目眩、目赤腫痛、眼瞼 動等頭目病證;齒痛。
第十八單元 足少陽膽經、穴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后,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后,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后。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于手少陽,抵于,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二、主治概要
肝膽病,側頭、目、耳、咽喉病,胸脅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瞳子髎(GBl)
【定位】目外眥外側約0.5寸,眶骨外緣凹陷中。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羞明流淚、內障、目翳等目疾。
2.聽會(GB2)
【定位】耳屏間切跡前,下頜骨髁狀突后緣,張口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聤耳等耳疾;齒痛、面痛、口眼歪斜、口噤。
3.完骨(GBl2)
【定位】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
【主治】頭痛、頰腫、口眼歪斜、喉痹、齒痛等頭面五官病證;頸項強痛;癲癇。
4.陽白(GBl4)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上,眉上l寸。
【主治】前頭痛;目痛、視物模糊、眼瞼 動等目疾。
5.頭臨泣(GBl5)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上入前發(fā)際0.5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
【主治】頭痛;目痛、目眩、流淚、目翳等目疾;鼻塞、鼻淵;小兒驚癇。
6.風池(GB20)
【定位】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平風府穴。
【主治】中風、癲癇、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等內風所致的病證;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腫痛、口眼歪斜等外風所致的病證;頸項強痛。
7.肩井(GB21)
【定位】肩上,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上。
【主治】頸項強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難產、乳癰、乳汁不下等婦產科及乳房疾患;瘰疬。
8.日月(GB24)膽之募穴
【定位】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
【主治】黃疸、脅肋疼痛等肝膽病證;嘔吐、吞酸、呃逆等肝膽犯胃病證。
9.帶脈(GB26)
【定位】側腹部,第11肋骨游離端直下平臍處。
【主治】月經不調、經閉、赤白帶下等婦科經帶病證;疝氣;腰痛、脅痛。
10.環(huán)跳(GB30)
【定位】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l/3與內2/3交點處。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風疹。
11.風市(GB31)
【定位】大腿外側正中,腘橫紋上7寸。簡便取穴法:直立垂手時,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及半身不遂等下肢疾患;遍身瘙癢。
12.陽陵泉(GB34)合穴;膽下合穴;八會穴之筋會
【定位】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黃疸、脅痛、口苦、嘔吐、吞酸等肝膽犯胃病證;膝腫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關節(jié)疾患;小兒驚風。
13.光明(GB37)絡穴
【定位】外踝高點上5寸,腓骨前緣。
【主治】目痛、夜盲、近視、目花等目疾;胸乳脹痛;下肢痿痹。
14.懸鐘(GB39)八會穴之髓會
【定位】外踝高點上3寸,腓骨前緣。
【主治】癡呆、中風等髓海不足疾患;頸項強痛、胸脅滿痛、下肢痿痹。
15.丘墟(GB40)原穴
【定位】足外踝前下方,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中。
【主治】目赤腫痛、目翳等目疾;頸項痛、腋下腫、胸脅痛、外踝腫痛等痛證;足內翻、足下垂。
16.足臨泣(GB41)輸穴;八脈交會穴(通于帶脈)
【定位】第4跖趾關節(jié)的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側。
【主治】偏頭痛、目赤腫痛、脅肋疼痛、足跗腫痛等痛證;月經不調、乳癰;瘰疬。
17.俠溪(GB43)滎穴
【定位】足背,第4、5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紋頭上凹陷處。
【主治】頭痛、耳鳴、耳聾、目痛、眩暈等頭面五官病證;胸脅脹痛;足跗腫痛;熱病。
18.足竅陰(GB44)井穴
【定位】第4趾外側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咽喉腫痛等頭面五官實熱病證;喉痹;胸脅痛、足跗腫痛。
第十九單元 足厥陰肝經、穴
一、經脈循行
《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起于大指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后,上腘內廉,循股陰,入毛中,環(huán)陰器,抵小腹,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顛。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huán)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二、主治概要
肝、膽、脾、胃病證,婦科、少腹、前陰病證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大敦(LRl)井穴
【定位】足大趾外側趾甲根角旁約0.1寸。
【主治】疝氣、少腹痛;遺尿、癃閉、五淋、尿血等泌尿系病證;月經不調、崩漏、陰縮、陰中痛、陰挺等月經病及前陰病證;癲癇、善寐。
2.行間(LR2)滎穴
【定位】足背,當第l、2趾間趾蹼緣上方紋頭處。
【主治】中風、癲癇、頭痛、目眩、目赤痛、青盲、口歪等肝經風熱病證;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等婦科經帶病證;陰中痛、疝氣;遺尿、癃閉、五淋等泌尿系病證;胸脅滿痛。
3.太沖(LR3)輸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l、2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中風、癲狂癇、小兒驚風;頭痛、眩暈、耳鳴、目赤腫痛、口眼歪斜、咽痛等肝經風熱病證;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等婦科經帶病證;黃疸、脅痛、腹脹、嘔逆等肝胃病證;遺尿、癃閉;下肢痿痹、足跗腫痛。
4.蠡溝(LR5)絡穴
【定位】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睪丸腫痛、遺尿等婦科及前陰病證;疝氣;小便不利;足脛疼痛。
5.曲泉(LR8)合穴
【定位】屈膝,當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中。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陰挺、陰癢、產后腹痛等婦科病證;疝氣、陽痿、遺精;小便不利;膝髕腫痛、下肢痿痹。
6.章門(LRl3)脾之募穴;八會穴之臟會
【定位】第11肋游離端下際。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腹瀉、嘔吐等胃腸病證;脅痛、黃疸、痞塊等肝脾病證。
7.期門(LRl4)肝之募穴
【定位】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胸脅脹痛、嘔吐、吞酸、呃逆、腹脹等肝胃病證;奔豚氣;乳癰。
第二十單元 督脈、穴
一、經脈循行
《難經·二十八難》:督脈者,起于下極之輸,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于腦。
二、主治概要
神志病,熱病,腰骶、背、頭項等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病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長強(DUl)絡穴
【定位】跪伏或胸膝位,當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腹瀉、痢疾、便血、便秘、痔瘡、脫肛等腸腑病證;癲狂癇;腰脊和尾骶部疼痛。
2.腰陽關(DU3)
【定位】后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髂嵴相平。
【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婦科病證;遺精、陽痿等男科病證;腰骶痛、下肢痿痹。
3.命門(DU4)
【定位】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腰脊強痛、下肢痿痹;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經閉、不孕等婦科病證;遺精、陽痿、精冷不育、小便頻數等男性腎陽不足性病證;小腹冷痛、腹瀉。
4.至陽(DU9)
【定位】后正中線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黃疸、胸脅脹滿等肝膽病證;咳喘;脊強、腰背疼痛。
5.身柱(DUl2)
【定位】后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兩側肩胛岡高點相平。
【主治】咳嗽、喘息;脊背強痛;癲狂、小兒風癇。
6.大椎(DUl4)
【定位】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熱病、瘧疾、發(fā)熱惡寒、咳嗽、氣喘等外感病證;骨蒸潮熱;癲狂癇證、小兒驚風等神志病證;項強、脊痛;風疹、痤瘡。
7.啞門(DUl5)
【定位】第1頸椎下,后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
【主治】暴暗、舌緩不語;癲狂癇、癔病等神志病證;頭痛、頸項強痛。
8.風府(DUl6)
【定位】正坐,頭微前傾,后正中線上,入后發(fā)際上l寸。
【主治】中風、癲狂癇、癔病等內風為患的神志病證;頭痛、眩暈、頸項強痛、咽喉腫痛、失音、目痛、鼻衄等內、外風證。
9.百會(DU20)
【定位】后發(fā)際正中直上7寸,或當頭部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主治】癡呆、中風、失語、失眠、健忘、癲狂癇汪、癔病等神志病證;頭風、頭痛、眩暈、耳鳴等頭面病證;脫肛、陰挺、胃下垂等氣不固攝而致的下陷性病證。
10.上星(DU23)
【定位】囟會穴前l(fā)寸或前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
【主治】頭痛、目痛、鼻衄、鼻淵等頭面部病證;熱病、瘧疾;癲狂。
11.素髎(DU25)
【定位】鼻尖正中。
【主治】昏厥、驚厥、新生兒窒息、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證;鼻塞、鼻衄、鼻淵等鼻病。
12.水溝(DU26)
【定位】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交點處。
【主治】昏迷、暈厥、中風、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證;癔病、癲狂癇、急慢驚風等神志病證;鼻塞、鼻衄、面腫、口眼歪斜、齒痛、牙關緊閉等面鼻口部病證;閃挫腰痛。
第二十一單元 任脈、穴
一、經脈循行
《素問·骨空論》: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日。
二、主治概要
腹、脘、胸、頸、頭面的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病證,部分腧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病。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
1.中極(RN3)膀胱之募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
【主治】遺尿、小便不利、癃閉等泌尿系病證;遺精、陽痿、不育等男科病證;月經不調、崩漏、陰挺、陰癢、不孕、產后惡露不盡、帶下等婦科病證。
2.關元(RN4)小腸之募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主治】中風脫證、虛勞冷憊、贏瘦無力等元氣虛損證;少腹疼痛、疝氣;腹瀉、痢疾、脫肛、便血等腸腑病證;五淋、尿血、尿閉、尿頻等泌尿系病證;遺精、陽痿、早泄、自濁等男科??;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陰挺、惡露不盡、胞衣不下等婦科病證。
3.氣海(RN6)肓之原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
【主治】虛脫、形體贏瘦、臟氣衰憊、乏力等氣虛病證;水谷不化、繞臍疼痛、腹瀉、痢疾、便秘等腸腑病證;小便不利、遺尿;遺精、陽痿、疝氣;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帶下、陰挺、惡露不盡、胞衣不下等婦科病證。
4.神闕(RN8)
【定位】臍窩中央。
【主治】虛脫、中風脫證等元陽暴脫;腹痛、腹脹、腹瀉、痢疾、便秘、脫肛等腸腑病證;水腫、小便不利。
5.下脘(RNl0)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2寸。
【主治】腹痛、腹脹、腹瀉、嘔吐、飲食不化、小兒疳積等脾胃病證;痞塊。
6.建里(RNll)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3寸。
【主治】胃痛、腹痛、腹脹、嘔逆、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證;水腫。
7.中脘(RNl2)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或臍與胸劍聯(lián)合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胃痛、腹脹、納呆、嘔吐、吞酸、呃逆、小兒疳積等脾胃病證;黃疸;癲狂、臟躁。
8.上脘(RNl3)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5寸。
【主治】胃痛、嘔吐、腹脹、呃逆等胃腑病證;癲癇。
9.膻中(RNl7)心包之募;八會穴之氣會
【定位】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隙,或兩乳頭連線與前正中線的交點處。
【主治】咳嗽、氣喘、胸悶、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氣機不暢的病證;乳少、乳癰、乳癖等乳部疾患。
10.天突(RN22)
【定位】胸骨上窩正中。
【主治】哮喘、咳嗽、胸痛、咽喉腫痛、暴喑等肺系病證;癭氣、梅核氣、噎膈等氣機不暢病證。
11.廉泉(RN23)
【定位】微仰頭,在喉結上方,當舌骨體上緣的凹陷處。
【主治】中風失語、暴喑、吞咽困難、舌緩流涎、舌下腫痛、口舌生瘡、喉痹等咽喉口舌病證。
12.承漿(RN24)
【定位】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主治】口眼歪斜、齒齦腫痛、流涎等口部病證;暴喑、癲狂。
第二十二單元 常用奇穴
1.
四神聰(EX-HNl)
【定位】在頭頂部,當百會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中風、頭痛、眩暈、失眠、癲癇、狂亂;目疾。
2.印堂(EX-HN3)
【定位】在額部,當兩眉頭的中間。
【主治】癡呆、癇證、失眠、健忘;頭痛、眩暈;鼻淵、鼻衄;小兒急慢驚風、產后血暈、子癇。
3.太陽(EX-HN5)
【定位】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1橫指的凹陷處。
【主治】頭痛;目疾;面癱。
4.球后(EX-HN7)
【定位】在面部,當眶下緣外1/4與內3/4交界處。
【主治】目疾。
5.夾承漿
【定位】在面部,承漿穴旁開l寸處。
【主治】齒齦腫痛,口歪。
6.金津、玉液(EX-HNl2、EX-HNl3)
【定位】在
口腔
內,當舌下系帶左右兩側的靜脈上,左為金津,右為玉液。
【主治】口瘡、舌強、舌腫;嘔吐、消渴。
7.牽正
【定位】在面頰部,耳垂前0.5~l寸處。
【主治】口歪、口瘡。
8.翳明(EX-HNl4)
【定位】在項部,當翳風后l寸。
【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目疾、耳鳴。
9.安眠
【定位】在項部,當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
【主治】頭痛、眩暈、失眠;心悸;癲狂。
10.子宮(EX-CAl)
【定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主治】子宮脫垂、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癥。
11.三角灸
【定位】以患者兩口角之間的長度為一邊,作等邊三角形,將頂角置于患者臍心,底邊呈水平線,兩底角處是該穴。
【主治】疝氣、腹痛。
12.定喘(EX-B1)
【定位】在背上部,當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
【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
13.夾脊(EX-B2)
【定位】在背腰部,當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后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l7穴,左右共34穴。
【主治】上胸部穴位治療心肺、上肢疾患;下胸部穴位治療胃腸疾患;腰部穴位治療腰腹及下肢疾患。
14.胃脘下俞(EX-B3)
【定位】在背部,當第8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胃痛、腹痛、胸脅痛;消渴。
15.腰眼(EX-B7)
【定位】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經不調、帶下;虛勞。
16.四縫(EX-UEl0)
【定位】在第2~5指掌側,近端指關節(jié)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
【主治】小兒疳積;百日咳。
17.十宣(EX-UEll)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左右共10穴。
【主治】昏迷,暈厥;高熱,中暑;癲癇,癔病;小兒驚厥;咽喉腫痛。
18.八邪(EX-UE9)
【定位】在手背側,微握拳,第l~5指間,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8穴。
【主治】手指麻木、手背腫痛;煩熱、目痛;毒蛇咬傷。
19.外勞宮(落枕穴)(EX-UE8)
【定位】在手背側,當第2、3掌骨間,掌指關節(jié)后約0.5寸處。
【主治】落枕、手臂腫痛;臍風。
20.腰痛點(EX-UE7)
【定位】在手背側,當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間,當腕橫紋與掌指關節(jié)中點處,一側2穴,左右共4穴。
【主治】急性腰扭傷。
21.二白(EX-UE2)
【定位】在前臂掌側,腕橫紋上4寸,橈側腕屈肌腱的兩側,一側各1穴,一臂2穴,左右兩臂共4穴。
【主治】痔瘡、脫肛;前臂痛、胸脅痛。
22.肩前
【定位】在肩部,正座垂臂,當腋前皺襞頂端與肩髃穴連線的中點。
【主治】肩臂痛、肩不能舉。
23.百蟲窩(EX-LE3)
【定位】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3寸,即血海上l寸。
【主治】風濕癢疹、下部生瘡;蟲積。
24.鶴頂(EX-LE2)
【定位】在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
【主治】膝痛、足脛無力、下肢癱瘓。
25.膝眼(EX-LE5)
【定位】屈膝,在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在內側的稱內膝眼,在外側的稱外膝眼。
【主治】膝痛、腿痛;腳氣。
26.膽囊(EX-LE6)
【定位】在小腿外側上部,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陽陵泉)直下2寸。
【主治】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癥等膽腑病證;下肢麻痹。
27.闌尾(EX-LE7)
【定位】在小腿前側上部,當犢鼻下5寸,脛骨前緣旁開l橫指。
【主治】急慢性闌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痿痹。
28.八風(EX-LEl0)
【定位】在足背側,第l~5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一足4穴,左右共8穴。
【主治】足跗腫痛、趾痛;毒蛇咬傷;腳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岳陽模塊一-針灸穴位主治
中醫(yī)執(zhí)業(yè)實踐技能考試常用針灸穴位-80個
中西醫(yī)結合實踐技能-針灸1
針灸穴位定位和主治
中醫(yī)基礎知識歸納知識點總結七
經絡腧穴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首頁
萬象
文化
人生
生活
健康
教育
職場
理財
娛樂
藝術
上網
留言交流
回頂部
聯(lián)系我們
分享
收藏
點擊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導長圖
關注
一鍵復制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微信登錄中...
請勿關閉此頁面
先別劃走!
送你5元優(yōu)惠券,購買VIP限時立減!
5
元
優(yōu)惠券
優(yōu)惠券還有
10:00
過期
馬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