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時,寺廟是祈福的地方,正常情況下,寺廟中的神仙都是雕像,自然無法移動,但各位讀者,你們是否知道有一位神仙竟有身份證,它不僅可以乘坐動車出行,還可以買飛機票,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正式揭秘前,小編先給大家說一下,民俗和迷信的區(qū)別。迷信是不可取的。民俗又被稱為“民間文化”,它是世代相傳,較為穩(wěn)定的文化定義,比如貼對聯(lián),放鞭炮,過年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這些好的民俗,必須要發(fā)揚。
下面小編開始進入正題,這位有身份證的神仙就是“媽祖”。 在揭示“媽祖”的身份證之前,首先要說一下媽祖的來歷,北宋建隆元年,福建省莆田市的一個小漁村,一戶姓林的宦官家降生一個女嬰。正常的孩子剛生下來都是“哇哇”大哭,但這個女嬰?yún)s不哭不鬧,父親給其取名為林默。
林墨從小就聰明伶俐,并擁有天生的預知力,可以事先知道天文氣象。村民出海打漁前,都會去詢問林墨,可不可以出海。除此之外,林墨的水性非常好,只要有人在海上遇難,她都會出手相救。正因如此,林默從一位普通的女性變成了一位女神。
在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被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成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chǎn)。
“媽祖巡安”是一種民俗活動,該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是:人們會用轎子,抬著媽祖的神像,采取繞境巡安的方式,來祈求媽祖保佑當?shù)?,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而這一習俗活動也被保存下來,并傳承了下去。
在福建漳州地區(qū),每逢正月元宵時節(jié)或重大的日子,民眾不僅會抬著媽祖,而且會抬出自己家鄉(xiāng)的神明進行“游神”活動,稱為“抬神轎”,他們覺得不能讓神仙在廟中待太久,必須出來轉(zhuǎn)一轉(zhuǎn),透透氣。該活動舉行時,民眾們會選擇圍觀,場面非常熱鬧。
以前的時候,“媽祖巡安”采用人抬轎子的方式,沿著指定的路線在城鎮(zhèn)走上一圈,但現(xiàn)在的出行方式卻發(fā)生變化。
而且這種變化是驚人的。
“湄洲媽祖祖廟”是世界上最早的媽祖廟,2017年,開啟湄洲媽祖巡天下活動,也就是說媽祖要去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轎子肯定用不上了,該如何解決出行難題,這事兒真得好好想一想。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fā)展。經(jīng)過一番商量后,當?shù)厝司菇o媽祖辦了一張“身份證”。當身份證辦好后,工作人員去給媽祖買了一張動車票,意味著媽祖要坐動車,一路直奔昆明南站。根據(jù)相關報道,我們得知媽祖乘坐的是D3142,當眾人將媽祖搬到動車上,立即受到乘客的注意,因為這也是媽祖首次坐動車出外“巡安”。
工作人員給媽祖辦的身份證非常正規(guī),上面不僅寫出媽祖的出生年月日,還存在完整的身份證號,采用莆田秀嶼區(qū)的身份證開頭+媽祖生日+相應的代碼。當帶著媽祖去到國外巡安時,工作人員還給媽祖買了實名機票。
大家印象中的神像都會飛,但媽祖卻乘坐飛機飛行。此時,很多網(wǎng)友忍不住感嘆:神仙也接現(xiàn)代化的氣息呀!
“媽祖巡安”活動,不僅增加湄洲媽祖祖廟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聯(lián)系,更擴大媽祖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顒釉诓粩嗤七M,媽祖成為眾人心中的“海上女神”。
純民俗文化與封建迷信不挨邊,我們絕不能將其混為一談,兩者要有明確的區(qū)分。媽祖是信仰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這種文化,體現(xiàn)了媽祖立德、行善的大愛精神,可以說,千百年后,這種精神依然會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