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時候,人們?yōu)榱颂岣邉趧有?,同時改善生活質(zhì)量,就制作了大量精妙的工具,雖然后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很多工具也就被淘汰了,但我們不能忘記它們的“汗馬功勞”。因此小編就找了9個獨(dú)特的老物件,一起來看看它們的奇妙之處吧:
第一件:車鈴。

在二八大杠滿街跑的年代,車鈴算是標(biāo)配了。在騎車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前面有行人,只要輕輕撥動一下車鈴,它便發(fā)出一陣清脆的“叮鈴鈴~”聲,然后行人一聽,就會讓出一條道來。
第二件:面漏。

這是一件很獨(dú)特的面食工具,用來做小面魚糊。在使用的時候,先將它架在已經(jīng)水沸的鐵鍋上,然后再將和好的面粉漿糊倒入面漏,接著漿糊通過漏眼滴入鍋中,這樣小面魚就出來了。
第三件:鑲稱鉆。

在做秤的流程中,釘星花是個十分關(guān)鍵的步驟,直接決定了一桿秤的精準(zhǔn)度。首先,就需要用鑲稱鉆在秤桿上鉆孔,表示斤兩的多少,然后在小孔里釘上銅芯,最后用砂紙打磨平整。
第四件:碾米槽。

以前農(nóng)村沒有磨面機(jī),人們在做年糕的時候,就要用碾米槽自己做米粉。首先,將大米倒入石槽中,然后再反復(fù)地滾動碾子,直到將大米碾成米粉為止,雖然費(fèi)時費(fèi)力,但也樂在其中。
第五件:葦簾工具。

這是一套完整的葦簾工具,包括了葦架子,紡輪,磨盤和鍘刀。在制作葦簾的時候,先用鍘刀將葦子切割整齊,然后再用磨盤碾壓平整,接著放在葦架子上,從紡輪中抽線繩編織即可。
第六件:中醫(yī)工具。

這是一套完整的中醫(yī)制藥工具,包括了鍘刀,碾子和搗藥罐。在使用的時候,先將曬干的草藥分門別類,需要切碎的就用鍘刀切,需要搗爛的就用藥罐搗,而需要碾粉的就直接碾即可。
第七件:褲夾子。

在以前的時候,人們出門一般都騎自行車,不過以前的自行車沒有鏈條護(hù)板。于是,有人就機(jī)智地發(fā)明了褲夾,騎車的時候先將褲腳收起來夾緊,這樣就避免了褲腳卡到車鏈子里面。
第八件:石夯。

或許您以為這是個石磨,其實不然。它叫做石夯,是在以前農(nóng)村蓋房的時候,用來夯實地基的。使用的時候,在中間的孔內(nèi)穿上麻繩,一般需要4-6人齊心協(xié)力,才能靈活自如地打夯。
第九件:組合線板。

這件物品就奇怪了,小編敢說您一定不曾見過。這是一件繞線的組合線板,顧名思義就是由多個線板組合在一起。如此一來,家里要是有多種不同的線繩,用一個組合線板就搞定了。
老物件的奇妙之處數(shù)不勝數(shù),以上9個小物件也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您對老物件也充滿了好奇心,那不妨也找些時間好好地研究一番,小編敢保證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同時還能感受到以前工匠們的智慧和匠心。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