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見《綠簾》,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不管是它那美麗的封面:一位風(fēng)韻猶存的少婦坐在一棵白色樹下的白色椅子上,身上還被綠色的藤蔓纏繞著,還是旁邊印有“綠簾”二字的書名,這些都給了我一種隱晦、朦朧,引人遐想的感覺,讓我不禁有種欲望,想掀開綠簾,窺探其中美麗風(fēng)景的感覺。
圖書信息:
書名《綠簾》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編輯推薦:
作者簡介:
尤多拉·韋爾蒂(1909-2001),出生于美國密西西比州中產(chǎn)階級家庭,母親酷愛閱讀,父親熱愛攝影,韋爾蒂自幼受他們的影響。
大蕭條時期,韋爾蒂在州政府供職,有機(jī)會到各地旅行。旅行途中所見普通人家的生活場景讓她深深著迷。為了捕捉那些場景,她拍了幾百張照片,并于1936年在紐約舉辦了攝影展。
同年,她的短篇小說首次在雜志上發(fā)表,作家生涯就此開端;1988年,其作品被收入代表美國文學(xué)最高成就的“美國文庫”系列,打破了過去只選已逝作家作品的傳統(tǒng),在文學(xué)界引起轟動。
《綠簾》是韋爾蒂的首部短篇小說集,也是她的成名作。
主人公簡介:
《綠簾》這本短篇小說集,是由17個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組成的,它涉及的人物大都是畸形人,他們或是殘缺,或是畸形,或是癡呆,
例如第一篇《莉莉·道和三女士》里的主人公莉莉·道是個智障女孩,卻有三位熱心的女士,她們不計代價竭力地為她爭取最好的事情;《克萊蒂》中被永遠(yuǎn)困在家庭中的兩姐妹,原本心靈的美好被扭曲了,讓人感嘆;《警哨》中貧困的老夫妻用點燃火柴取暖的故事,更像一則殘酷的童話;
《綠簾》里的拉金太太面對黑奴時內(nèi)心涌動的暴力因子被一場不期而遇的一場雨化為無形之中······,這些小說中的主人公有殘疾人、女性、老人、兒童這些最普通生活群體,生活往往艱難。讀者可以從這些短篇小說中體會到隱性暴力的殘酷。
精彩摘要:
《綠簾》小說集之《綠簾》:那天一大早,人們聽見拉金家花園里傳來口哨聲,辨認(rèn)出那是杰米的調(diào)子,看見他在拉金太太身邊,正跪在花間忙活。他不過是這一帶按日幫工收費的黑人小子。據(jù)說,即便是杰米,拉金太太也僅是偶爾容得下……。
整個下午她不時抬頭,察看他移栽花木的進(jìn)度,要他務(wù)必在下雨前完工。她自己忙著用鋤頭開墾僅剩的幾小塊荒地中的一塊,好種上新的灌木。她在大太陽下彎著腰,硬生生地落鋤,速度很快,毫不懈怠。有一回,她仰頭盯了會光閃閃、悠遠(yuǎn)的天空,目光呆滯,眼瞼皺起,好像是過于焦躁不安或困惑迷亂。她的唇線輪廓分明。人們說,她從不開口。
但是,沒有任何先兆來警醒,甚至沒有任何絕望情緒作鋪墊,回憶就輕而易舉地縛住了她。就像小小舞臺上的幕布被嘩地拉開,她立馬就看見了:白房子的門廊,屋前方的林蔭道,還有丈夫下班駕駛的藍(lán)色轎車臨近家門。那是一個夏日,前一年的夏季的一天?,F(xiàn)在,回憶驅(qū)使她邊鋤地邊重復(fù)一個動作——扭頭,在輕快的扭頭動作中,她又能看見那棵即將倒下的樹。沒有任何預(yù)警。但是,那棵巨大的樹,那芬芳的楝樹,突然一歪,像一團(tuán)烏云緩緩斜壓向她的丈夫。她正站在門廊里,在站立的地方柔聲對他說:“你不會有事的?!彼f話從來沒有哪一刻像那時一樣親切。但是,那棵樹倒下了,正巧壓在車上,把他壓死了。其后,她在門廊里等了會兒,一動也不動——陷在某種沉思中——仿佛要探下去,從無形中撈上來保護(hù)性的詞語,一一重試……好能改變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那是讓人無法相信的事故,她的愛本應(yīng)該能保護(hù)丈夫平安。
她繼續(xù)鋤著刨開的地面,鏟倒豐肥的雜草。不一會兒,她漸漸意識到在這個松松垮垮的所在只有自己在活動。一絲風(fēng)也沒有。鳥兒噤聲不啼。太陽像被鉗子固定在天邊。一切再一次停頓,寂靜催眠了植物的枝莖,突然間所有的葉子都變得厚重起來?;▓@中央梨樹的陰影冷冷地映在地上。園子對過,杰米跪著,一動不動。
“杰米!”她生氣地大叫道。
但她的聲音在這花木稠密的園中幾乎傳不過去。一瞬間她感到恐慌,就像某種外力伸指扒開了籬笆,點明了她的孤單。霎時,她單手捂向胸前。那兒一種隱隱的振翼聲嚇到了她,仿佛那外力在對她低聲絮語:你內(nèi)心飛翔的小鳥沖不破漫天烏云……她面無表情地凝視著花園,緊緊抓住鋤頭,目光掠過綠葉,看向杰米。
這黑人跪在花草間的溫順背影叫她生起氣來。她朝他走過去,手中拽著的鋤頭輕輕擦著身后的花叢。她迫使自己正視他,平生第一次仔細(xì)觀察他——他那樣子就像個孩子。當(dāng)他把頭微微歪向一邊,棕黃的手指馬虎地翻動泥土?xí)r,她懷著某種無所憑依的疑慮和渴望,看見了他臉上一種很不以為然的淺笑;他一邊移栽著嫩苗,一邊沉浸在某種不可實現(xiàn)的夢想中。他甚至沒在吹口哨;甚至那口哨聲也沒有了。
她再走近一步——他一定是聾了!——幾乎偷偷摸摸地逼近了正身心松弛、醉于冥想的杰米,似乎他那側(cè)臉的悄然一閃,他那稍縱即逝的微笑都是揶揄人的、無邪的幻覺,若隱若現(xiàn)又美麗萬端——是她緊張而迷離的眼神中的幻景。
然而,一種局促感,一種相應(yīng)的、近乎于狂暴的絕望,以驚人的速度在她身上升騰。站在他正后方時,她有一陣子全然不動,就像處于她開始園中勞作前的那種奇特、自我封閉的狀態(tài)。然后,她把鋤舉過頭頂;兩只臃腫的袖管全都滑落下來,露出那纖細(xì)、捂得白凈的胳膊,那青春逼人的事實讓人震驚。
她握住鋤把,很緊很緊,好像確信木柄能有感覺,確信她的力氣能讓木柄表面吃痛而凹陷。就在她眼下,杰米勾著的腦袋看起來癡癡的,可怕又奇妙,幾乎難以接近。然而,隔著這么近的距離,這個低垂著、注定要毀滅的頭顱——其上有簇簇?zé)岷鹾醯难蛎愕念^發(fā)、精致而閃亮的雙耳、細(xì)細(xì)的棕色汗流——還明顯沉浸在可笑的夢想中,無從避開將至的危險。
這個腦袋她準(zhǔn)能砍下來,只要存心去砍。她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她見過一個人所處的危險和死亡;她又是那樣無能為力,眼睜睜地看著意外的發(fā)生、生死的發(fā)生、無法解釋的事件的發(fā)生……生與死,她手握沉甸甸的鋤頭想道,如今生與死對她沒有任何意義,生與死只是她一直被迫要用雙手去實現(xiàn)的事情。她不住地追問:不可能去補(bǔ)救嗎?不可能去懲罰嗎?不可能去反抗嗎?片刻的暗影遮住了陽光,像一片窄小的葉子在風(fēng)中掠過花園。
在那一刻,下雨了。第一滴雨落在她高抬的手臂上。細(xì)密的聲響和涼意打動了她。
嘆息著,拉金太太把鋤頭拿低,小心地放到地面上,不讓它碰到生長中的花木。她靜靜地站在原處,挨著杰米,聽著落雨聲。雨多么輕柔。雨多么密集——這聲音宣告等待終于結(jié)束。
雨光和太陽光不同,雨中萬物都顯得熠熠生輝,不是因為反光,而是從內(nèi)里,從其本身無言的結(jié)構(gòu)里放出光彩。百日菊的小幼芽綠得純凈,幾乎亮閃閃的。雨點光顧,一個接著一個,所有植物的幼苗都神采煥發(fā),然后就是藤類張枝拔蔓。那梨樹發(fā)出輕輕的沙沙聲,就像飛鳥在扇動翅翼。她能感覺到身后屋子發(fā)出信號似的白色亮光,仿佛暗夜里點亮了一盞信號燈。隨后,好像突然意識到下雨而嚇了一跳,杰米轉(zhuǎn)過臉來正面朝她,心中半是疑問半是愉悅,他笑容滿面,本來舒展開的身體因受到驚擾而收攏。他磕磕巴巴說出幾個不連貫的詞,很是羞怯……
《綠簾》這本小說集極有深度,初讀讀者往往會一頭霧水,其實讀完了,或許你就能很明顯體會到這本小說的深度。這17篇短篇小說,每一篇小說都有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她們被暴力摧毀的人生悲劇。
《綠簾》小說集的主題是暴力。這里的暴力,是各種權(quán)力的暴力,是以“一種溫和卻隱性的狡詐的普遍力量”的方式強(qiáng)加于我們的暴力,是隱性暴力,它戕害的是人心,是精神,而我們對它卻毫無意識。
《綠簾》真實再現(xiàn)了針對孩子、夫妻關(guān)系、孤獨女性、殘障人、黑人種族的隱性暴力,這種暴力使溫情減少,冷漠增加,揭示出日常生活隱性暴力的殘忍與可悲;在這本小說中可以看見人物在暴力擠壓下的精神畸變。韋爾蒂在寫這本小說集就是在反思暴力,我們讀者也要反思暴力,其實我們想想被暴力的主體有種族、殘疾人、女性、老人、兒童這些最普通生活群體,通俗地說不就是弱勢群體嗎?但這個暴力問題不僅存在美國,世界各國或多或少也會涉及,我們中國也存在這些問題。
所以,我們要反思“綠簾”意義給予我們的溫情,如何撥開防御層——綠簾,思考暴力,關(guān)愛弱勢群體,讓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更美好,讓我們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