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有著特殊的身份,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太監(jiān)——孫耀庭。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見那些過去太久的歷史,與時代縫隙中個人的茍延殘喘。偌大的紫禁城,留給太監(jiān)們的,只有螻蟻般孤獨地活著。
面對動蕩年代的種種禁忌,末代太監(jiān)孫耀庭卻能在經(jīng)歷過近百年的風雨中得以幸存,最后終老,也給后人些許的安慰。他一直保留著自己最后的一點尊嚴。
北京什剎海北邊的廣化寺,是孫耀庭最后棲身的地方,住在這里的,還有40多個和他有著相同命運的太監(jiān)。
他們穿著樸素,一身灰色中山裝,走在街上,誰也猜不出何許人也。
一群跨世紀的老人,或悄然擠上公交車,或蹣跚走在胡同里,最終匯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蕭瑟的秋風呼嘯而來,無情地掠過古老的紫禁城,席卷著最后的落葉。
高聳的城墻,明黃色的琉璃瓦彰顯著往日的富貴。巍峨的紫禁城,在黃昏的底色下,愈發(fā)沉重,它冷眼睨視著歷史縫隙中的匆匆過客。
烏泱的人群里,藏著孫耀庭,他是中國最后一位太監(jiān)。
公元1916年深冬,歷史的車輪,已經(jīng)跨入民國紀元。清朝末年的畸形,并未隨著歷史的進化而消亡。
太監(jiān)仍在幽禁的紫禁城內(nèi),用盡渾身解數(shù)伺候著氣數(shù)將盡的主子們,茍延殘喘度過余生。
年僅15歲的孫耀庭走在這列隊伍中,茫然四顧,不知命運如何。
站立在神武門的農(nóng)家孩子,從他雙腳邁入皇宮大門成為末代太監(jiān)的剎那間,就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涯。
光緒二十八年,天將破曉時,孫耀庭出生在天津靜??h的一個貧農(nóng)家庭。孫家總共只有7分地,兩間上房,日子算能勉強度日。
直到太監(jiān)小德張的回鄉(xiāng),刺激到了孫耀庭的內(nèi)心。
那是1907年的一天,靜靜的天津運糧河畔,碧波輕泛。附近十里八村的鄉(xiāng)親們都爭著來看小德張回鄉(xiāng)耀祖。
他回村請鄉(xiāng)民們吃肉餡包子、唱大戲,這讓當時連頓飽飯都吃不上的男女老少羨慕不已。
小德張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大紅人,兒時因家貧私自“凈身”,后輾轉(zhuǎn)進宮當了太監(jiān),因其為人機靈不久便深得慈禧的喜愛,身價倍增。
他是當時很多貧窮人家孩子無奈的向往、畸形的榜樣。
時年6歲的孫耀庭覺得自己只有像小德張一樣,去伺候皇上皇后才能讓家人過上好的生活。
灰色的烏云,遮蔽了太陽。蒼白的陽光,照在他們臉上。這天,孫耀庭咬著牙決定走一趟“鬼門關(guān)”,凈身!
但孫耀庭家境貧寒,連請大夫操刀的錢也沒有。最后,還是孫父親自動手,手術(shù)條件簡單且粗糙,極容易感染或喪命。
過去了整整三天三夜,孫耀庭人事不知,發(fā)著高燒,嘴里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胡話。
然而,就在他身體剛剛恢復(fù)過來的時候,一個噩耗傳來——宣統(tǒng)皇帝溥儀退位。
那是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同盟會組織武昌新軍起義,廢除宣統(tǒng)年號,隆?;侍箢C布《退位詔書》。
皇帝都退位了,太監(jiān)還能有什么光明前途。聽聞此消息的孫耀庭一家人,癱坐在地上痛哭不已。
歷史無法逆轉(zhuǎn),一個普通老百姓,也逃脫不了命運的嘲弄。
這是一出捉弄人的悲劇,武昌起義的炮聲轟滅了孫耀庭的夢。
凈身的太監(jiān),似乎成為了時代的諷刺,孫耀庭無疑成為了歷史的犧牲品。
因“凈身”導(dǎo)致他體質(zhì)特殊,即使痊愈也無法干重體力活。父親只好讓他去私塾讀書,希望這樣能讓兒子的未來有些許希望。
天資聰穎的孫耀庭沒讓父親失望,老師出五個字的對子,他也能對答如流。然而,由于封建思想的禁錮,孫耀庭一家人仍然對紫禁城抱有期待。
終于,孫耀庭等來了他“入行”的機會。15歲這年,在家里一位遠親的幫助下,他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京城。
1916年,冰天雪地的臘月十六,雪花被狂風席卷,不時灌入行人的脖頸。
孫耀庭背著一個兩指粗的鋪蓋卷,怯生生地佇立在攝政王府的黑色漆門前。
他在親戚的介紹下進入輔國公載濤的府中做事。
孫耀庭心中明白,這也許能夠成為自己進入紫禁城的跳板。
像被囚禁似的,他在攝政王府里悄然住下了。
隨著孫耀庭的不斷成長,對于那些規(guī)矩,他已經(jīng)掌握得很嫻熟了。
可是在載濤府中做得再好,也始終無法成為第二個小德張,孫耀庭下定決心離開載濤府去紫禁城。
沒多久他就經(jīng)人介紹,有了輾轉(zhuǎn)進宮的機會。
進入深宮,便意味著此后自己的人生再無任何波瀾。留給太監(jiān)們的,只有螻蟻般孤獨地活著。
進了宮以后孫耀庭發(fā)現(xiàn),里面的世界完全不像他想象的那樣。當時的紫禁城里已經(jīng)不比從前了,因為國庫空虛,很多太監(jiān)的俸祿少得可憐。
他連一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為了能讓自己在深宮之中不餓死,孫耀庭勤勤懇懇地從最底層的小太監(jiān)做起。
紫禁城那么小,小到永遠是斑駁的朱紅色高墻,頭頂上的藍天永遠只有那么一小塊。
規(guī)矩也很多,做事需要處處小心。像小德張那樣飛黃騰達的夢想,仿佛離孫耀庭越來越遠。
不過盡管這樣,孫耀庭憑借著自己的聰明伶俐,已經(jīng)走到了端康皇太妃的戲班子里了。
朝日暮落,孫耀庭好生應(yīng)付著各個主子,一天到晚磕頭不已。他以一個太監(jiān)的角度,冷眼睨視著腐朽的封建皇宮。
1923年6月26日,紫禁城建福宮的西花園起火。火光沖天,燒紅了紫禁城西北角的大半邊天空。
最后大火燒毀了400多間房屋,以及大量珍貴寶物。
彼時,溥儀正在建福宮觀賞電影。九點鐘,他疲憊地站起身,沒過多久,一把大火在建福宮附近突然燃燒起來。
當時,孫耀庭剛剛睡下,連續(xù)不斷的叫喊聲讓他從夢中驚醒。他迅速披上外衣跑了出去,當走到中院時,房內(nèi)的其他太監(jiān)差不多都跑出了屋門。
溥儀憤怒不已,站在大殿西側(cè)怒吼:“這些壞太監(jiān),一個也不能留下!”
大火還未撲滅,整個皇宮已經(jīng)鬧得人心惶惶。
神武門周邊,混亂不堪。
最終由于起火的原因沒有查明,同時宮里太監(jiān)因收入可憐偷竊已成風氣,所以溥儀堅定地認為,是有太監(jiān)為了掩蓋偷盜的罪行而故意縱火。
溥儀執(zhí)意要將所有太監(jiān),遣出宮外。宮內(nèi)的太監(jiān)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紛紛奔走相告,咬耳鼓舌。
二十天后,紫禁城里的所有太監(jiān)都被裁撤,這里面就有孫耀庭。
被趕出紫禁城的孫耀庭腦子里一片空白,自己的理想統(tǒng)統(tǒng)被這場大火毀掉了。不過他還算淡定,其他的太監(jiān)大多是一片哭天搶地的哭泣呼喊。
這天,天空下起了大雨。伴隨著陣陣狂風,雨點掠過宮殿的脊頂。
孫耀庭神情恍惚地走出神武門,滿腳泥濘,他再次回到家中,可不久后就有人從京城來找他入宮。
原來,一大批太監(jiān)被趕走后人手不夠,這時端康皇太妃想起了戲班里的孫耀庭。他回宮后,溥儀便把孫耀庭分到了皇后婉容的儲秀宮當差。
再次站在神武門前的孫耀庭,在紅墻綠瓦的映照下,顯得愈發(fā)孤冷。
頭頂?shù)牧胰?,使清晨的水面似乎彌漫了一層若有若無的霧氣。
孫耀庭終于如愿以償成了皇后的貼身太監(jiān),雖然還沒做到管事的職務(wù),但是他此時已經(jīng)走到了他職業(yè)生涯的最高峰。
婉容對待下人溫和友好,無論是脾氣還是為人處世,她都不似想象中的皇后那么擺譜,很愿意與下人來往。
紫禁城里的人,活像坐牢。不過在婉容身邊的那段日子,孫耀庭還是體驗了一些普通人無法想象的經(jīng)歷,比如騎自行車。
自行車是溥儀送給婉容解悶的禮物。在太監(jiān)的簇擁下,婉容跌跌撞撞地練了幾天,勉強能在院子里來回轉(zhuǎn)圈了。
有次,婉容騎累了:“我不想騎了,你們誰上去試試?”
由于溥儀在場,沒有太監(jiān)敢上前去。
“連這點膽量都沒有嗎?”溥儀發(fā)話了,卻依舊沒人回聲。他一眼看見了孫耀庭:“你能騎自行車嗎?”
嚇得孫耀庭連忙擺手:“萬歲爺,我不會騎自行車,一點兒都不會?!?/span>
溥儀愈發(fā)來勁了:“我給你扶著,摔不著你……”
還沒上車,孫耀庭就已經(jīng)嚇出一身冷汗。溥儀還算講信用,扶他上了車,其他幾個太監(jiān)像起哄似的圍著推著,婉容在一旁抿著嘴樂。
這樣的日子,很快便看到了盡頭。
1924年10月23日,紫禁城的黃昏終于到來。
溥儀看上去神態(tài)自若,卻沒想到自己的命運會發(fā)生歷史性的巨變。
馮玉祥在景山上架好大炮,威脅溥儀如果不趕快出宮,就將炮轟紫禁城。
他修改了清室優(yōu)待條款,最終將居住在故宮的溥儀一幫人驅(qū)逐出去,徹底終結(jié)了封建帝制。
整個宮內(nèi)亂成一團,太監(jiān)和侍衛(wèi)們來來往往搬運東西。得到消息的孫耀庭馬上開始幫助婉容收拾東西,金銀財寶、文玩字畫、隨身衣物等。
正當一群人從御花園走向順貞門時,溥儀的生父載灃面對景山的萬壽亭,萬分悲慟:“大清國從此完了??!”
說罷,大家看著他將三眼花翎的朝冠,丟棄在地上,沒人吭聲。
溥儀和皇后、淑妃以及身旁的三十多個太監(jiān)、宮女,默默地走出了御花園后門。涼風中,只有那三眼花翎的朝冠,躺在地上等待著命運的安排。
大清終于亡了。
被載灃扔掉的三眼花翎朝冠,成為預(yù)示著溥儀前途未卜的征兆。
落魄的人群中,其中便有孫耀庭。
抱著榮華富貴夢想進宮的他,幻想徹底破滅,神色頹唐。
作為婉容的貼身太監(jiān),孫耀庭和他們一起來到了什剎海的醇親王府。剛到這沒多久,溥儀就已經(jīng)暗自計劃,做好了投奔日本人的準備。
當一切已經(jīng)在幕后策劃完好后,溥儀帶著婉容、文繡女,在日本人的幫助下逃出了北平。
為了避免麻煩,孫耀庭這些太監(jiān)統(tǒng)統(tǒng)沒有跟隨,他們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只是默默躲在醇親王府。
孫耀庭心里頭明鏡兒似的,溥儀已經(jīng)拋下了這些人。他背著破舊的鋪蓋,無望地離開了醇親王府。
驀然回首,他覺得一切都像是個夢。
這年,孫耀庭23歲。
他孤零零地回到了天津靜海老家??墒?,那些農(nóng)活,他卻干不了。
何況,他沒有一寸土地。
當了多年太監(jiān)的孫耀庭,如今只得靠兄弟來接濟。
有次,他在街上遇到了寇子珍,昔日威風赫赫的太監(jiān)如今也已潦倒。
孫耀庭望著老人滿臉溝壑般的皺紋與佝僂的背影,內(nèi)心不禁感到一股悲愴。
回頭觀望自己漂泊不定的人生,他更是覺得沒有希望。
如果說做太監(jiān)的日子讓他感受到了世態(tài)炎涼,那么在鄉(xiāng)下度日如年的歲月,則讓他更加無奈。
夕陽,宛如暮年的慘光回照。透過破舊的房屋望去,遠處的山頭,被日頭映照得血紅。
不久他又回到北京北長街,出宮太監(jiān)的居所萬壽興隆寺居住。
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偽滿洲國政府的名義,宣布偽滿洲國成立。
3月9日,溥儀從旅順抵達長春,變成了“偽皇帝”。
為了不拖累家人,孫耀庭再次回到溥儀身邊。
期間,他耳聞目睹了一些外界所不知道的事情。
在偽滿洲國時期,溥儀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上他僅僅只是一個被架空的傀儡,所以他的內(nèi)心非常壓抑,喜怒無常。
那段時間,溥儀對太監(jiān)們非常殘暴,打罵都是最輕的懲罰。
偽皇宮里,人人自危。后來,孫耀庭被查出患有肺病。
一陣咳嗽,使他的命運發(fā)生了巨變。這是孫耀庭第三次出宮,也是太監(jiān)這個職業(yè)的終結(jié)。
冰天雪地里,他離開了偽滿洲國,到天津滿洲國辦事處,領(lǐng)取到了溥儀為他準備的500塊錢。
火車開動了,孫耀庭與過去的太監(jiān)生涯徹底做了告別。
他回到了老家靜海,鄉(xiāng)民們卻以一種陌生鄙視的眼光看著他。他們在孫耀庭背后指指點點:“你們快瞧,那就是太監(jiān)!”
一片哄笑聲,送走了他遠去的背影。
他在鄉(xiāng)下住不下去了。
兩年后,孫耀庭重回到北京北長街出宮太監(jiān)的居所——萬壽興隆寺居住。
住在這里的,還有40多個和他有著相同命運的太監(jiān)。
他們穿著樸素,一身灰色中山裝,走在街上,誰也猜不出何許人也。
一群跨世紀的老人,或悄然擠上公交車,或蹣跚走在胡同里,最終匯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孫耀庭心中有著劫后余生的慶幸。
“能活到現(xiàn)在,也真算是有福氣嘍!”
國家對孫耀庭這樣封建思想約束下的悲劇人物,進行了最大程度的幫助。
后來孫耀庭擁有一份體面的職業(yè)——宗教管理。他負責全市的寺廟管理,還曾當過6年的出納,每月工資35元。
日子過得平淡安穩(wěn),沒有一絲波瀾。
1966年,文革開始了。
孫耀庭的安穩(wěn)日子,又被時代的變遷給打亂了。他被迫搬到了什剎海北邊的廣化寺,開始了寄身鬧市的隱居生活。
廣化寺,是他最后棲身的地方。
太監(jiān)的存在,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一種最不人道的產(chǎn)物。
孫耀庭希望自己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人”,也一直在保留著自己最后的一點尊嚴。
在廣化寺生活的那些日子里,孫耀庭堅持著一個習慣——臨終前也沒洗過一次澡。由于身體與正常男人有異,他是自卑的,不愿讓旁人嘲笑自己的不完整。
“解放后,我們太監(jiān)有了幸福生活?!睂O耀庭老人的話里,飽含著喜悅和感激,還有些許心酸。
直到晚年,孫耀庭才享受到作為一個人的尊嚴。
清末作為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引起了學術(shù)界的關(guān)注。太監(jiān)是歷史洪流下的微小個體,也是宮廷歷史的見證者。
面對各大媒體的到訪,有關(guān)單位想了很多的辦法,比如設(shè)立了訪問的時間,以及不提及使他傷心或激動的話題。
閑暇之余,孫耀庭常常在他人的攙扶下走在什剎海邊,或漫步于鼓樓大街。在這些地方,他有時會遇到故人,有時會陷入沉思。
歷史的車輪,毫不留情地推進到了八十年代。
風燭殘年的太監(jiān),大多一個個相繼接踵而逝。層層晚霞,映照在他們布滿褐斑的臉上,有一種富含韻味的年代感。
孫耀庭三進三出紫禁城的境遇背后,是跌宕起伏的時代故事。
身處動蕩時期,他從未擁有過自由與選擇的權(quán)利。
孫耀庭在93歲時寫下“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的字,寄托自己的情懷。
面對種種禁忌,他卻能在經(jīng)歷過近百年的風雨中得以幸存,最后得以終老,也給后人些許的安慰。
在孫耀庭的內(nèi)心,紫禁城里那些人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
世道輪回,歲月易逝。
孫耀庭的一生,歷經(jīng)動蕩的時代,嘗盡酸甜苦辣。
伴隨著廣化寺的晨鐘暮鼓,這位老人滄桑斑駁的面容,寫著封建制度的腐朽與備受摧殘的內(nèi)心世界。
談及命運,有人這樣形容:命運在永不停息地動,誰也無法掌握轉(zhuǎn)輪,無法知道命運何時停、何時起,所以世人總會有自己的悲哀和無奈。
偌大的紫禁城在天地之間,不過是滄海一粟,而身處其中的人小得像樹葉。今天在枝頭招展,明天或許就隨風雨零落成泥。
太監(jiān)大多命運悲苦,可一切生命都有尊嚴。
1996年,孫耀庭逝世,終年94歲。
他的離世,標志著太監(jiān)這個具有悲劇色彩的一類人徹底消失了,但是留給人們的思考并沒有戛然而止。
孫耀庭從清朝末年一直生活到了改革開放以后的九十年代,這是幸運的。
暮色蒼茫時分,殘陽最后一絲余暉掛在空中。轉(zhuǎn)眼之間,故事已落幕。
只剩下欲落未落的斜陽,照著無邊的塵埃。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