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17日,由安徽省委宣傳部指導、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相約安徽·向春而行”百家媒體旅游推介活動在合肥啟動,乘著文旅市場強勁回暖的勢頭,安徽文旅向全國游客發(fā)出誠意滿滿的邀請函,一籃子旅游優(yōu)惠政策相繼推出。
民以食為天,旅游六要素“吃”為先。與啟動儀式同步開展的還有“皖美好味道·百縣名小吃”集中展示宣傳推廣活動。今天,讓我們一起打卡廬州傳統(tǒng)美食。
“劉鴻盛”冬菇雞餃
“老合肥合肥老,獅頭、油香、混沌餃?!边@是合肥的老歌謠,歌謠里的混沌餃就是冬菇雞餃,如今,這個小吃,在合肥已經(jīng)有近150年的歷史。
冬菇雞餃。
在1873年清代末年,廬州城內明教寺西太平廟巷口與淮河路九獅橋(今合肥市步行街一帶)附近,一位名叫宋三的人與其妻宋胡氏每日挑著擔子在老廬州城內擺賣餃面、小吃。他做的冬菇雞餃用料考究,做工精細。首先,將豬屁股肉去掉筋膜,然后用刀斬出蓉,加鹽、蔥姜水,用手攪成面糊狀;其次,將加了食堿和水的面和勻、揉透,連搟帶壓做出的面皮既薄又透,報紙放在下面都能看到字;最后,熬制雞湯要選擇老雞,煨湯時要將水一次性加到位,這樣煮出來的雞湯湯鮮味美。一道道工序下來,再加上香菇和雞絲,一碗美味可口的冬菇雞餃得以呈現(xiàn)在食客面前。
據(jù)一位年長的食客回憶:“兒時體弱多病,餃面館西有一個區(qū)診所,我是???。如遇打針,悲喜參半。悲的是皮肉受苦,喜的是父親總要用一碗冬菇雞餃給予安慰。那味道叫人趨之若鶩,捧碗而立之人比比皆是?!憋溩羽W嫩湯鮮,原汁原味,引得顧客盈門,久而久之,冬菇雞餃逐漸在廬州城內變得名聲鵲起。
后來,宋三的徒弟劉青山繼承師傅的衣缽,打出劉鴻盛的招牌,主營仍是冬菇雞餃,“當時的合肥人見面會說,你到哪里吃的餃子,我到劉鴻盛吃的?!?/p>
一百多年來,隨著時代的變革,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劉鴻盛老字號經(jīng)歷了抗戰(zhàn)時期、公私合營、國企改制等階段,但經(jīng)營從未中斷。冬菇雞餃也被一代代傳承了下來,這期間雖有同行模仿,但因不及“劉鴻盛”選材和工藝的考究,最終都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反倒是“劉鴻盛”長盛不衰,成為了合肥人有口皆碑的老字號。
蘿卜絲鮮肉酥燒餅。
劉鴻盛作為百年老字號,目前在合肥已有30多家門店,分布在多個大街小巷,在傳承傳統(tǒng)小吃技藝的同時,也在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店內的“糯米油香”、“蘿卜絲鮮肉酥燒餅”、“小花獅子頭”等均是上世紀90年代榮獲“中華名小吃”稱號的產(chǎn)品,同樣深受市民喜愛。
廬州烤鴨店看家三寶
在老合肥人的記憶里,與“劉鴻盛”齊名的當屬另一個百年老字號“廬州烤鴨店”。廬州烤鴨店創(chuàng)始于1917年,店內的廬州烤鴨,外表飽滿豐腴,色呈棗紅,光亮油潤,香而不膩,氣息芬芳,滋味鮮美,皮脆肉嫩。
廬州烤鴨。
廬州烤鴨的秘訣全在于烤制過程中的純手工技巧,這是廬州烤鴨成為品牌的關鍵;烤鴨從原材料選用直到烤制出成品,已有一整套本地標準化的科學管理程序和制度。
廬州烤鴨傳承歷史已超百年,曾伴隨合肥幾代人的成長,合肥人舌尖上的一道美食記憶,也見證了合肥悠久餐飲歷史。如今,每天從早到晚,店內顧客人流如潮,排隊用餐已成常態(tài),成為合肥飲食界的一大景觀。
桂花赤豆糊。
除廬州烤鴨外,廬州烤鴨店內還有“看家三寶”,分別是鴨油燒餅、鴨油湯包、桂花赤豆糊,多次被評為“中華名小吃”“安徽金牌小吃”和“合肥傳統(tǒng)美食〞。其歷史被載入省市志書及《廬陽年鑒》,是廬州傳統(tǒng)小吃的代表。而將“看家三寶”各點一份,總價只需不到26元,正是因為價格親民,廬州烤鴨店的食物又被稱為合肥人菜籃子產(chǎn)品。來合肥旅游的小伙伴,可一定要記得打卡哦。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安徽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