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失常病人的護理
一、竇性心律失常
竇房結起搏,正常60~100次/min
心率 | 心電圖特點 | 治療 | |
竇速 | 100~150次/分,可高達200次 | 頻率>100次/min,P-P間期<0.6s | 一般不治療,必要時β受體阻滯劑 |
竇緩 | <60次/分 | 頻率<60次/分,P-P間期>1s | 阿托品、異丙腎、必要時予起搏器 |
竇性心律不齊 | 60~100次/分,快慢不規(guī)則 | 竇性P波P-P或R-R間隔長短不一,相差>0.12S以上 | 通常不治療 |
概念 | 竇房結以外的異位起搏點興奮性增高,過早發(fā)出沖動引起的心臟搏動,根據(jù)異位起搏點不同,分房性、房室交界區(qū)性和室性期前收縮 |
頻發(fā)性 | 期前收縮>5個/分稱頻發(fā)性期前收縮 |
二聯(lián)律 | 每一個竇性搏動后出現(xiàn)一個期前收縮 |
三聯(lián)率、 | 三聯(lián)律:每兩個竇性搏動后出現(xiàn)一個期前收縮 成對期前收縮:每一個竇性搏動后出現(xiàn)兩個期前收縮 |
二、前期收縮
(一)病因:
健康人在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大量吸煙和飲酒、飲濃茶、進食咖啡因、器質性心臟病、藥物等。
(二)臨床表現(xiàn):
偶發(fā)期前收縮大多無癥狀,可有心悸或感到1次心跳加重或有心跳暫停感。頻發(fā)期前收縮使心排出量降低,引起乏力、頭暈、胸悶等。
脈搏檢查可有脈搏不齊
(三)心電圖特點:
1.房性期前收縮:P波提早出現(xiàn),其形態(tài)與竇性P波不同,P-R間期大于0.12秒,QRS波群形態(tài)與正常竇性心律的QRS波群相同,期前收縮后有不完全代償間歇(下圖)。
2.室性期前收縮:QRS波群提前出現(xiàn),形態(tài)寬大畸形,QRS時限>0.12秒,與前一個P波無相關;T波常與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期前收縮后有完全代償間歇(下圖)。
(四)治療原則:
1.積極治療病因,消除誘因。
2.偶發(fā)期前收縮無重要臨床意義,不需特殊治療。
3.癥狀明顯、呈聯(lián)律的期前收縮需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如頻發(fā)房性、交界區(qū)性期前收縮常選用維拉帕米、β阻滯劑等;室性期前收縮常選用利多卡因、美西律、胺碘酮等。洋地黃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縮應立即停用洋地黃,并給予鉀鹽和苯妥英鈉治療。
三、顫動
房顫 | 室顫 | |
病因 | 風濕性心瓣膜病、甲亢等 | 急性心梗、洋地黃中毒等 |
房顫 | 室顫 | |
臨床表現(xiàn) | 心室率<150次/分,可有心悸、氣促、心前區(qū)不適等癥,心室率>150次/分鐘,心排出量↓→暈厥、肺水腫、心絞痛或休克。持久性房顫→血栓→動脈栓塞。聽診第一心音強弱不等,心律絕對不齊??砂l(fā)生短絀脈。 | 表現(xiàn)為迅速意識喪失、抽搐、發(fā)紺,繼而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甚至死亡。查體心音消失、脈搏觸不到,血壓測不到。 |
心電圖 | 竇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態(tài)及規(guī)律不一的f波,頻率350~600次/分鐘,QRS波群形態(tài)正常,R-R間隔完全不規(guī)則,心室率極不規(guī)則,常在100~160次/分 | QRS波群與T波消失,呈完全無規(guī)則的波浪狀曲線,形狀、頻率、振幅高低各異 |
治療 | 急性期首選電復律,合并心衰首選洋地黃 | 立即非同步電除顫 |
焦慮 | 與嚴重心律失常導致軀體及心理不適 |
活動無耐力 | 與嚴重心律失常引起心排出量減少有關 |
有受傷的危險 | 與心律失常導致的暈厥有關 |
潛在并發(fā)癥 | 心力衰竭、心搏驟停 |
四、護理問題
焦慮失常耐力差,暈厥受傷風險高,
五、護理措施
1.休息與活動:影響心臟排血功能的心律失常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協(xié)助完成日常生活。
2.心理護理:穩(wěn)定情緒。心理支持,消除恐懼心理,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偶爾去治愈,經(jīng)常去關心,總是去幫助)
3.飲食護理:低脂營養(yǎng)易消化,少食多餐半分飽,煙酒刺激不宜粘。
4.病情觀察: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嚴重者行心電監(jiān)護,隨時有猝死危險的心律失常,如陣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第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等。如發(fā)現(xiàn),立即搶救,報告醫(yī)師。同時囑病人臥床、吸氧、開放靜脈通道、準備抗心律失常藥物、除顫器、臨時起搏器等。
5.用藥護理:正確、準確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6.心臟電復律護理
(1)適應癥:室顫和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同步電復律適用于有R波存在的各種快速異位心律失常,如房顫、室性陣發(fā)性心動過速等。
(2)禁忌癥:病史長、心臟明顯擴大,同時伴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房顫和房撲病人;洋地黃中毒或低血鉀病人(阻的低的)。操作見心肺復蘇
7.心臟起搏器安置術后護理
(1)術后可心電監(jiān)護24小時,注意起搏頻率和心率是否一致。
(2)絕對臥床1~3天,取平臥位或半臥位,不要壓迫植入側。指導病人6周內(nèi)限制體力活動,植入側手臂、肩部應避免過度活動,避免劇烈咳嗽等以防電極移位或脫落。
(3)遵醫(y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同時注意傷口有無滲出和感染。
(4)做好病人的術后宣教,如如何觀察起搏器工作情況和故障、定期復查的必要、日常生活中要隨身攜帶“心臟起搏器卡”等
心律絕對不規(guī)則,第一心音強弱不一致,脈搏短絀的心律失常是 ( )
A、竇性心動過速
B、房性期前收縮
C、心房顫動
D、室性期前收縮
E、心室顫動
答案:C
在心電圖上觀察到QRS波群提前出現(xiàn),形態(tài)寬大畸形,其前無相關的P波為 ( )
A、室性期前收縮
B、房性期前收縮
C、交界區(qū)性期前收縮
D、心房顫動
E、陣發(fā)性心動過速
答案:A
王某,男,62歲。因心房顫動住院治療,心率114次/分,心音強弱不等,心律不規(guī)則,脈搏細弱,且極不規(guī)則。此時護士應如何準確觀察脈搏與心率 ( )
A、先測心率,后測脈率
B、先測脈率,后測心率
C、兩人分別測脈率和心率,但應同時起止
D、兩人分別測脈率和心率
E、一人測心率,一人測脈率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