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眾葩敷榮向春風”的“向”字,本為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一座房子,在墻壁上開了一個窗子。金文②和小篆③都同于甲骨文。④是楷書的形體,已經(jīng)看不出房子的墻壁上有窗戶的形象了。
“向”字的本義是專指“朝北的窗戶”。《詩經(jīng)·豳風·七月》:“塞向瑾戶。”也就是說,把朝北的窗子塞好,把門縫塗好,準備過寒冬了。從這個本義又引申為“方向”或“朝向”的意思,如《史記·項羽本紀》:“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后又遠引申為“從前”之義,如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向者仆常廁于大夫之列。”“仆”是古人謙虛的自稱,相當于“我”;“廁”在古代多當“置身于”講。這話的大意是:從前我常置身于大夫之列。《史記·游俠列傳》:“向其利者為有德。”這個“向”字是什么意思呢?其實這是“享受”之“享”的假借字,原意是:享受其利的算是有德的。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從宀,從口。像一個人張嘴在室內(nèi)說話產(chǎn)生回響。按照隸變的一般規(guī)律,“向”字應寫作“”。但是為了字形的美觀,漢代隸書沒有把“宀”兩端的筆畫變短。到了楷書中,又把隸書“向”字上邊的豎起的點變形為“撇”,以適應楷書的特點。本義就是回響(裘錫圭說)。但古書中“向”被假借表示朝北的窗戶。《詩·豳風·七月》:“塞向墐戶。”(墐:jìn,用泥涂抹)引申為朝著、對著、方向等意義?!跋颉奔扔写思俳枇x,它的本義就用“響”字表示。(張玉金)
——《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