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駕崩后,十六歲的劉盈繼承皇位。
劉盈在位期間就是一個傀儡,國家大權(quán)都被他的母后呂雉掌控,劉盈去世后,呂雉又專制統(tǒng)治了八年,期間先后立劉恭和劉弘為皇帝,但是在呂雉死后,皇位卻落到了劉盈同父異母的弟弟劉恒手中。
為什么劉盈的兒子沒能繼承皇位?
呂雉將自己的外孫女張嫣嫁給了兒子劉盈,但是張嫣年紀太小,不能生育,于是呂雉將劉盈和宮女所生的兒子劉恭交給了張嫣撫養(yǎng),并將宮女殺死。
劉恭長大后知道呂雉害死了自己的生母,呂雉害怕劉恭報復(fù),立馬將他廢掉并暗中殺死,然后立劉弘為皇帝。
呂雉死后,以陳平和周勃為首的大臣們發(fā)動了“誅呂行動”,與呂雉親近的人都受到了牽連,劉弘和四個弟弟被大臣說成野種,不是劉盈的親生兒子,就這樣,與皇位無緣。
大臣們怎么會知道六個兒子都不是劉盈的?這很有可能就是污蔑,他們只是不想讓和呂雉有關(guān)的人當皇帝。
呂雉執(zhí)政期間殘暴無比,屠戮功臣,重用娘家人擔任朝廷高官,劉氏江山就快變成呂氏江山了,很多大臣是敢怒不敢言,對呂雉恨之入骨,于是在呂雉死后將呂家滅族。
如果呂雉的孫子當了皇帝,考慮到祖母的顏面,很有可能報復(fù)這些曾經(jīng)屠殺過呂家的臣子,所以劉盈的兒子注定做不了皇帝。
此時劉氏宗室中除了代王劉恒,還有齊王劉襄和淮南王劉長。那為何后面兩人當不了皇帝?
誅呂行動結(jié)束之后,大臣們在擁立新君的問題上慎之又慎,他們心中的理想皇帝應(yīng)該是一個有能力,有品行,不會受他人控制,而且有利于自己的人。
淮南王劉長驕縱跋扈,極其兇悍,首先在品行這一點上就過不了關(guān);齊王劉襄實力雄厚,掌管全國最富裕的齊地,軍功顯赫,而且積極參加誅呂行動,按道理說應(yīng)該是皇帝的不二人選,但是正是因為能力太強,覺得自己當皇帝是應(yīng)該的,不會感念幫助他當上皇帝的老臣們,從這一點看,老臣們從劉襄那里撈不到半點好處,所以老臣們不會擁護他。
再看看劉恒,寬厚仁愛,十分孝順,深受百姓的愛戴,在能力和品行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同時他的母親和妻子的娘家都沒有勢力,不會干預(yù)朝政,也就不會讓呂后牝雞司晨的悲劇重演。
最重要的一點,劉恒無根無基,能當上皇帝對他來說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他會十分感激那些幫他當上皇帝的老臣。
如果劉恒當上皇帝,老臣們的后半輩子就順風順水,不會有后顧之憂了。
綜合來看,權(quán)衡利弊,老臣們最終還是選擇了劉恒,后來的文景之治也表明劉恒確實是一位好皇帝,他們的選擇沒有錯誤,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